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的杨柳是柳吗

1. 古诗词中的杨柳

古诗词中的杨柳

1.古诗中有杨柳两字的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唐·王昌龄《闺怨》)、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2.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3.古诗《杨柳》

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古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满意请采纳。

4.古代诗词里有哪些带“杨柳”的词句

1.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2. 裴说 【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3. 柳氏 【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4.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5.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6.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7. 戎昱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8.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9. 刘禹锡 【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10. 张籍 【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11. 白居易 【杨柳枝词八首】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12.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 杜牧 【柳长句】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14.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15. 孟郊 【南浦篇】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鸟鸣喈喈烟蒙蒙,自从远送对悲翁。

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16.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7. 雍陶 【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18. 许浑 【重别(时诸妓同饯)】 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

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19. 李商隐 【关门柳】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20. 沈彬 【都门送别】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

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21.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22. 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23.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24. 刘禹锡《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5. 周德华《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26. 李白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7.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28.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29.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0.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1. 白居易《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32. 韩愈《池上絮》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33. 吴融《杨花》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34. 周志蕙《柳》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首苍茫几树烟。35. 韩愈《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36. 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37. 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38. 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39. 白居易《勤政楼。

5.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

1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江上”并非“江岸”)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描写爱情悲剧,抒写感世伤怀之情的:“莫攀。

6.【古诗词中,有不少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请写出一句】

眼儿媚 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早春独游曲江 时为校书郎.白居易散职无羁束,羸骖少送迎.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露杏红初坼,烟杨绿未成.影迟新度雁,声涩欲啼莺.闲地心俱静,韶光眼共明.酒狂怜性逸,药效喜身轻.慵慢疏人事,幽栖遂野情.回看芸阁笑,不似有浮名.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 白居易片段 暮钟远近相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酒酣将归未能去,怅然回望天四垂.生何足养嵇著论,途何足泣杨涟而.胡不花下伴春醉,满酌绿酒听黄鹂.夜半乐 柳永片段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浓李夭夭,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夜泊宣城界 孟浩然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火炽梅根冶,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 赵嘏拂烟披月羽毛新,千里初辞九陌尘.曾失玄珠求象罔,不将双耳负伶伦.贾嵩词赋相如手,杨乘歌篇李白身.除却今年仙侣外,堂堂又见两三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借鉴他人。

7.古诗中柳的含义,3Q

柳——离情的象征.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