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1.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

1.求高中重点古诗文

一、古文(9篇) 1.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2.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3.屈原列传(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4.陈情表-李密 5.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6.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9.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1.氓 《诗经》 2.离骚(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3.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 -曹操 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6.山居秋暝 -王维 7.蜀道难 -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9.将进酒 -李白 10.蜀相 -杜甫 11.登高 -杜甫 12.登岳阳楼 -杜甫 13.琵琶行 -白居易 14.李凭箜篌引 -李贺 15.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 16.锦瑟 李商隐 1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8.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19.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20.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21.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2.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23.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24.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5.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2.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谢谢

高中语文是这样的 好的考120+ 差的也有80+ 差不到40分 而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90-110 你90分 和别人110比差在哪里啊 其实没差 选择别人33 我27 阅读别人31 我25 作文别人50 我45 其实都没差 但一加起来就差了20分 你要问重点 其实没重点 语文那里不能得分啊? 不像数学 最后一题你不会就是不会 语文不同 什么题目你都能得分 而且和最好的还差不多 但一加起来就差了20 30分 你要问重点也可以说都是重点 因为每题都能得分 为什么不得满分呢 至于难点 第一作文难 平时考试是不会有60分的 上50都难 普通人都在41-48 第二阅读难 其实阅读的答案是出题老师出的 不是作者出的 俗话说一千的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出题老师就是个读者 你想要答案跟标答一样 难 第三 古诗词鉴赏难 给你一首诗要你说它的意境 思想 作者表达的感情难 主要是第一没背景 第二没翻译 很多时候诗都读不懂 第三 选择题中的 考察拼音 错别字 标点符号 成语用法的难 这个需要大量练习和积累 否则只能蒙了 第五 默写难 你背是要背10 20篇文章 但考试只考6句 除非背的非常扎实 不然总要错1 2个 第六 语言运用难 这是最活的题 比如考写标题啊 对对子啊 概括啊 总结语啊 节目串词啊 看漫画写意思之类的 这类题没标答 时间短 考察平时的文学素养 需要多读书。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有哪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重点文言文、诗词曲集锦 Ⅰ.文言文部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 《赤壁赋》 苏轼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6.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 司马迁 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召公谏厉王弥谤》 (国语) 1.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3.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 狗彘食(sì四声)人食(shí)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劝学》 《荀子》 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贾谊 1.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说》 韩愈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滕王阁序》 王勃 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逍遥游》 庄子 1.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陈情表》 李密 1.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Ⅱ.诗词曲部分 《氓》 《诗经》 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采薇》 《诗经》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4.高中语文的重点诗句

高考名句名篇背诵与默写、复习策略、名句集锦与练习复习策略 1、明确范围,注意课本 2、锁定目标 (1)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唐宋诗词(尤其是近体诗中的绝句)中的名句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怀等美好品质的句子 (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4)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3、应对之策 (1)日积月累,重在持续记忆。

切忌心血来潮,不分轻重,乱背一气,而后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也不背诵。 (2)注重理解,重在准确记忆。

对每一条要背诵的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根据字义记住字形。对于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特别记录在案(纠错本或笔记本)。

(3)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名篇考查要求常常是4选3或3选2,考生如果全答,阅卷时按顺序依次给分,所以考生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要求选几个就答几个,选最有把握的做答。

(4)书写规范。书写时,要做到字迹清楚,卷面清洁;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要细心,不要漏字、前后颠倒。

名句集锦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1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1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1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1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1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18.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1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2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4.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2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3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3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38.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3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0.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1.《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欧阳修《伶官传序》)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4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4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5.高中重点的古诗文有哪些

必修一:《劝学(节选)》 ,《师说》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六国论》 ,《阿房宫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离骚(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附: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必修五:《陈情表》 ,《项脊轩志》

《长亭送别》 ,《抱任安书(节选)》

《渔父》 ,《逍遥游(节选)》

《兰亭集序》

6.高中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

古诗歌鉴赏知识点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

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8、描写(写景)方法—— 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不同感官、比兴。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前加“咏”,或后加“怀古”、“咏怀”等。)

2、思想内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2、写法是白描、衬托。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边塞战争诗

1.形式标志:题目有“塞”、“征”、“军”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表现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感叹光阴易逝;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7.语文高考重点古诗

文言文(22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王勃的《滕王阁序》

苏洵《六国论》

诗词曲(47首)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绵瑟 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36.游山西村 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王维的《山居秋暝》

高适的《燕歌行》

柳永的《雨霖铃》

李清照的《声声慢》

8.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默写重点句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9.高中语文所有的重点诗句有那些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