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人李白属什么生肖

1. 唐诗人李白

唐诗人李白

1.唐诗人李白名字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2.唐诗人李白故乡

李白的出生地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白研究专家康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关于李白出生地,至今被学术界认可的仍然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到了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前种观点主要根据李白的自述以及他人给李白诗文作的序综合推断而得,后者主要是江油市的本地学者根据当地的挖掘以及一些民间文献的研究而得。

“江油说”如今已渐成共识

而今,李白出生江油的观点已为海内外大多数学人所接受.新版《简明大不列颠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李白的条目,都明确地表述李白是四川江油人,新版教科书《中国历史》(1993年第一版)也描述“李白,字太白,彰明人”(彰明即四川江油).

3.唐诗人李白故乡

李白的出生地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白研究专家康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关于李白出生地,至今被学术界认可的仍然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到了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前种观点主要根据李白的自述以及他人给李白诗文作的序综合推断而得,后者主要是江油市的本地学者根据当地的挖掘以及一些民间文献的研究而得。

“江油说”如今已渐成共识 而今,李白出生江油的观点已为海内外大多数学人所接受.新版《简明大不列颠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李白的条目,都明确地表述李白是四川江油人,新版教科书《中国历史》(1993年第一版)也描述“李白,字太白,彰明人”(彰明即四川江油)。.。

4.李白诗两首 出处➕意思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诗文解释】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词语解释】

燕草:燕地的春草。征夫所在之地。

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罗帏:丝织的帘帐。

【诗文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今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题解]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 “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