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什么时期

1. 诗经中的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

1.《诗经》中的作品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我们比较常看见的一部分是国风有·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魏风 ·唐风 ·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等等里面的篇章。比较脍炙人口的有《关雎》《蒹葭》《击鼓》《木瓜》《氓》《硕鼠》《采薇》《桃夭》《卷耳》《草虫》《君子于役》《采葛》《子衿》《鹿鸣》

2.《诗经》是什么朝代的作品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3.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语言特色

《诗经》语言的特点 《诗经》之所以能够被孔子确定为语言学习的教科书,并流传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诗经》是典范的先秦汉语作品,有着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 能准确反映诗意的丰富的单音词与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状况不同,周代的语言发展相对完善,用以表达丰富思想的语词已经基本产生,《诗经》就是典型的代表.据杨公骥先生统计,《诗经》中共使用了2949个单字,如果按字义计算,大约有3900个单音词(《中国文学》25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这些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从天象、动植物到饮食、服饰,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动词、形容词.因此,后来学者多以《诗经》为依据研究古代名物,有所谓的“《诗经》博物学”.对《诗经》所记载的动植物的研究比较有成就并对后来影响较大的是三国时吴人陆机,其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此后,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据近人胡朴安研究,《诗经》计有草名105个、木名75个、鸟名39个、兽名67个、昆虫名29个、鱼名20个、各类器物名300多个(《诗经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 如古代天象星宿,在周代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其中见于《诗经》的有“火(心)”、“箕”、“斗”、“定(室、壁)”、“昴”、“毕”、“参”、“牵牛”、“织女”等名称.此外《诗经》还有关于银河的记载:“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鉴也有光.”(《小雅·大东》)周代的农作物名称比较完备,《诗经》对此也有集中反映.如“禾、秬、秠、菽、麦、糜、芑、瓜、瓞”等见于《大雅·生民》;“瓜、瓞”等见于《大雅·绵》;见于其他诗的还有“百谷、稻、粱、黍、稷、粟、穋、稙、穉、藿、稌、来牟、苎、苴、瓠、壶、匏、果臝、葵、韭、芹、葱”等农作物名称. 为了表达人的各种动作行为的情态,《诗经》对人的动作有较为细致的描写,如表示手的不同动作,就有“流、采、芼、掇、提、握、拾、投、携、抱、抽、拔、捣”等词.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还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矣”、“焉”、“哉”、“兮”、“只”、“思”、“斯”等.这些语气词的运用摹写了诗人的说话语气,加强了诗的语义表达,有的凑成音节,使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如《大雅·生民》第三章连续使用两个“矣”字,《大雅·绵》第七章最后几句连续使用四个“矣”字,《大雅·大明》第四章句中连续使用三个“之”字,读来颇有韵味.《诗经》中使用的这些语气词,后来一直被人们写诗作文所沿用.如宋洪迈所言:“毛诗所用助语之字以为句绝者若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容斋随笔》五集)可以说,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单音词词汇在《诗经》中已经基本齐备了. 颇具特色的复音词在《诗经》的时代,汉语复音词还不是很发达,这一时期依然以单音词为主,但从《诗经》的词汇运用状况来看,复音词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据向熹《诗经词典》的统计,复音词大约有1000个.这些复音词大多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包括了汉语复音词的种种情况:合成词、单纯复音词、重言词.《诗经》中的合成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占据了复音词的相当一部分,这些词也大多被后来文献所继承.如“天子、君子、农夫、武夫、先王、先君、先人、公子、爪牙、宾客、家人、良人、淑女、美人、征伐、逃亡、反复、安息、从事、伤悲、忧伤、劳苦、光明”等等.《诗经》复音词中最为人们所称道、对后来文人创作影响较大的是读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律感的重言词以及单纯复音词.据夏传才研究统计,《诗经》三分之二的篇章使用了重言叠字,计有646次,涉及198篇(《诗经语言艺术新编》56页,语文出版社1998年).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诗经》复音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丰富的联绵词的使用.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词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的词,这类词在声音上往往具有双声或叠韵关系,在诗句中使用一定数量的联绵词,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加强诗的感染力.《诗经》中的联绵词可以分为:(1)双声类.爱而不见,搔首踯蹰(《邶风·静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关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2)叠韵类.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唐风·绸缪》).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小雅·白驹》).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召南·羔羊》).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风·东门之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3)双声兼叠韵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豳风·东山》).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大雅·民劳》).优游尔休矣(《大雅·卷阿》).这一特有的《诗经》语言,对后来的诗赋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清洪亮吉所说: 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

4.《诗经》的作品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蜉蝣

【内容】: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2、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硕鼠

【内容】: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桃夭

【内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子衿

【内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采葛

【内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6、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 题 】:采薇

【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诗经》 里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简介: 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6.《诗经》 里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1、《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白话文释义:我走出了城东门,只见女子多如云。虽然女子多如云,但不是我心上人。身着白衣绿裙人,才让我快乐又亲近。我走出了外城门,只见女子多如花。虽然女子多如花,但不是我爱的人。身着白衣红佩巾,才让我爱又欢欣。

2、《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3、《硕人》

先秦:佚名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4、《匪风》

先秦:佚名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译文: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

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5、《鱼藻》

先秦:佚名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译文: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自在。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逍遥。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王在哪儿在京镐,所居安乐好地方。

7.诗经的风雅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兴也。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

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

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逑,匹也。

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诗经·颂——《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 噫嘻,叹美之声。

昭,明,有显示之意。假,通作“格”。

格,至。昭假,谓显示其敬诚之心以通于神。

尔,指所祭对象。一说,尔,语词。

率,率领。时,是,此。

骏,大,此处作副词用,犹言大大地。发,开发。

私,旧注说是私田,后人或疑为耜字之讹。 终,尽,谓把此三十里完全开发。

亦,《郑笺》:“亦,大也。”此处也作副词用。

服,《郑笺》:“服,事也。”从事的意思。

十千,万人。耦,耦耕,即两人并耕。

【赏析】: 《噫噫》记述成王举行藉田礼,告诫农官勤于农事,发展生产。诗主要记述成王的话,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成王勤政。

《玄鸟》原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译文 上天明令燕子降,来到人间生商王,住居殷地广茫茫。

古时上帝命成汤,征服四海治四方。 遍告天下众诸侯,九州全部归商邦。

从前商朝诸先王,接受天命无灾殃,武丁孙子有福祥。 孙子武丁多贤良,成汤事业能担当。

大车十辆龙旗扬,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