搜索
首页 其他

阮籍的诗歌特点

1. 阮籍的诗歌

阮籍的诗歌

1.阮籍诗歌风格

阮籍(210~263) 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儿子。 生平 阮籍 4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

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

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

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的必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赋、文创作 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他的赋都是短篇小赋,或咏物,或述志,内容不一。《清思赋》中说"清虚廖廓,则神物来集;飘□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则泰志适情",写出了超凡绝尘的"清思"境界。

《首阳山赋》颂赞了伯夷、叔齐重视名节、清虚自守的精神,赋末说"托言于夷、齐,其思长,其旨远",显示了作者与古人冥合的意思。《鸩赋》以鸩被犬所害为题材,寄寓了作者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惧祸心情。

《猕猴赋》则以猕猴作为鹄的,批判了社会上的势利小人,此赋明显带有讽刺"礼法之士"的意味。以上两篇咏物赋,篇帙短小,语言简洁明练,而且全篇用托喻写法,意象生动,现实针对性又强,是阮籍赋中的佳作。

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则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

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

它们的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今存最长的作品,4000余字。

据《晋书·阮籍传》载,这篇作品作于阮籍游苏门山见仙人孙登之后。所谓"大人"即仙人,用司马相如《大人赋》意。

文体与他的论说文近似,也采取辩难的方式展开,不过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为"与自然齐光"、"变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一方面阐发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一方面也对世俗庸人作了讥讽,特别是在第一段与"君子"的对话中,其思想锋芒之锐利,是阮籍著作中仅见的。

从艺术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别是"虱处□中"这一寓言故事,形象生动,寓理深刻,显然是受了《庄子》文风的影响。

在这段故事之末,作者写道:"汝君子之处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之中乎!"强烈表达了对"礼法君子"的憎恶。在语言运用上,此文音节整齐,而且基本都用韵,时见对偶文句,有的地方铺排较多,接近于赋的风格。

咏怀诗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这些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及背景已难确考,一般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总题为"咏怀"。

《咏怀诗》全都是抒情述怀作品。由于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加上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他的诗歌面貌很有个人特色。

《文选》李善注引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指出了它在内容上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 《咏怀诗》中的身世之感,可分两个方面。

一是自述生平经历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现惧祸忧生心情。这两方面有时分写,有时合说,并无定规。

主要写生平经历志向的,如第 5首叙。

2.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其五十三)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咏怀诗》其一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

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栖惶无主之情溢于纸上。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

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简直是阮籍的自况。《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的情怀。

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他在诗中常常赞美巢由、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而讽刺苏秦、李斯等人因贪利禄而导致杀身之祸。

阮籍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其实是颇有济世之志的。《晋书》本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所以他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如《咏怀诗》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常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

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3.求阮籍的诗

咏怀诗十三首 一 天地絪缊。

元精代序。清阳曜灵。

和风容与。明日映天。

甘露被宇。蓊郁高松。

猗那长楚。草虫哀鸣。

鸧鹒振羽。感时兴思。

企首延伫。于赫帝朝。

伊衡行辅。才非允文。

器非经武。适彼沅湘。

托分渔父。优哉游哉。

爰居爰处。 二 月明星稀。

天高气寒。桂旗翠旌。

佩玉鸣鸾。濯缨醴泉。

被服蕙兰。思从二女。

适彼湘沅。灵幽听微。

谁观玉颜。灼灼春华。

绿叶含丹。日月逝矣。

惜尔华繁。 三 清风肃肃。

修夜漫漫。啸歌伤怀。

独寐寤言。临觞拊膺。

对食忘餐。世无萱草。

令我哀叹。鸣鸟求友。

谷风刺愆。重华登庸。

帝命凯元。鲍子倾盖。

仲父佐桓。回滨嗟虞。

敢不希颜。志存明规。

匪慕弹冠。我心伊何。

其芳若兰。 四 阳精炎赫。

卉木萧森。谷风扇暑。

密云重阴。激电震光。

迅雷遗音。零雨降集。

飘溢北林。泛泛轻舟。

载浮载沉。感往悼来。

怀古伤今。生年有命。

时过虑深。何用写思。

啸歌长吟。谁能秉志。

如玉如金。处哀不伤。

在乐不淫。恭承明训。

以慰我心 五 立象昭回。阴阳攸经。

秋风夙厉。白露宵零。

修林雕殒。茂草收荣。

良时忽迈。朝日西倾。

有始有终。谁能久盈。

太微开涂。三辰垂精。

峨峨羣龙。跃奋紫庭。

鳞分委瘁。时高路清。

爰潜爰默。韬影隐形。

愿保今日。永符修龄。

六 玑衡运速。四节佚宣。

冬日凄悕。玄云蔽天。

素冰弥泽。白雪依山。

□□逝往。譬彼流川。

人谁不设。贵使名全。

大道夷敞。蹊径争先。

玄黄尘垢。红紫光鲜。

嗟我孔父。圣懿通玄。

非义之荣。忽若尘烟。

虽无灵德。愿潜于渊。

七 朝云四集。日夕布散。

素景垂光。明星有烂。

肃肃翔鸾。雍雍鸣雁。

今我不乐。岁月其晏。

姜叟毗周。子房翼汉。

应期佐命。庸勋静乱。

身用功显。德以名赞。

世无曩事。器非时干。

委命有□。承天无怨。

嗟尔君子。胡为永叹。

八 日月隆光。克鉴天聪。

三后临朝。二八登庸。

升我俊髦。黜彼顽凶。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仁风广被。玄化潜通。

幸遭盛明。覩此时雍。

栖迟衡门。唯志所从。

出处殊涂。俯仰异容。

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嘉此箕山。忽彼虞龙。

九 登高望远。周览八隅。

山川悠邈。长路乖殊。

感彼墨子。怀此杨朱。

抱影鹄立。企首踟蹰。

仰瞻翔鸟。俯视游鱼。

丹林云霏。绿叶风舒。

造化絪缊。万物纷敷。

大则不足。约则有余。

何用养志。守以冲虚。

犹愿异世。万载同符。

十 微微我徒。秩秩大猷。

研精典素。思心淹留。

乃命仆夫。兴言出游。

浩浩洪川。泛泛杨舟。

仰瞻景曜。俯视波流。

日月东迁。景曜西幽。

寒往暑来。四节代周。

繁华茂春。密叶殒秋。

盛年衰迈。忽焉若浮。

逍遥逸豫。与世无尤。

十一 我徂北林。游彼河滨。

仰攀瑶干。俯视素纶。

隐凤栖翼。潜龙跃鳞。

幽光韬影。体化应神。

君子迈德。处约思纯。

货殖招讥。箪瓢称仁。

夷叔采薇。清高远震。

齐景千驷。为此埃尘

嗟尔后进。茂兹人伦。

荜门圭窦。谓之道真。

十二 华容艳色。旷世特彰。

妖冶殊丽。婉若清扬。

鬒发娥眉。绵邈流光。

藻采绮靡。从风遗芳。

回首悟精。魂射飞扬。

君子克己。心絜冰霜。

泯泯乱昏。在昔二王。

瑶台璇室。长夜金梁。

殷氏放夏。周翦纣商。

于戏后昆。可为悲伤。

十三 晨风扫尘。朝雨洒路。

飞驷龙腾。哀鸣外顾。

揽辔按策。进退有度。

乐往哀来。怅然心悟。

念彼恭人。眷眷怀顾。

日月运往。岁聿云暮。

嗟余幼人。既顽且固。

岂不志远。才难企慕。

命非金石。身轻朝露。

焉知松乔。颐神太素。

逍遥区外。登我年祚。

--------------------------------------------------------------------------------咏怀诗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七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八 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十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俯。

4.阮籍诗歌风格

阮籍(210~263) 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儿子。 生平 阮籍 4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

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

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

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的必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赋、文创作 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他的赋都是短篇小赋,或咏物,或述志,内容不一。《清思赋》中说"清虚廖廓,则神物来集;飘□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则泰志适情",写出了超凡绝尘的"清思"境界。

《首阳山赋》颂赞了伯夷、叔齐重视名节、清虚自守的精神,赋末说"托言于夷、齐,其思长,其旨远",显示了作者与古人冥合的意思。《鸩赋》以鸩被犬所害为题材,寄寓了作者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惧祸心情。

《猕猴赋》则以猕猴作为鹄的,批判了社会上的势利小人,此赋明显带有讽刺"礼法之士"的意味。以上两篇咏物赋,篇帙短小,语言简洁明练,而且全篇用托喻写法,意象生动,现实针对性又强,是阮籍赋中的佳作。

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则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

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

它们的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今存最长的作品,4000余字。

据《晋书·阮籍传》载,这篇作品作于阮籍游苏门山见仙人孙登之后。所谓"大人"即仙人,用司马相如《大人赋》意。

文体与他的论说文近似,也采取辩难的方式展开,不过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为"与自然齐光"、"变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一方面阐发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一方面也对世俗庸人作了讥讽,特别是在第一段与"君子"的对话中,其思想锋芒之锐利,是阮籍著作中仅见的。

从艺术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别是"虱处□中"这一寓言故事,形象生动,寓理深刻,显然是受了《庄子》文风的影响。

在这段故事之末,作者写道:"汝君子之处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之中乎!"强烈表达了对"礼法君子"的憎恶。在语言运用上,此文音节整齐,而且基本都用韵,时见对偶文句,有的地方铺排较多,接近于赋的风格。

咏怀诗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这些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及背景已难确考,一般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总题为"咏怀"。

《咏怀诗》全都是抒情述怀作品。由于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加上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他的诗歌面貌很有个人特色。

《文选》李善注引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指出了它在内容上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 《咏怀诗》中的身世之感,可分两个方面。

一是自述生平经历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现惧祸忧生心情。这两方面有时分写,有时合说,并无定规。

主要写生平经历志向的,。

5.【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此诗的内容和体裁分别是什么.】

体裁是古体诗,咏怀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字词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③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④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⑤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⑥号:鸣叫、哀号.诗歌译文 一夜里睡不着觉起床坐着弹琴月光照于薄帷清风吹着衣襟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一切都是叫人忧伤的景象二已经夜深了,我却依旧不能入眠(到底为什么呢),也罢,既然不能入眠索性就起来吧,弹首曲子来倾泻一下自己的心思(阮籍善琴).那薄薄的帷幕怎么能挡得了那一轮明月的青辉!唉,只是夜风淡淡的吹动我的衣襟(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点惆怅).在那广袤的原野传来孤单的鸿雁的鸣叫(作者此刻一定很孤单),惊起的飞鸟在北边树林里惊叫.(一个人)在庭院里徘徊了良久似乎看到了什么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原来,不过是我自己的孤独让我一个人一些淡淡的伤感罢了.。

6.求阮籍的<;咏怀>;诗全集~总是见不到完全版的~有的大人 爱问知

阮籍 咏怀诗九十五首 一 天地絪?。

元精代序。清阳曜灵。

和风容与。明日映天。

甘露被宇。蓊郁高松。

猗那长楚。草虫哀鸣。

鸧鹒振羽。感时兴思。

企首延伫。于赫帝朝。

伊衡行辅。才非允文。

器非经武。适彼沅湘。

托分渔父。优哉游哉。

爰居爰处。 二 月明星稀。

天高气寒。桂旗翠旌。

佩玉鸣鸾。濯缨醴泉。

被服蕙兰。思从二女。

适彼湘沅。灵幽听微。

谁观玉颜。灼灼春华。

绿叶含丹。日月逝矣。

惜尔华繁。 三 清风肃肃。

修夜漫漫。啸歌伤怀。

独寐寤言。临觞拊膺。

对食忘餐。世无萱草。

令我哀叹。鸣鸟求友。

谷风刺愆。重华登庸。

帝命凯元。鲍子倾盖。

仲父佐桓。回滨嗟虞。

敢不希颜。志存明规。

匪慕弹冠。我心伊何。

其芳若兰。 四 阳精炎赫。

卉木萧森。谷风扇暑。

密云重阴。激电震光。

迅雷遗音。零雨降集。

飘溢北林。泛泛轻舟。

载浮载沉。 感往悼来。

怀古伤今。生年有命。

时过虑深。何用写思。

啸歌长吟。谁能秉志。

如玉如金。处哀不伤。

在乐不淫。恭承明训。

以慰我心 五 立象昭回。阴阳攸经。

秋风夙厉。白露宵零。

修林雕殒。茂草收荣。

良时忽迈。朝日西倾。

有始有终。谁能久盈。

太微开涂。 三辰垂精。

峨峨羣龙。跃奋紫庭。

鳞分委瘁。时高路清。

爰潜爰默。韬影隐形。

愿保今日。永符修龄。

六 玑衡运速。四节佚宣。

冬日凄??。玄云蔽天。

素冰弥泽。白雪依山。

□□逝往。譬彼流川。

人谁不设。贵使名全。

大道夷敞。蹊径争先。

玄黄尘垢。 红紫光鲜。

嗟我孔父。圣懿通玄。

非义之荣。忽若尘烟。

虽无灵德。愿潜于渊。

七 朝云四集。日夕布散。

素景垂光。明星有烂。

肃肃翔鸾。雍雍鸣雁。

今我不乐。岁月其晏。

姜叟毗周。子房翼汉。

应期佐命。庸勋静乱。

身用功显。德以名赞。

世无曩事。器非时干。

委命有□。承天无怨。

嗟尔君子。胡为永叹。

八 日月隆光。克鉴天聪。

三后临朝。二八登庸。

升我俊髦。黜彼顽凶。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仁风广被。玄化潜通。

幸遭盛明。覩此时雍。

栖迟衡门。唯志所从。

出处殊涂。俯仰异容。

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嘉此箕山。 忽彼虞龙。

九 登高望远。周览八隅。

山川悠邈。长路乖殊。

感彼墨子。怀此杨朱。

抱影鹄立。企首踟蹰。

仰瞻翔鸟。俯视游鱼。

丹林云霏。绿叶风舒。

造化絪?。万物纷敷。

大则不足。约则有余。

何用养志。守以冲虚。

犹愿异世。万载同符。

十 微微我徒。 秩秩大猷。

研精典素。思心淹留。

乃命仆夫。兴言出游。

浩浩洪川。泛泛杨舟。

仰瞻景曜。俯视波流。

日月东迁。景曜西幽。

寒往暑来。四节代周。

繁华茂春。密叶殒秋。

盛年衰迈。忽焉若浮。

逍遥逸豫。与世无尤。

十一 我徂北林。游彼河滨。

仰攀瑶干。 俯视素纶。

隐凤栖翼。潜龙跃鳞。

幽光韬影。体化应神。

君子迈德。处约思纯。

货殖招讥。箪瓢称仁。

夷叔采薇。清高远震。

齐景千驷。为此埃尘。

嗟尔后进。茂兹人伦。

荜门圭窦。谓之道真。

十二 华容艳色。旷世特彰。

妖冶殊丽。婉若清扬。

鬒发娥眉。 绵邈流光。

藻采绮靡。从风遗芳。

回首悟精。魂射飞扬。

君子克己。心絜冰霜。

泯泯乱昏。在昔二王。

瑶台璇室。长夜金梁。

殷氏放夏。周翦纣商。

于戏后昆。可为悲伤。

十三 晨风扫尘。朝雨洒路。

飞驷龙腾。哀鸣外顾。

揽辔按策。进退有度。

乐往哀来。 怅然心悟。

念彼恭人。眷眷怀顾。

日月运往。岁聿云暮。

嗟余幼人。既顽且固。

岂不志远。才难企慕。

命非金石。身轻朝露。

焉知松乔。颐神太素。

逍遥区外。登我年祚。

咏怀诗又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三 嘉树下成蹊。 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 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七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八 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十 (此首第五句有误)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

快捷从狭路。

7.阮籍的诗体现了什么思想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思想家。 “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

在魏时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魏时阮籍曾封关内侯,任 散骑侍郎。

入晋后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职。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 政治上倾向于曹魏,对司马氏高压政治不满,但明哲保身,纵酒佯狂。

阮籍不拘礼节,豪放高傲, 任性不羁,行为怪异放荡。他家门口有个卖酒的铺子,老板娘很漂亮。

阮籍常去饮酒,醉后就睡 在老板娘身边,毫不避嫌。他家里的人都爱喝酒,以至养的猪也爱喝酒,于是便和猪一起喝。

他 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蔑视和否定束缚人生自由的封建礼法,也瞧不起拘泥于封建礼法的儒 生。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的眸子黑白分明,当志同道合者来访时,他用青眼看人;当儒 者来访的时候,则用白眼看人。

比如母亲过世时,嵇喜来吊丧,他翻白眼不理人。 嵇喜回去后不 久,嵇康(嵇喜的弟弟)拿着酒带着琴来了,阮籍一看大悦,立即以青眼示人。

他的诗多抒发个 人的忧愤,故被认为“颇多感慨之词”。代表作为《咏怀诗》82首。

《咏怀诗》在艺术上往往大量 运用比兴手法,或借自然界的景象,或借历史故事,或描绘主观心态,以象征的手法创造意象表 达情意,这就构成了《咏怀诗》含蓄蕴藉、隐约曲折的独特风格,因而他的诗可以从总体上加以 体味,却无法一一指实,所以钟嵘说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 难求”。 阮籍的咏怀诗在命题方式上具有开创意义,后来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 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