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杜牧云

1.金陵怀古刘禹锡中的名句

金陵怀古(刘禹锡)原文翻译赏析

此诗作于宝历二年(826)。时刘禹锡由和州返洛阳,途经金陵,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金陵,即今江苏南京,西周时属句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朝 天宫一带修筑冶城。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曾在今天的中华门外长干里修筑越城,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置金陵邑。自三国时吴王孙权于此建都,此后东 晋、宋、齐、梁、陈及五代时的南唐,皆以此作为都城。金陵北倚长江天险,周围群山环绕,素有“龙盘虎踞”之称。这首怀古诗从写景入手,力图渲染一种古今盛 衰变化的气氛,作者的议论也是结合具体形象而阐发,显得自然巧妙而又深刻精练。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冶城,是春秋时吴国设立冶炼作坊、铸造兵器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城内朝天宫一带。李白有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方山之南,为东晋征虏将军谢安所建,故名。李白亦有诗云:“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夜下征虏 亭》)这两句是写:江潮涨起,小洲沉落,斜晖映照,征虏亭孤。诗人想寻找东吴当年的冶城遗迹而来到江边,然而除了满眼的江潮,一无它物。傍晚时分,昔日的 征虏亭孤独地矗立在脉脉斜晖之中,不见了当年热闹的饯行场面(东晋征虏将军谢安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物是人非,一片凄凉。开头二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 从写景中表现出来。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蔡洲,在今南京市西南江中,东晋时大将桓玄等曾在此屯兵。幕府,又称石灰山,该山地处 上元门至燕子矶沿长江南岸一带,东晋初年王导为丞相时,曾建幕府于此,故名。这两句是写蔡洲已长出了新草,嫩绿嫩绿的,那么惹人喜爱;幕府山上,仍然青烟 缭绕,风光依旧。蔡洲、幕府这些历史上的军事要地经历过岁月的冲刷,依然是芳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冯舒在评价此诗时说:“‘新草’,‘旧烟’,只四字逼 出‘怀古’。”(《奎律髓汇评》)诗人正是把古事今景融为一体,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兴废,指国家的盛衰 兴亡。人事,人的所作所为。这两句是写: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们的所作所为,山川只是徒然具有险要的形势,是不足恃的。真是“六朝繁华今安在,昔时权贵 何处寻”。自认为“龙盘虎踞”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说明人事的重要性。作者由眼前之景引发议论,深刻概括出“兴废由人 事,山川空地形”这一极富有哲理的结论。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后庭花,注释见《金陵五题·台城》诗。那一曲《玉树后庭花》啊, 幽婉哀怨,实在让人不忍卒听呀!《玉树后庭花》曲被视为亡国之音,中晚唐的统治者仍迷恋此乐,诗人不禁忧从中来。六朝帝王凭恃天险,不重人事而亡国灭家的 教训是血淋淋的事实,却不能让世人警醒,若是追随六朝后尘,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后庭花”语亦开后世无限法门,如晚唐诗人杜牧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宋大诗人王安石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小中显大,手法高妙,意义深远。

对于刘禹锡的这首五律,自宋元至明清,是一片赞叹,人无异词。何义门赞叹道:“此等诗何必老杜?才识俱空千古。‘潮落’、‘日斜’、‘烟青’、‘草 绿’,画出‘废’字。落日即陈亡,具五国之意。前五起后二句,第六收前四句,变化不测;前四句借地形点化人事。”(《瀛奎律髓汇评》,下引同)纪昀也津津 有味地评析道:“叠用四地名,妙在安于前四句,如四峰相矗,特有奇气。若安于中二联,即重逢碍格。五、六筋结,施于金陵尤宜,是龙盘虎踞,帝王之都。末 《后庭》一曲,乃推江南亡国之由,申明五、六。虚谷以为但寓悲怆,未尽其意。起四句似乎平对,实则以三句‘新草’剔出四句‘旧烟’,即从四句转出下半首。 运法最密,毫无起承转合之痕。”元人方回亦论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归纳之,看来众诗评家眼光独到,众口一词,都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述怀,且前后照应,写景述怀,一意直下,密不可分。本诗寓意悲怆,也是公认之特色。确实,《金陵怀古》是刘禹锡的一首题完意足而又经得起推敲和令后人传诵的五言律诗。

2.刘禹锡的《金陵怀古》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当然这首诗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怀古,其目的主要在于讽今。

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永贞革新之时实行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但是由于触犯了既得利益者,在他们的反对下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刘禹锡同其他共称为二王八司马的主要领导人被贬远州,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没有得到解决,政治一片黑暗。所以第三句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兴亡不是靠地势险要与否,而是和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也就是说人得所做所为是关系兴亡的根本原因,而唐朝在当时恰恰在“人事”方面出了问题,这也是作者对统治者的提醒。

尾联一句意思很明显,《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在这里想表达的是唐朝已经到了危亡的关头。首联和颔联是对后面的观点抒发的铺垫,在这两句作者对冶城地形进行了描述,是颈联和尾联转折的依据。

3.金陵怀古刘禹锡中的名句

金陵怀古(刘禹锡)原文翻译赏析 此诗作于宝历二年(826)。

时刘禹锡由和州返洛阳,途经金陵,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金陵,即今江苏南京,西周时属句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朝 天宫一带修筑冶城。

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曾在今天的中华门外长干里修筑越城,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置金陵邑。自三国时吴王孙权于此建都,此后东 晋、宋、齐、梁、陈及五代时的南唐,皆以此作为都城。

金陵北倚长江天险,周围群山环绕,素有“龙盘虎踞”之称。这首怀古诗从写景入手,力图渲染一种古今盛 衰变化的气氛,作者的议论也是结合具体形象而阐发,显得自然巧妙而又深刻精练。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冶城,是春秋时吴国设立冶炼作坊、铸造兵器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城内朝天宫一带。李白有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方山之南,为东晋征虏将军谢安所建,故名。李白亦有诗云:“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夜下征虏 亭》)这两句是写:江潮涨起,小洲沉落,斜晖映照,征虏亭孤。诗人想寻找东吴当年的冶城遗迹而来到江边,然而除了满眼的江潮,一无它物。

傍晚时分,昔日的 征虏亭孤独地矗立在脉脉斜晖之中,不见了当年热闹的饯行场面(东晋征虏将军谢安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物是人非,一片凄凉。开头二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 从写景中表现出来。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蔡洲,在今南京市西南江中,东晋时大将桓玄等曾在此屯兵。幕府,又称石灰山,该山地处 上元门至燕子矶沿长江南岸一带,东晋初年王导为丞相时,曾建幕府于此,故名。

这两句是写蔡洲已长出了新草,嫩绿嫩绿的,那么惹人喜爱;幕府山上,仍然青烟 缭绕,风光依旧。蔡洲、幕府这些历史上的军事要地经历过岁月的冲刷,依然是芳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冯舒在评价此诗时说:“‘新草’,‘旧烟’,只四字逼 出‘怀古’。”(《奎律髓汇评》)诗人正是把古事今景融为一体,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兴废,指国家的盛衰 兴亡。人事,人的所作所为。

这两句是写: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们的所作所为,山川只是徒然具有险要的形势,是不足恃的。真是“六朝繁华今安在,昔时权贵 何处寻”。

自认为“龙盘虎踞”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说明人事的重要性。作者由眼前之景引发议论,深刻概括出“兴废由人 事,山川空地形”这一极富有哲理的结论。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后庭花,注释见《金陵五题·台城》诗。那一曲《玉树后庭花》啊, 幽婉哀怨,实在让人不忍卒听呀!《玉树后庭花》曲被视为亡国之音,中晚唐的统治者仍迷恋此乐,诗人不禁忧从中来。

六朝帝王凭恃天险,不重人事而亡国灭家的 教训是血淋淋的事实,却不能让世人警醒,若是追随六朝后尘,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后庭花”语亦开后世无限法门,如晚唐诗人杜牧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宋大诗人王安石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小中显大,手法高妙,意义深远。 对于刘禹锡的这首五律,自宋元至明清,是一片赞叹,人无异词。

何义门赞叹道:“此等诗何必老杜?才识俱空千古。‘潮落’、‘日斜’、‘烟青’、‘草 绿’,画出‘废’字。

落日即陈亡,具五国之意。前五起后二句,第六收前四句,变化不测;前四句借地形点化人事。”

(《瀛奎律髓汇评》,下引同)纪昀也津津 有味地评析道:“叠用四地名,妙在安于前四句,如四峰相矗,特有奇气。若安于中二联,即重逢碍格。

五、六筋结,施于金陵尤宜,是龙盘虎踞,帝王之都。末 《后庭》一曲,乃推江南亡国之由,申明五、六。

虚谷以为但寓悲怆,未尽其意。起四句似乎平对,实则以三句‘新草’剔出四句‘旧烟’,即从四句转出下半首。

运法最密,毫无起承转合之痕。”元人方回亦论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

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

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归纳之,看来众诗评家眼光独到,众口一词,都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述怀,且前后照应,写景述怀,一意直下,密不可分。

本诗寓意悲怆,也是公认之特色。确实,《金陵怀古》是刘禹锡的一首题完意足而又经得起推敲和令后人传诵的五言律诗。

4.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天文女台长谁童年的故事

和很多办公室一样,叶叔华的办公室也是乱中有序。

唯一有主人“特色”的,是几张有关火星探测的海报,在墙上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还有,茶几上放着一个“地球仪”———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台月球仪。

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叶叔华有许多头衔。她却只把自己称为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只不过,她的仰望是那么投入,那么忘我,以至于自己也“变”成了一颗星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叫作“叶叔华星”。 在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之际,《解放周末》专访了叶叔华。

“我是学天文的,为什么不让我干天文?!” 解放周末:年轻时,您曾经想以文学为专业,结果却阴差阳错搞了天文。结果,中国少了一个文学家叶叔华,多了一个天文学家叶叔华。

文学梦没有圆,您觉得遗憾么? 叶叔华(微笑着摇头):不会,学天文很不错的。如果要是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天文。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的科学女杰,曾是个文学青年。 上世纪20年代,叶叔华出生于广东一个开明家庭。

经济虽不富裕,但父亲很是民主,兄弟姐妹非常和睦。文明、平等的氛围,培养了叶叔华开朗大胆的个性。

她从小成绩优异,尤其喜欢文学,爱读俄国、英国小说,也钟爱古典诗词。 中学毕业,叶叔华准备报考文学专业,不料遭到父亲的反对。

父亲的考虑很实际———时局混乱,文科生很难找工作,“饭都吃不成”,还是学医好。报考前夕,父女俩深谈了三次,最后的结果是折中———学数学。

就这样,叶叔华报考了中山大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天文学在中国起步较晚,1859年,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方才使中国人开始了解近代天文学。

同样的,天文教育的基础也非常薄弱,当时,在中山大学,天文不是单独的科系,而是跟在数学系后面的“小弟弟”。然而,经过一年的基础学习,叶叔华却对这门“年轻”的学科感上了兴趣———在这个憧憬浪漫的女孩眼中,璀璨的星空可比枯燥的数字可爱得多。

不过,促使叶叔华爱上天文的,还另有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同学、后来成为一生伴侣的程极泰。当年,程极泰因为热爱天文,不惜放弃在武汉大学已完成两年的学业,转入中山大学,成为叶叔华的同窗。

在校期间,程极泰就发表过多篇天文方面的文章,他的才华和刻苦深深吸引了叶叔华。用程极泰的话来说,“两个长得不算丑的人,很自然地相知、相爱了”。

1949年,叶叔华和程极泰从中山大学毕业,到香港的一所中学当了老师。很快,和所有爱国的热血青年一样,他们放弃了在香港的生活,加入了回国、报国的大潮。

1951年的一天,上海天文台的前身徐家汇观象台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求职信———求职的是一个24岁的小姑娘。天文台的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天文一直是男性的“领地”,这个中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近80年历史中没有接纳过一个女性工作人员。

负责人婉言谢绝了她,这让这个小姑娘愤愤不平:“我是学天文的,为什么不能干天文?”她提笔给管辖徐家汇观象台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义正词严”地历数了五个不该不录用自己的理由。这股冲劲一下子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

当得知这个女孩曾是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的状元,在校时成绩优异时,张钰哲欣然批准录取了她。 这个闯进男性领地的勇敢女性,就是叶叔华。

“浪漫”不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解放周末:科学的浪漫和文学的浪漫不一样。文学的浪漫可以是风花雪月,天文学的浪漫是什么呢? 叶叔华:我觉得浪漫并不是不切实际,而是能给你带来很多遐想。

宇宙让我一直保持着探究的好奇心,保持着浪漫的心境。 在常人眼中,叶叔华在观象台的工作,就是“仰望星空”。

唐人杜牧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然而,叶叔华的工作却没有想像中这么惬意、浪漫。

建国之初,徐家汇观象台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参与国际上世界时综合系统的测定工作———精确的世界统一时间,是以地球的自转运动为基准的,因此需通过天文观测,再经过一系列计算处理后获得。在徐家汇观象台,观测点是一个半地下室,值班时,需把门窗打开,甚至把屋顶拆掉,使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保持一致。

于是,叶叔华不得不忍受夏天的蚊子叮咬,冬天的寒风呼啸。每天,值完夜班,她还得一个人走在漆黑、空荡荡的回家路上。

二十出头的姑娘怎能不害怕?久而久之,叶叔华总结出一个克服害怕的办法———在马路中间走得飞快,遇到推三轮车卖豆浆的小贩,就帮人家推一把,也搭个伴。 工作之初,叶叔华的耳边不乏怀疑的声音———她能干得好么?不是没有向丈夫抱怨“干脆回家做家庭妇女”过,但个性好强的叶叔华还是坚持了下来———不是说女性不会专注于工作么,我用事实证明,女性更能专注。

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了她,就连丈夫也不得不佩服叶叔华“投入得厉害”。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复一日的天文观测,让叶叔华改变了之前对天文学“浪漫”的认识———“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会觉得是很美妙的。

但当你真正去接近这个目标时,却需要很多苦功。没有苦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