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古诗词为话题的作文 以古诗词为话题的作文1.以古诗为话题的作文多少个夜里,她渴望走进梦的故乡,因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个夜里,她又从梦中醒来,独自体验着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从和丈夫分离后,她常常夜不能寐。这不,今晚,她又从梦中惊醒,是那样地失落,那样地憔悴!起床点起油灯,想驱走内心的黑暗。借着灯光,她仔细打量着房里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只很旧的杯子——那只她为丈夫饯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两只鸳鸯安详地停留在水面。看着这两只相亲相爱的小鸟,她有些心酸,又有无尽的失落。看着孤单的自己,不觉心里空荡荡的。轻叹一声,拿出那天为丈夫饯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饮起来,不觉潸然泪水…… 喝吧,等吧!也许,天明,他就会回来。她期待着,苦守着。终于盼到一丝光线从窗户跃进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兴,门吱嘎一声打开了。站了许久,她才习惯性地抬起昏沉的头来,大雁又飞回来了,可是,她分明感到云中锦书还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丽,白云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动人!终于,她发出了一声长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继续等待吧!白云戏弄自己不要紧,大雁欺骗自己也算不了什么。 兰舟停泊在岸边,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恬静。告别天空,她轻解绸带,霓裳顺着臂膀缓缓落下,是那么妩媚动人。她知道对丈夫的想念始终笼罩着自己。 唉,划船去散散心吧!也许可以排解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风吹来,她打了个寒战。坐在船头,眺望岸边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曳、挣扎,终于花瓣被风无情地扯进水里。被卷进水中,从船下淌过,发出哗哗的响声……看着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发出:“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叹息。 划船吗?不!她不忍心看着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吗?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里来找自己呢?放弃等待吗?不!她不想放弃,因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着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选择执著地等待。想着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内心的情愫:“一种相思,两地闲愁!”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她回到岸边,踏进院子,虽然菊花满院,可却无心采摘。举起艰难的步履,无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继续着无尽地等待、折磨…… 【教师评析】 文章成功地对古诗词进行改写,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对李清照《一剪梅》一词的内容、词人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进行想象,感情真挚、合情合理。穿插《一剪梅》的语句,使文章转接自然、不留痕迹 2.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李白的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开篇便是一种逼人的气势,如山洪暴发。三千白发,飘飘洒洒,由愁而生;映入明镜,好似白雪的秋霜,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一丝忧伤。“愁”原来是这么个模样!如此的白发,如此的愁,也只有李白能够写出。 我很喜欢李白的诗,知道他本人,也是源于他的诗歌。[静夜思]这首诗,相信大家在幼儿园或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的,但现在再让大家背,肯定没有背不出来的,甚至有人拥有对它终身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便是李白的诗的魅力所在。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一生写过无数诗篇,其中大量的优秀诗篇被人传诵至今。他二十五岁时初次离开蜀,周游天下,在船上便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江水生动地表现出来。他因受权贵诋毁,离开长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李白虽受打击,仍心怀抱负,勇往直前的心理。在被赦免后,东下江陵的小舟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一个“轻”字巧妙地表现了他当时惊喜交加的心情。 李白的一生仿佛并不平坦,也曾饱受挫折,但为何他写的诗总是那么豪放,那么积极向上?我想这便是一个人的心境,对生活的态度了。在困难面前,李白仍能对酒当歌,把酒问月,潇洒地做诗,饮酒,赏月,于是读他诗的人也受到心灵上的感染,产生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这不仅是诗的魅力,也是诗人的人格魅力。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就是李白的诗,这就是李白,那位一袭白纱衣,一把折扇,一壶酒的诗仙。 轻叩遗失的美好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时间是经,空间是纬,密密地斜织出一串串悲欢离合,一束束阴差阳错。我们欢笑或哭泣,惊喜或悔恨,而却从未捕捉过那瞬间的心灵震撼,仅仅是恣情放纵,而诗人用特有的细腻做到了。 也许,我无力去评价一首诗的成功与失败,我唯有用自己的心去沿着诗的足迹,一同欢笑,一同哭泣。在我静静地选择了诗的美丽以后,席慕蓉悄悄的走进了,用淡淡的雅致与温柔,一点一点地将我的心包裹,我沉醉了。 我无能去清楚地说明那种震撼黄秀贤,那是可以让你会为无尽的淡雅惆怅。听这样一句“忘不了的是你眼中的泪/映影着云间的月华”这是《泪·月华》中的第一句,将王秀贤人引入了悠悠的感伤。还有那美好的愿让人心碎“但愿现实变成古老的童话/你只是长睡一百年/我也陪你”和最后那让人泪下的失落和无奈“但是/这只是梦而已/远山的山影吞没了你/也吞没了我忧郁的心”。这样一首诗读下来,我无法用分析将它肢解,当你闭上眼去看的时候,泪水也许会和主人公一同落下。 而诗中并没有太多的哭泣,他却在字的组合间,营造出来让人泪下的空气。只是她年轻时的作品。那诗集的名字就叫《无怨的青春》。年轻时的温雅、年轻时的细腻,而现在年轻的我们,仅仅是去享受一切或恣情感伤,从未用手中的笔去捕捉去记录过什么。 而当席慕蓉到近几年,则越发的对家乡思念,近几年的作品,诗文都带着几许乡愁。《出塞曲》中那句“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淡淡的、还是淡淡的唱出几多的感伤。 诗人的诗,是对自己内心的独白,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中,会有不同的感动。而我们却不因这不同而创造出佳作,因为我们的心不够去洞察一切。 有人说诗人是忧郁的,总是去感叹一切,美好与伤感似乎都值得叹息。而你有没有感到,当你读诗的时候也会有莫名的感动,也许你不知为何,那是因为你已忘却,而经历过的心灵却曾将那一段感触遗弃,诗为你敲开了已关闭的记忆大门,让你不再对自己的感动一无所知。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感动,不同感动中有不同记忆中的美好。而诗为你叩开记忆的门栏,打开你美好的不经意的惆怅,那么就请你细细的回味那诗帮你找回的遗失的美好。 3.以”诗词“为话题的作文,不少于六百字小楼昨夜听风雨 听雨声,可以洗耳;听雨声,更可以净心。 喜欢听雨,是因为雨声是一种与繁杂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籁之声,永远牵动我内心深处那一份纯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小雨的柔,小雨的多情,小雨的缠缠绵绵。这种雨声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不静下心,心无杂念地听是听不到的。这种雨声好似夜晚的茉莉花飘出的淡淡的清香,似有似无,虚幻缥缈,想伸手去抓却早已不见了。听小雨声让我想起李清照,她的词与人一样,永远不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给你留下的永远是淡淡的景,淡淡的愁,像缕缕腾起的略带香气的烟,听不到燃烧般的噼啪声,却永远牵动你的心。喜欢听小雨声,我好似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倚着窗儿,一夜听雨静无眠。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中寸的利索,中雨的爽快。中雨声是打在芭蕉上清脆的响声,均匀细腻,连续不歇,如潺潺的流水,如鸣佩环,又似冰雪融化打在岩石上的从容不迫。这雨声让我想起王维,他的诗是“清泉石上流”的爽朗、清新。而他的人既是不默默无闻,也不似李白般惊涛拍岸,只是诉说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神话。喜欢中雨,我似一个爽朗欢快的阳光少年,打开窗户,听雨在荷叶上响得欢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是大雨的洒脱,大雨的放荡不羁。大雨声似山洪暴发,似瀑布从高山奔腾而下,似大海激昂澎湃,毫不忌讳,毫不留情地冲刷着大地。这种声音使你犹如置身花园,各种各样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来,有时呛得你透不过气来。听大雨声让我想起李白,他手执一把剑迎倾盆大雨向山顶一步步爬去,任衣衫被树枝挂得破碎,任双脚被砺石磨得鲜血淋淋。他的诗风好似大雨一样豪迈澎湃,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击力。而李白的人也是大起大伏,生前用诗惊动世人,死后也是轰轰烈烈。 在嘈杂的社会听雨,用小雨拂去纤尘,用中雨冲走烦恼,用大雨震撼心灵。雨声,永远牵动我的心。 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多姿的桃花在我们不经意间热情的开放。美丽的青春年华,在我们忽略中,一点点的流逝。聪明的你,可曾注意到她轻盈的脚步。 游丝软系飘香榭 风不停,绿树阴,阳光晃眼,天真蓝。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在运河堤上追逐打闹。一阵轻盈的东风,夹带着幽香迎面扑来。“好香啊!”百合的鼻子最尖,“看!”我伸着胖乎乎的手指着前边的一排桃树,一朵朵粉色的桃花浅施粉黛,风吹过,如玉脂般晶莹的花瓣打着旋儿落地。“好美呀!”“嗯,马上就可以吃桃子了!” 躺在草地上,柔软的小草抚摸着我们。“好想像桃花一样快快长大。”“嗯,当大人真好,不要被人管,时间多得太慢了……” 此时的我们却怎能注意到大树旁一棵小桃树上,桃骨朵儿正在默默开放。 风刀霜剑严相逼 刚步入初中的我倚在桃树旁,天空中的白云也噙着思念轻轻拍打在树叶上。 一次次考试的失利,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像丝一样包裹着我。 “好难过,这就是成长吗?这就是青春吗?好烦……”我喃喃而摇头。 此时的我不曾留意在雨中轻摆裙边的桃花。 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个夏天仿佛是一步步的挪过来的,但终究还是来了。毕业前一天,在校园中漫步,桃花又开了。碧绿的叶掌又怎能掩得住那倾城的面容悄然倩影,一朵朵红晕在对我掩嘴偷笑,是笑我笨吗?面对一场分别,我恍然大悟:我们的花季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流逝了,我所渴望的却又是我所忽略的,而又偏偏是少年最重要的东西,美丽的青春年华。 又见桃花开了,那朵朵灿若明霞的娇儿是否有前年的残花败叶? 4.以古诗为话题,五百子作文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 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 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5.以古诗为话题写作文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6.以古诗为话题的作文、、求好题目和作文提纲“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使人一见,便赢得更多的青睐。标题需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震的感觉。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王国维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等。再如:“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对你有帮助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