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1. 诗歌中的细节

诗歌中的细节

1.古诗中的细节描写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表达技巧每年必考,虽然每年的侧重点不一样。

表达技巧有哪些呢?表现手法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表达技巧有: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烘托, 渲染、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白描、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狭义的表现手法只有表达技巧。

今天,我们重在梳理一下细节描写的考查和答题思路。

【高考例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2008年 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ān)持取、捻弄。

1、“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做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主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也可。)

分析答案,得出答题步骤。

【步骤】

第一步、确定表现手法。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第二步、指出什么细节(或哪些动作)。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第三步、语境意义(包含细节的句子的意思)。独自登上冒出杨柳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

第四步、情感意义(通过动作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答案总结】“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法)

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三步,语境意义)表现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四步,情感意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训练过程】两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共同分析,上黑板的同学得分情况。再分析自己的得分情况;最后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

【答案】 (6分)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第一步,手法):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第二步,什么细节)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第三步)表现了作者的无限思乡之情。(第四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2.什么被称作诗歌写作中的细节,细节对诗歌写作有何意义

最是动人一“细节”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但形象鲜明,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不少优秀的诗人常常“抓拍”特写镜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打动读者,2004年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卷就是从这一角度来命题的,命题人提供的鉴赏材料是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考题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应该说,题干先引王安石对张籍诗歌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又问“哪个”细节,因此,要求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找出诗中最典型的一个细节。

有些考生将全诗所写都作为细节或是说“写信”是细节,有些是将后两句都作为细节,都未能突出说明“又开封”这一最典型细节,或者说,有不少考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细节”的含义。本诗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它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难怪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答案表述要力求精练,可这样表述: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

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

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而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选取了分手在即的一个细节,以特写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静态的画面一下子具有了生动的活力,在这种相对无言的静默中,离别的惆怅却似阴霾一样,从一双有情人的心间弥漫开去,遮蔽了整个世界,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怎一个相思了得啊!正是这种最具生活意味的细节的选取,才使词作有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含,深深地震撼读者的心灵。再看黄庭坚的《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本诗尾联抓取“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非常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兄弟之间的深厚亲情。作者侃侃道来,充满亲情,不须雕琢,自见意切。

的确,运用细节描写,能够使诗歌走出平庸,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当然,艺术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虚实相生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细节,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这样的佳作比比皆是

诗圣杜甫就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如“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兵车行》)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又如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这一细节暗示出老妇竟被拉走的惨剧,而《丽人行》中则用“犀助厌饫久未下”这一小动作来刻画那班贵妇人的骄气。再如对于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地记载(见《新唐书?杨贵妃传》,李肇《国史补》“杨贵妃好荔枝”条),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见《荔枝叹》),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正是“妃子笑”这一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力地讽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淫逸误国。又如元稹的小诗《行宫。

3.诗歌鉴赏中的细节描写指什么

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4.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因为没有积分所以无法悬赏了

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