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与流行歌曲的不同

1. 诗经与流行歌曲

诗经与流行歌曲

1.有些流行歌曲真的来自于《诗经》吗

一、《诗经·神曲风·月亮之上》: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

有绮梦兮,烁烁飞扬。

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

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

牵绕兮我怀,河升波涨;

美人兮相伴,斯是阙堂。

【翻译】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

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二、《诗经·神曲风·爱情买卖》: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

明汝之诡辞兮,泫而泪泣。

质我之爱兮,汝心责负;

假汝之多情兮,徵而不及。

汝别汝去,我自告离;

汝言汝情,实劳我心。

情难质剂,汝本多情;

弃子之手,以晌我心。

【翻译】

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就算付出再多的爱也再买不回来。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

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让我挣开让我离开放手你的爱。

三、《诗经·神曲风·忐忑》:

今夕何夕兮,且唱且吟。

昆弟悌睦兮,今却持刃。

今辰何辰兮,且歌且行。

昆弟笃爱兮,今却甲兵。

【翻译】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四、《诗经·儿歌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子首甚巨兮,父首则微。

长幼良朋兮,和乐且湛。

子手甚小兮,父手则巨。

大小和合兮,泞陌劬搀。

天地契阔兮,与子偕行。

子刻高长兮,加慰父心。

【翻译】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儿子的头大手儿小,

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

走呀走呀走走走走,

转眼儿子就长大。

2.求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研究(800字)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

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

《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

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

“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

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

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典情怀:一位古装女子,手持罗扇,独倚窗前,望穿秋水,只为等待归人。

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实乃天作之合。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古诗直接谱曲,在诗的前半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白的《静夜思》做的全新注释。

著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

3.孔子的“不学诗,

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x0d我们再分析一下《诗经》的构成:《诗经》分为《国风》、《大、小雅》、《周、鲁颂》.国风,应该是民歌,相对于官歌而言的民歌,就是所谓的流行歌曲吧;大、小雅,是士大夫聚会时的正规歌曲,相当于“经典音乐”或正剧吧;颂,也就是官方规定的歌曲,如国歌吧(《义勇军进行曲》)、准国歌(**时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的《歌唱祖国》).\x0d我们知道,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学诗,无以言”,应该是指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那么,在孔夫子的年代,《诗经》应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大全”,所以,通过学诗,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又更美、更准确.\x0d那么我们现在呢?现在还读《诗经》吗?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歌曲”也在改变.到战国时期,南方就有“楚辞”兴起流行.到汉代,四言诗逐步被五言诗和七言诗所取代而流行.此种诗歌形式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是流行的歌曲歌词就在五言七言上做足了秀.从汉人五七言诗的“俗”,到唐诗的“雅”.唐诗也就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辉煌得后无来者的顶峰.而后长短句开始流行,从宋的“诗余”到元的“曲子词”.从统一的“五七言”走向“长短句”后,又逐步走向世俗化.\x0d对了,世俗化,就是诗的起步处.风,就是民歌,就是流行歌曲.因此它是通俗的,粗野俚卑是必然的,难免的.但在人们日益追求完美的精神思想影响下,“雅”就应运而生了.应该说,“雅”是人们自我提升的产物.诗界如此,言行举止界,又何尝不如此?因此,这儿似乎就是一个俗文化向雅文化转化的问题.\x0d原来追星一族,就是在“学诗”啊!他们虽然学的太浅了些,但毕竟在学.然而,光学一点“风”,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一点“雅”,学一点《诗经》“楚辞”,学一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他们应该从能言,到善言;从粗俗,到高雅.我们的学府,应该做的,不就是正确的引导么?也就是把年轻人追星的激情,引导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上去,让他们始乎诗,而终乎礼.也就是让他们从追星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高雅起来,更像一个绅士淑女.不会说话当然不好,只说粗鲁的话也不见得就好.\x0d学诗,就是从粗俗的“风”开始,逐步学到“雅”,最终能按“礼”行事,达到“乐”的境界.也许这样的理解,能够接近孔夫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本意吧.。

4.带有诗词的流行歌曲

《明月几时有》、《千百度》、《半城烟沙》、《涛声依旧》、《在水一方》。

1、《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明月几时有”也是歌的名字。邓丽君和王菲都演唱过。

2、《千百度》。

《千百度》的词曲创作以及编曲均由许嵩一人完成。而歌名的灵感来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半城烟沙》。

《半城烟沙》是许嵩演唱的一首中国风原创歌曲,由许嵩作曲、填词。《半城烟沙》这首原创歌曲,也是搜狐畅游2010武侠网游旗舰巨作《天龙八部2》的主题曲。

4、《在水一方》。

琼瑶为电影《在水一方》写下的主题曲《在水一方》,歌词几乎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5、《涛声依旧》。

让毛宁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涛声依旧》,即是陈小奇以古诗词为灵感的代表性创作之一。歌曲化用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如“渔火”“钟声”“枫桥”“客船”“月落乌啼”,这些经典的意象加上久别重逢和旧船票的合理想象,重构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却感人至深。

5.诗词 流行歌曲

钗头凤

薛之谦

(歌词精选)

有人在兵荒马乱的分离中

折半面铜镜

漂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有人在马嵬坡外的夜半时

留三尺白绫

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有人在干涸龟裂的池塘中

见鲤鱼一对

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有人在芳草萋萋的长亭外

送情人远行

落日照着她化蝶的眼睛

我唱着钗头凤

看世间风月几多重

我打碎玉玲珑

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红颜霓裳未央宫中

舞出一点红

解游园惊梦

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我唱完钗头凤

叹多情自古遭戏弄

我折断锦芙蓉

走过千年还两空空

一城飞絮几度春风

长恨还无用

解游园惊梦

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

附: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 难 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 瞒 瞒!

相思

毛阿敏(不算流行吧,将就点)

红豆生南国

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

早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

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附: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