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相见欢唐诗

1.相见欢(古诗)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作者:纳兰容若)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相见欢 (作者: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作者:庄棫 )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作者:纳兰性德)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 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作者: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作者:冯延巳 )

晓窗梦到昭华,阿琼家。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

情极处, 却无语,玉钗斜。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2.15.求高人;阅读《相见欢》李煜诗词,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300以上

愁溢心中 ——读《相见欢》感 读《相见欢》这首词正是正正是在中学时候,年纪小小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愁”,只是简单地觉得这首词写得朗朗上口,很是让人记忆深刻.然而到今天,当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首往事的时候再翻开这首词,才真正领悟到了它的“愁”与艺术之美.再与其他写愁情的诗词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作者写词功力之深,才情之大.在李煜《相见欢》的这首词中最突出的不外乎是一个“愁”字.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被千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用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哀愁”捉住了“愁”字这个难以忘却消去真正的特点并与熟语“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煜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恰恰道出了愁的特点,让我们有身同感受之感.而他的前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对环境的描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3.相见欢古诗注音(全部哦)

现代汉语拼音注音:

《xiàng jiàn huān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wǔ dài :lǐ yù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yuè rú gōu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jiǎn bú duàn ,lǐ hái luàn ,shì lí chóu 。bié shì yī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释义:

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扩展资料: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这首词写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本来离愁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情,而且在不同的人那里,离愁的伤害也不相同,对于敏感的李煜来说离愁的伤害更深更重也更难把它消除掉。

但是李煜是一位高明的词家,把离愁比作可以剪、可以理的丝,再乱的丝、再难理的丝都可以剪,都可以理,但是自己的愁思,却不能理也不能剪。

由于李煜这个比喻,是用了一个很具体、可以想象到感受到的一个比喻,将那个摸不着看不见的离愁写的那么真切,那么感人,这个比喻又十分的贴切,所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三句就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

4.相见欢(古诗)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作者:纳兰容若)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相见欢 (作者: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作者:庄棫 )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作者:纳兰性德)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 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作者: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作者:冯延巳 ) 晓窗梦到昭华,阿琼家。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

情极处, 却无语,玉钗斜。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