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里的美女都有些什么词

1. 诗经里的美女

诗经里的美女

1.古代诗经中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 说起春秋时代的美女,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西施,西施具体漂亮到什么地步,史料里没有具体的描绘,尤其是对于身材五官本身,诚所谓“无图无真相”。好在有《诗经》,给我们留下了春秋时代关于美女标准的详细资料,虽然也说不上是“有图有真相”,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画图的作用还要大。

在《诗经·卫风》里有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专门描述美女的。硕是什么意思?就是大的意思,东汉权威的《诗经》研究者郑玄是这么解的:“硕,大也。”

用“大”来形容美女,似乎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尤其在时兴减肥瘦脸的今天,那么魁梧的一个女人也能算是美女?对,东周春秋时代对美女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高大、修长。而且并不是只有《硕人》这个孤例,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例,同样是出自《诗经》,同样是讲美女,有这么一句:“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一个美女,长得高大且美好。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硕人》上来。这位高大的美女名叫庄姜,她是齐国的公主,齐国国君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而美女的老公是卫庄公,因此大家称她为庄姜。

话说庄姜某年嫁到卫国去,卫国人民兴高采烈地来迎接这位来自大国的公主,立即就为姜姑娘的美丽所迷。她给卫国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硕人其颀”,这新娘长得高大修长,很大气。

除身材外,人们还观察了庄姜那天的着装。她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诗里也有具体记录,只见她身穿绫罗锦缎,外面还罩了一件麻纱衣。

任何时代的人都讲究门当户对,于是人们就问,这漂亮的大姑娘,是谁家的姑娘呢?有人回答,她是齐国国君的女儿,还是公主呢。她的哥哥是齐国太子,她的姐姐妹妹也嫁得挺好,夫君分别是邢国和谭国的国君。

当然,大伙最关心的不是出身,还是她本人的容貌。于是,中国史上最富有才华的描写美女的文字出现了。

她的手指呀,好像初生白茅的嫩芽那样纤细柔软,她的肌肤,就像冻结的油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柔荑是什么,没见过,但是冻结的油脂倒是可以从小时候吃的猪油凝结后白嫩光滑的情状中想象一二。 讲完了手,开始讲脖子。

这脖子,又长又白皙,这时候又来一个比喻,像天牛的幼虫,“领如蝤蛴”。天牛是何物,我们也很陌生,但是想一想幼虫长而白的样子,理解的障碍也就不大了。

描述美女,少不了会说到她的牙齿。庄姜的牙齿自然也对得起她的美貌,就像是瓠瓜的籽,方正而洁白,而且还排列得整整齐齐,“齿如瓠犀”。

手、脖子和皮肤都写过了,接下来该露脸啦。诗里接下来的一句是“螓首蛾眉”,就是说她额头方正宽广,像一种螓的虫类;眉毛呢,是蚕蛾眉。

不过诗里没有交待她是不是长着一张时下流行的锥子脸,也没有交待她化的是什么妆,应该不会是烟熏妆吧。当然,姜大美女又不是雕塑,是有表情的。

表情从哪里来?从眉目笑容来,只见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起来露出甜美的酒窝,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如王心凌所唱:睫毛弯弯眼睛眨眨。 写到这里,寥寥几十个字,把咱中国以后几千年关于美女的描写技巧基本涵盖了。

虽然后来还有沉鱼落雁之类的描写,但基本上都是侧面落笔,烘托为主,像《硕人》这样正面描写、硬碰硬的技术派,已经很罕见了。 正面写美人,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硕人》用尽了各种动植物打比方,增强了现场感和质感。 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她采入野史笔记或写进小说中,这个人物就是林四娘。

我们对林四娘并不陌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第七十八回中曾写到的这个“姽婳将军”,曹雪 芹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这位巾帼英雄,称林四娘故事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话”,不但让贾宝玉在众多清客面前专门诵读了他的长篇《姽嫿词》,还让纨袴子弟贾环和小才子贾兰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来赞颂林四娘,曹雪芹这么倾情一位女性是很不寻常的。清代另一位文学家蒲松龄也以林四娘的题材为背景,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林四娘》,收在《聊斋志异》第三卷中。

此外,另有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碌的《燃脂集》等,也收有关于林四娘事迹的笔记,曲家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了六出昆曲大戏的文本《姽婳将军》。 一 按有关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因为在清初或清朝中叶时期,林四娘在社会上或文化圈中的名声很大。

而按《红楼梦》中的描写,林四娘不但美丽、有武艺,而且还在丈夫恒王死后,勇敢地站出来带领恒府眷属与“流贼余党”奋战,最后“殒身于王”,是不折不扣的节烈女。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中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有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是子虚乌有。

林四娘的来历,按《红楼梦》介绍,是恒王的一位宠姬,最得。

2.诗经中的女子

诗经中的女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

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一 内外皆修的淑女,令无数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

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

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美丽女子,给一个背影,让人去追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女子是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

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

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心痛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想想现代人总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追逐着,什么都是加速度。浮华的世界,浮躁的心灵,又怎能把握美及爱呢?流行语说:“审美疲劳”,再美的东西在浮躁的人心里也无法激起浪花,快节奏的生活与快速变化的世界日渐淘空人的心灵,物质丰富着服装,改变着住房,填充着肚子,却不知精神的花朵在何处散落。

水中央,有花,很美,有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可是,追寻的路崎岖而漫长。 三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

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

四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

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新婚燕尔,一切都将展开新的画卷。

锣鼓响起来,花轿抬进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乐可以传染人,己乐人亦乐。

“宜其室家”的氛围,容不得我们再去多想其他什么东西。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妆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

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伺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

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伟大的轮回。

五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

自古有多情女子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 《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

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与其。

3.诗经里面形容美女怎么说

国风 鄘风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

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

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4.诗经中女子的诗句

诗经中描写女孩子的诗句如下:

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译: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2、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国风·卫风·伯兮》译: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译: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山有榛,隰(xí)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8、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9、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国风·卫风·氓》译: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岂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诗经·国风·豳风·伐柯》译:砍取斧柄怎么做?没有斧头做不好。妻子怎样娶进门?没有媒人办不到。砍斧柄啊砍斧柄,有了原则难不倒。遇见我的心上人,摆上礼器娶来了。

1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氓》译: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1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5、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1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我的心不是圆圆的石头,不可任意转动呀!我的心不是睡眠的草席,不可任意卷起来!

5.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内外皆修的淑女,令无数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

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

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美丽女子,给一个背影,让人去追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女子是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

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

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心痛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想想现代人总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追逐着,什么都是加速度。浮华的世界,浮躁的心灵,又怎能把握美及爱呢?流行语说:“审美疲劳”,再美的东西在浮躁的人心里也无法激起浪花,快节奏的生活与快速变化的世界日渐淘空人的心灵,物质丰富着服装,改变着住房,填充着肚子,却不知精神的花朵在何处散落。

水中央,有花,很美,有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可是,追寻的路崎岖而漫长。 三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

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

四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

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新婚燕尔,一切都将展开新的画卷。

锣鼓响起来,花轿抬进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乐可以传染人,己乐人亦乐。

“宜其室家”的氛围,容不得我们再去多想其他什么东西。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妆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

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伺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

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伟大的轮回。

五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

自古有多情女子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 《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

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与其沉迷于爱情不知归途或成为物质奴隶的女性相比,《氓》的女主角是勇敢而有个性的。

如今,有的女性却心甘情愿做一条寄生虫,在物欲的腐蚀下丢失个性与尊严,成为捕猎者的食粮,实则可悲。 六 秀外慧中的女子怎么不令人倾慕?《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容貌颜如芙蓉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是同车而行的缘分。

6.诗经里面的爱情诗有哪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经·小雅——《隰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写男子思念女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男子思念女子)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