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韵部的归纳结果

1. 诗经韵部

诗经韵部

1.诗经总共有多少个韵部

《诗经》概述 [编辑本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2.诗经有几个韵部

《诗经》概述 [编辑本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3.诗词中的韵部是指什么

古代韵书中把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归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

如东、同、中、虫、崇、嵩、戎、弓、融、雄、冯、风、充、隆等字,在中古时的韵 文中,可以一起押韵。宋代所编的韵书《广韵》就把它们归在一起,合为一个 韵部,称为“东部”。

关于词的韵部,并没有正式的规定。 词韵不像诗韵要求那样严格,在科 考时代,诗韵是由朝廷颁布或者认可的,故近体诗一律要求押本韵,不得落 韵、出韵。

而词则长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词人填词用韵只需唱之上口、听之 顺耳,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均可通押。 如清人戈载所编的《词林正韵》一书将古韵分为19部,每部都详 细介绍了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如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其中三江中有 江、缸、窗、邦、双、泷、庞、撞、扛等字,七阳中有阳、扬、杨、洋、羊、徉、芳、妨、望、茫、肠、浪、丧等字,这些字是可以放在一起押韵的。

值得一提的是,依我们现在看来是同韵母的,中古音却分为了若干韵 部,中古音有些韵部所收的韵字是不同韵母的,现在却收在了一个韵部中,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可以通押的字以我们现代汉语音韵的角度来看是同 韵的,但实际上却是有区别的,比如,“东”与“冬”,前者的韵母为ong, 后者为ong, “删” en、“寒” an、“咸” em、“衔” am, “侵” yem、“覃” ang、“真” yen。 这些韵部之间在韵头、韵腹和韵尾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不能相混,在同一韵部里有些韵字,我们现在看是不同韵的,但在中古它 们却是同韵的。

如四支收有“垂”、“悲”、“为”、“吹”等字,当时它们 同“支”是同韵母的,十灰中收有“来”、“台”、“开”、“才”等字,又 收有“雷”、“杯”、“回”、“梅”等字,当时它们的韵母同是ai。 这种现 象是因为声韵变化造成的,但我们应明白,中古音韵部之分不是随意的,而是 有音韵学依据的,因此必须严守韵部。

4.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

一、韵部概念: 写诗须押韵,古汉语第二册《诗经》中对韵进行了分类归纳,《古汉语》对韵有一个通论,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对古韵部的简单知识作了介绍。

诗词以中古韵部为主,但联系上古韵部,《诗经》用韵用的是上古韵。通过读《诗经》可以了解到韵从古到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叫做历史音变。

在今天保存古代语音面貌较多的是广东话、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还有赣方言以及吴方言,但是到了北方方言已经看不到太多的古代语音面貌了。历史音变是语音随着历史的变化,并且是非常有规律的。

一般认为音韵学是比较难学的,在以前还号称是绝学,而实际上语音变化的规律性是最强的、最严整的。二、历史音变划分: 一般把历史音变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在时间上是这样划分的: 1、上古:先秦--晋(先秦、两汉、魏、晋)。

将上古的时间划分到晋,是因为到了晋,中国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使得之后的北方语音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把上古的最后分水岭划到晋。

2、中古:南北朝--宋。中古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唐、宋,跟上古相比,有比较大的出入。

3、近代:元、明、清。宋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是元(即蒙古)的入主,这次发生变化后,那时的作品现在已经基本都能读懂。

4、现代:二十一世纪以来。三、诗词韵部的区别: 诗词的韵部也有区别,例如:上古《诗经》的韵,中古唐诗宋词的韵以及近代元曲的韵差别都很大,元曲即元大都音系和今天已经差不多。

举例说明: 例一:《关雎》(《诗经》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个很明显是押韵了,但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在现在看来根本没有押韵,但在上古却是押韵的,都押一个-k尾的入声韵。 例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唐诗):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中的衰有两个音,即:shuai,cui。

在这里好多人都自作聪明的把这个字读作cui ,而实际上应该读作shuai ,是"回"的读音改变了,"回"在古代念huai 。 例三:杜牧的《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中的"斜"读作xie ,那个时候可以押韵,但现在已经不能够去押韵了,这是古韵的变化。

以上三例第一例为上古韵,其余两个为中古韵。四、和韵有关的知识: 1、押韵 诗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押韵,而由于历史音变,曾经押韵的诗如今读来已经不押韵了,所以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以免出现一些问题。

2、韵的分类: 韵头、韵腹、韵尾。但有的韵母是头、腹、尾兼具;有的是有头、腹;有的是有腹、尾;有的只有腹。

押韵是可以不计韵头的,例如: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麻是-α 村庄儿女各当家。家是-iα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瓜是-α 从中可看到押韵是不计韵头的。 3、韵脚 押韵的字叫韵脚。

诗句的押韵落在最后一个字上,《诗经》里面的韵有的没有落在脚上,《诗经》有一种现象,有的时候句末的一个字是虚词、虚字,这时考虑韵要抛开虚字,往前数,虚字之前的那个字才是韵字,所以《诗经》中会有韵脚是倒数第二个字的情况。例如: 《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这里面"之"不是押韵的,"采"、"有"在上古是押韵的,"掇"与"捋","袺"与"襭"在现在还是押韵的。

4、韵根据韵尾辅音可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无辅音韵尾的韵,音节读下来收在元音上。

阳声韵:有辅音韵尾。(-m、-n、-η)即鼻音韵尾,现在只有-n、-η两种,但在中古还有-m尾,并且今天的广东话还有-m尾,现在普通话中-m到-n中了。

入声韵: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韵,但在广东话中有,辅音韵尾为(-p、-t、-k)即塞音韵尾,所有的入声韵在今天的普通话里都读阴声韵,就是脱落了,消失了。 古汉语中阳声韵、入声韵与阴声韵之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变化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对转关系,也就是韵腹相同的时候,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会有变化,实际上是语言内部的一种调节,例如:改革(同源字),两个字语音相近、相同,意思可能相关,叫做同源,同源就可能有对转的现象,改和革,改-α革-αt意思可以对转,是阴和入的对转。

再有,不伦不类,伦-类-t,是阳和入的对转。宽-an阔-at,是阳入。

形声字,难、傩是阳声韵和阴声韵的对转;先、洗,先是阳声韵,洗是一个阴声韵;椎、准,椎是阴声韵,准是阳声韵。同时他们可以押韵。

如果是阳和入对转应该是-m/-p、-n/-t、-η/-k.这种对转主要是发音他们的发音部位相同。五、上古韵部 古代汉语第二册540页,通论十五,将《诗经》的韵律情况归类如下表:序号阴声韵序号入声韵序号阳声韵1之部2职部? -k3蒸部-η4幽部 -u5觉部- uk6冬部- uη7宵部 -o8药部-ok11东部-cη9侯部-c10屋部-ck??14阳部-aη12鱼部-a?13锋部-ak17。

5.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

一、韵部概念: 写诗须押韵,古汉语第二册《诗经》中对韵进行了分类归纳,《古汉语》对韵有一个通论,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对古韵部的简单知识作了介绍。

诗词以中古韵部为主,但联系上古韵部,《诗经》用韵用的是上古韵。通过读《诗经》可以了解到韵从古到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叫做历史音变。

在今天保存古代语音面貌较多的是广东话、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还有赣方言以及吴方言,但是到了北方方言已经看不到太多的古代语音面貌了。历史音变是语音随着历史的变化,并且是非常有规律的。

一般认为音韵学是比较难学的,在以前还号称是绝学,而实际上语音变化的规律性是最强的、最严整的。二、历史音变划分: 一般把历史音变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在时间上是这样划分的: 1、上古:先秦--晋(先秦、两汉、魏、晋)。

将上古的时间划分到晋,是因为到了晋,中国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使得之后的北方语音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把上古的最后分水岭划到晋。

2、中古:南北朝--宋。中古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唐、宋,跟上古相比,有比较大的出入。

3、近代:元、明、清。宋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是元(即蒙古)的入主,这次发生变化后,那时的作品现在已经基本都能读懂。

4、现代:二十一世纪以来。三、诗词韵部的区别: 诗词的韵部也有区别,例如:上古《诗经》的韵,中古唐诗宋词的韵以及近代元曲的韵差别都很大,元曲即元大都音系和今天已经差不多。

举例说明: 例一:《关雎》(《诗经》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个很明显是押韵了,但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在现在看来根本没有押韵,但在上古却是押韵的,都押一个-k尾的入声韵。 例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唐诗):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中的衰有两个音,即:shuai,cui。

在这里好多人都自作聪明的把这个字读作cui ,而实际上应该读作shuai ,是"回"的读音改变了,"回"在古代念huai 。 例三:杜牧的《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中的"斜"读作xie ,那个时候可以押韵,但现在已经不能够去押韵了,这是古韵的变化。

以上三例第一例为上古韵,其余两个为中古韵。四、和韵有关的知识: 1、押韵 诗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押韵,而由于历史音变,曾经押韵的诗如今读来已经不押韵了,所以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以免出现一些问题。

2、韵的分类: 韵头、韵腹、韵尾。但有的韵母是头、腹、尾兼具;有的是有头、腹;有的是有腹、尾;有的只有腹。

押韵是可以不计韵头的,例如: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麻是-α 村庄儿女各当家。家是-iα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瓜是-α 从中可看到押韵是不计韵头的。 3、韵脚 押韵的字叫韵脚。

诗句的押韵落在最后一个字上,《诗经》里面的韵有的没有落在脚上,《诗经》有一种现象,有的时候句末的一个字是虚词、虚字,这时考虑韵要抛开虚字,往前数,虚字之前的那个字才是韵字,所以《诗经》中会有韵脚是倒数第二个字的情况。例如: 《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这里面"之"不是押韵的,"采"、"有"在上古是押韵的,"掇"与"捋","袺"与"襭"在现在还是押韵的。

4、韵根据韵尾辅音可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无辅音韵尾的韵,音节读下来收在元音上。

阳声韵:有辅音韵尾。(-m、-n、-η)即鼻音韵尾,现在只有-n、-η两种,但在中古还有-m尾,并且今天的广东话还有-m尾,现在普通话中-m到-n中了。

入声韵: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韵,但在广东话中有,辅音韵尾为(-p、-t、-k)即塞音韵尾,所有的入声韵在今天的普通话里都读阴声韵,就是脱落了,消失了。 古汉语中阳声韵、入声韵与阴声韵之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变化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对转关系,也就是韵腹相同的时候,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会有变化,实际上是语言内部的一种调节,例如:改革(同源字),两个字语音相近、相同,意思可能相关,叫做同源,同源就可能有对转的现象,改和革,改-α革-αt意思可以对转,是阴和入的对转。

再有,不伦不类,伦-类-t,是阳和入的对转。宽-an阔-at,是阳入。

形声字,难、傩是阳声韵和阴声韵的对转;先、洗,先是阳声韵,洗是一个阴声韵;椎、准,椎是阴声韵,准是阳声韵。同时他们可以押韵。

如果是阳和入对转应该是-m/-p、-n/-t、-η/-k.这种对转主要是发音他们的发音部位相同。五、上古韵部 古代汉语第二册540页,通论十五,将《诗经》的韵律情况归类如下表:序号 阴声韵 序号 入声韵 序号 阳声韵1 之部2 职部? -k3 蒸部-η4 幽部 -u5 觉部- uk6 冬部- uη7 宵部 -o8 药部-ok11 东部-cη9 侯部-c10 屋部-ck??14 阳部-aη12 鱼部-a?13 锋部-ak17 。

6.什么是韵部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 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韵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 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自有诗歌起,就有韵的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 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

也就是说,上古有押韵的事 实和现象,但是人们并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因而也没有指称这一现象的术语。 后代的文人逐渐注意到诗歌韵文同声押韵形成韵律美的音韵现象,才逐渐出现了韵的概 念。

押韵的意思,是句子中相对应位置的字,收声相同,称为押韵。 所谓收声相同,就是说字的 音节末尾的部分相同。

汉字的一个音节由声母、介音(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组成(刘复称之为“头 颈腹尾神”五分),那么五部分中哪些部分相同就算作“收声相同”?这可以从古人的用韵实际 中归纳出来。从诗歌押韵可以看出,收声相同就是指音节主要元音(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 就称为押韵。

其中,宋词和元曲的用韵,还可以不同声调通押,因此可以看出“韵腹加韵尾”是 押韵的基本单位,为了便于称呼,就把音节中韵腹加韵尾的部分称为“韵基”。 韵书所谓韵,就是押韵的韵。

韵基相同是同韵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韵文对押韵要 求不同,有的仅要求韵基相同,有的不仅要韵基相同,而且要求声调相同。 因此,不同的韵 书韵的概念也有不同,如《切韵》系韵书是区别声调的,它的韵,是韵基、声调相同的字。

《中原音韵》是不区别声调的,它的韵仅是韵基相同的字。因此辨别古书中“韵”的概念,须 视情况而定。

韵部是比较晚起的一个概念,在清代古音学出现之前,韵书和音韵学只称“韵”而不称“韵 部”。 所谓韵与韵部,实际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汉字之间具有韵基相同的关系,就叫“韵”;具 有同韵关系的一组字,就形成一个“韵部”。

在清代以前,无论韵还是韵部,都可以叫作“韵”。 从清儒开始,一般韵基相同的一组字,就称为“韵部”,而“韵”则专指韵基、声调相同。

7.什么叫做韵、韵部和韵目

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

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在韵的归并上,相同、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可归为一个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韵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韵部——就是可以彼此押韵的汉字分成的类别2.韵式——就是押韵的方式,即在诗里的什么地方用韵及用什么方式来配置。除了哪些诗句、诗行用韵及用什么韵(包括不同的韵调)之外,还涉及阳韵、阴韵的区别,也包括诗句最后一个节奏单位的字数(单字结尾或双字结尾,或者字数更多)。

韵部是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大类。韵目是韵部的名称(一) 韵 部 为了押韵的需要,我们把汉字归纳成若干部,叫做韵部。

那么,哪些字属于同一韵部呢?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有不同的标准,而古典诗歌用韵的标准又由于时代不同而有差别。这种情况,是语音的变化造成的。

下面就对现代汉语的韵部作一点介绍。 “韵母”、“韵”和“韵部”这几个术语,其实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有37或38个韵母: - i ①,i,u,ü,er;a,ia,ua;o,uo;e;ie,üe;ai,uai;ei;u(e)i;ao,iao;ou,i(o)u;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诗歌的韵却不能分那么细。比如 an,ian,uan,üan 这四个韵母,里面共同的部分是 an ,就合并成一个韵。

结果,剩下的就只有“十八韵”了。 其中有些韵包含的字很少。

所以,作为诗韵,把一些字少、音又相近的韵再次合并起来: 1) o ( uo ) 和 e 合并; 2) i,ü,-i,er合并; 3) eng(ing,ueng) 和 ong(iong) 合并。 最后归纳为十三个韵部,这就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所用的“十三辙”押韵法。

所谓“辙”,是民间对韵部的习惯叫法;“几道辙”就是几个韵部;“合辙”就是押韵。每道辙有一个名字,是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字作为它们的称呼。

这十三个韵部的一般叫法是: 发花辙 ( a ) 梭波辙 ( o ) 乜斜辙 ( ê ) 姑苏辙 ( u ) 一七辙 ( i, ü, -i, er ) 怀来辙 ( ai ) 灰堆辙 ( ei ) 遥条辙 ( ao ) 油求辙 ( ou ) 言前辙 ( an ) 人辰辙 ( en ) 江阳辙 ( ang ) 中东辙 ( eng, ong ) 还有儿化韵,就是卷舌韵。在十三辙押韵法中,除了十三道大辙之外,还有两道“小辙儿”,就是最主要的两个儿化韵部: 小言前儿 ( ar ): ar 例如: 把儿(bàr) iar 例如: 架儿(jiàr) uar 例如: 花儿(huār) air (→ar) 例如: 盖儿 (gàir ) uair (→uar) 例如: 块儿 (kuàir ) anr (→ar) 例如: 杆儿 (g??nr ) ianr (→iar) 例如: 尖儿 (jiānr ) uanr (→uar) 例如: 管儿 (gu??nr ) üanr (→üar) 例如: 圆儿 (yuánr ) 小人辰儿 ( er ): er 例如: 歌儿(gēr) or 例如: 活儿(huór) êr 例如: 鞋儿(xiér) ur 例如: 壶儿(húr) ir (→i[r) 例如: 理儿(l??r) ür (→ü[r) 例如: 鱼儿(yúr) -ir (→[r) 例如: 事儿(shìr) eir (→[r) 例如: 谜儿(mèir) uir (→u[r) 例如: 水儿(shu??r) enr (→[r) 例如: 本儿(b??nr) inr (→i[r) 例如: 信儿(xìnr) unr (→u[r) 例如: 棍儿(gùnr) ünr (→ü[r) 例如: 云儿(yúnr)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有些原来互不相同的韵,在儿化之后就归入同一个儿化韵部,变得可以彼此相押了。

押韵的位置和方式,包括哪句用韵、哪句不用韵,用什么性质的韵(阳韵还是阴韵,平韵还是仄韵等),都属于韵式。一次只用一个韵,这种韵式叫做单韵。

中国诗歌就习惯用单韵。为了不显得单调,除了韵句之外,还用非韵句来作调剂。

五言绝句的标准形式是句首不起韵同时交错使用不止一个韵,这种韵式叫做复韵。这是西洋诗歌常用的韵法。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