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诗句

1.描写盛唐的诗句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2.盛唐诗歌的特点

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3.唐朝经典诗句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张养浩《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明《琵琶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冯梦龙《警世通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魏子安《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苏轼《醉睡者》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个太多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很多名句都是那个辉煌的朝代留下来的。

4.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有哪些

唐代诗歌繁荣奠基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多种条件,但唐诗达到繁荣无比的境地则与科举考试和爱诗风尚有着直接的关系. 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朝廷规定进士考试第二场加试诗、赋各一篇(首),要求别出心裁者才算合格.开元年间,进一步规定这场考试专考诗歌,并提高要求水准.这些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诗歌的热潮.为了荣耀一生的进士及第,天下文人举子无不以极大热情学习和创作诗歌.许多史料透露,人们为了顺利考中进士,早在童蒙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习诗歌了.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大家的作品,曾被民间无数次搜求、辑录,作为教材在里学、私塾里使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朝皇帝对诗歌考试也特别重视,文宗、宣宗等皇帝每遇新科进士选拔出来,总是询问有无杰出的诗歌文学之才.他们对诗歌大家尊崇之至.例如,大诗人白居易去世后,宣宗皇帝深切悼念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敎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觧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巳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推崇和缅怀之情.上行下效,统治者的倡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留下强盗爱诗的一则奇事:诗人李涉路遇强盗,没想到强盗说,既然是李博士(时人对李涉的尊称)驾临,我们就不强什么了,但是求您送给我们一首诗吧.李涉马上口占一绝:“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结果强盗们不但对李涉厚赠礼送,而且自己改邪归正,做起了良民. 在唐朝,吟诗作赋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士人、学子们见面总以诗歌较上下,这自不必说.上自皇帝、高官,下至樵夫、走卒,是人也都能口占几句.据说,白居易每有新作,总得让邻居老妇评判一番,听得顺口才成定稿.同时名人们的诗作,往往被民间私自雕版印刷,随时可以在市面上买到,这样人们非常方便学习经典诗句,也比较容易提高水平.在当时,岭南荒蛮之地竟能出现七岁女送别兄长的杰作,而长安小李泌五岁咏诗就能得到玄宗皇帝的好评.据统计,乾隆皇帝初编《全唐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拥有三千余名杰出作者的诗人队伍和大约五万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佳作.后来从杂史古籍和考古文献两大途径不断寻拣,今天已经可以看到大约十万首唐诗和因遍及各个阶层和区域角落而难以估算的诗人群体,这是前后所有朝代都无法见到的奇迹.。

5.唐朝诗歌为什么会如此繁荣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