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临江仙古诗词鉴赏题目

1. 临江仙古诗词

临江仙古诗词

1.临江仙20首代表诗词

【临江仙】(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送余学官归罗江】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

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送君归,罗江浦。

【出郊】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竹枝词】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暖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眺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夏水谣】街沿下,雨戴帽。

龙嫁女,天公笑。日反烧,水淹灶。

岩洞青蛙树上叫。【三岔驿】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无题】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

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

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柳】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宿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病中秋怀八首选一】迢递城西百尺楼,登兹销暑亦销忧。

江山平远难为画,云物高寒易得秋。吉甫清风来玉麈,涪翁妙墨换银钩。

余甘渡口斜阳外,霭乃渔歌杂棹讴。【二十一史弹词】第一段 总说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西江月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

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

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第二段 说三代南乡子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西江月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

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

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第三段 说秦汉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西江月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西江月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

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

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第五段 说南北史清平乐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

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

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西江月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

英雄回首北邙山,虎斗龙争过眼。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

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第六段 说五胡点绛唇暮鼓晨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

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西江月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

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

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临江仙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

秦宫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

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西江月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

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

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第八段 说五代史定风波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

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

不摇纨扇自然凉。西江月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第九段 说宋辽金夏蝶恋花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

总是英。

2.临江仙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词牌名,以此词牌所写的著名诗词很多,鉴赏见链接:

?wtp=tt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麽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作者简介: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3.古诗,杨慎的《临江仙》,求助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麽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 :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4.古诗,杨慎的《临江仙》,求助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麽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 :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

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5.临江仙古诗鉴赏晃补之

【原文】:

临江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释】:

哲宗绍圣元年(1095年),“二苏”及“四学士”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是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

【翻译】:

想当年在西池欢聚痛饮,不知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日子。离别之后却连一行书信都没有。假使不经意间重逢了,也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今夜或许能梦见锦绣屏风旁的往事,月色明亮正好伴我渡过险恶的江湖。不要问相思会有什么结果。谁都知道春天过后,花落无人能管,但人们还是为它悲伤!

创作背景

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初立,神宗母宣仁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苏轼等人各有晋升。元祐八年,宣仁太后死,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章惇执政,排斥旧党。同年八月,苏轼被贬定州。哲宗绍圣元年,即元祐九年,“二苏”及“四学士”先后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作了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今河南密县东)。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晁冲之在隐居生活中对旧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深怀眷念,当年同朋友们游宴唱和的美好往事时时萦绕于怀,引起他无限感慨和思念。该词就是这样一首怀旧相思之作。

【赏析】:

这是作者和旧游离别后怀念往日汴京生活的词,是一首怀旧之作。全词以淡雅的笔触追忆昔日的欢娱和友情,从“忆昔”到“夜梦',从“夜梦”到“落花”,详尽了坎坷的遭遇和人世的沧桑,同时朦胧地透出了一种怅惆情绪。

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全词语辞清淡素雅,许昂霄《词综偶评》评此词“淡语有深致,咀之无穷”。 词的上半部分抚今追昔。开篇两句写词人当年和友人们畅饮西池(金明池)的欢娱情景,“年年多少欢娱”暗含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失落和惆怅。这是词人因入元祐党籍而罹祸后生发的对昔日欢聚时光的追忆。“别来不寄一行书”,看似抱怨,其实是暗示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根本容不得友人们相互“寄书”。随后更进一层,设想倘使平时能够相见,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只怕再也不敢像先前那样开怀畅饮了。“寻常”两句,是词人在经历了诸多政治苦难后所得到的感悟,虽然用语质朴,却充分反映出当时政治的黑暗。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现在的处境和对形势的判断。不能相会,亦不能寄书,恐怕只有寄望梦境,期盼着好友们能在梦中渡过险恶江湖前来相会。“安稳”两句颇富美感,但深处却暗藏着一丝忧郁的情怀。“相思”一句,写幻想中与朋友们相见的情景,由于大家对眼前的处境全都心知肚明,所以也就打消了问候和寒暄。结尾两句抒怀:既然春天都已经逝去了,那么谁还顾得上“落花”呢?此处的“春天”喻指政治上的春天,“落花”喻指遭受政治风雨迫害的友人。词人巧用隐喻手法,道出了自己对眼前处境的冷静思考,旷达中隐含着深切的悲哀。

这首词含蓄蕴藉,以乐景写哀情,寓深沉情思于质朴语句和冷静思考之中,在同类题材的词作中颇为少见,可谓独具匠心。

【阅读训练】:

1.试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

2.词人梦中与友人相会,又为何要休问相思?请联系注释,结合“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虚写当年纵饮豪谈的欢乐,实写词人心中无限留恋和惆怅;“别来不寄一行书“实写朋友之间杳无音信,虚写自己对朋友的挂怀;”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虚写见面后的感受,实写政治环境的恶劣。

2.“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这是设想月夜梦中重逢的话。论理,久别重逢,应畅谈彼此别后景况,之所以反而“休问”,实在是因为彼此遭遇相同,处境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彼此互问情况,徒增伤感而已。春天已经过去了,落花命运如何,也管不着了。春天,是借指政治上的春天,也就是旧党执政的元祐元年至元祐八年他们春风得意的这段时间。“落花”,比喻他们这些像落花一样遭受政治风雨摧残的故旧。作者巧用隐喻手法,道出了自己对眼前处境的冷静思考,旷达中隐含着深切的悲哀。

6.古诗词鉴赏临江仙徐昌图赏析上阕“孤”,“寒”二字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黄昏别,孤帆远征.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淮月朦胧.晨风轻浪,离愁更浓.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上阕以“孤雁”和“寒日”这些凄哀的景物,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气氛,以此表达出作者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语言美,意境尤美,抒情宛转.词末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想象了未来旅程中将要面临的顾忌,来表现出此时心中离别的哀愁. 这首词所写的不过是前人作品中重复过千百次的熟悉别绪,并不新鲜;但就表现说,却实在很新颖.那熟悉别绪通过新颖的表现构成一系列情景交融、心物交感的意象.而抒情主人公的行踪、神态、乃至心理活动,也随之浮现于读者眼前.全词以“饮散离亭西去”发端,真可谓“截断众流”!“离亭”,是供人饯别的亭子.作者不写离亭饯别,也不写彼此惜别,却从“饮散”、“西去”写起,把这一切都抛在词外,省却多少笔墨!然而“截断众流”之后写出的那句词,却包含着饯别的场所和过程,因而被“截断”的“众流”仍然不可阻挡地涌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灵,也涌入读者的想象,行者与送行者走向“离亭”,到达“离亭”,开始饮宴,劝君更饮,依依不忍分手.这一切,都是离亭“饮散”之前连续发生的事,只要提到“离亭”,提到“饮散”,就不能不想.从“饮散”着笔的这个起句,的确起得好!正因为起得好,植根于这个起句的以下各句,才那样富于魅力.“浮生长恨飘篷”,是直接由“饮散离亭西去”激发的深沉慨叹.“生”即人生,乃抒情主人公自指.“生”而“浮”,已见得飘流无定;又“恨”其象断“蓬”那样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则离亭饮散之后,虽说“西去”,实则前途茫茫!而于“恨”前又加一“长”字,自然使读者想到:对于这位抒情主人公来说“饮散离亭”并非破题儿第一次,而是经常重演的;第重演一次,就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这首词,大约写于徐昌图入宋之前,它所反映的个人身世,饱和着五代乱离的时代投影.接着写“西去”.“回头烟柳重重”一句,将身去而意留的情景作了生动的、多层次的体现.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见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续“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再“重”、三“重”、四“重”、五“重”,乃至无数“重”,送行者的身影,也就逐渐模糊,终于望而不见了.从行者方面说,情景如此;又何尝不然.“烟柳”乃常见之词,一旦用作“回头”的宾语,又用“渐重重”修饰,便场景迭现,意象纷呈,人物栩栩欲活,其惜别之情与飘蓬之恨,亦随之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头等者既为重重烟柳所遮,“回头”已属徒然,这才沿着“西去”的方向朝前看.朝前看,可以看见的东西当然并不少,但由于特定心态的支配,摄入眼底的,只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淡云”、“寒日”、“暮天”,这都是情中景,倍感凄凉.而那“远”去的“孤雁”,则分明是抒情主人公的象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孤零零地飞啊飞,飞向何处呢?下半片以一问开头:“今夜画船何处”?问谁呢?当然不是问船夫,而只是问自己.以下各句所写,乃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船在淮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潮”该是“平”的;天空中“淡云”飘动,月光是“朦胧”的;离亭话别之际,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但酒意终归要消失,一旦“酒醒”,正当夜深“人静”,又有什么办法解愁;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思前想后,哪能入睡?熬到五更天,也许会有点儿睡意,恍惚间梦见亲人;然而五更天往往有风,有风就起浪,即使是“轻浪”吧,也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风声、浪声,更增愁烦,将何以为怀?这是多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这首词从“饮散”写起,截去饯行的场景,让读者去想象;一问之后展现的画面转换和心理变化,又完全出于想象.其艺术构思,极富独创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