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马的诗句要多点,要带马的诗句诗句: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黄景仁《杂感》)7。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8。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9。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0。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1。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1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13。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1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15。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16。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17。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1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19。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2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马的俗语的意义与马有关的俗语很多,请你说出下列各俗语的意思 11.人在衣裳马再鞍:就是说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很重要,就像马鞍对马的装饰作用一样重要。 2.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一个比方,意思就是说做事情要求高回报但又不舍得多投入。 3.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把马牵到河边很容易,但是强迫马喝水很困难。 意思就是,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强迫他也没有用。 4.不因生于马厩就成马 :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也不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 3.无知的小草马有垂缰之义, 犬有湿草之恩, 羊羔跪乳报母恩, 猿偷仙果自奔。 蛛织罗网护体, 鼠盗余粮防身, 梅鹿见食等成群, 无义之人可恨! 前两句出自李汝珍《镜花缘》。这两句话是两个典故: “犬有湿草之仁”,出自晋人干宝《搜神记》,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李信纯的事。 这李信纯有一只狗,取名黑龙,颇通人性。有一天,李信纯外出会朋友,不想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在一片草地上便睡了过去。 恰在这时,一批猎人放火围猎,眼看大火就要烧到李信纯身边,可他浑然不知。那狗想拉他,却拉不动。 于是便跳到附近的水沟里把全身弄湿,然后跑回来,用身上的水将李信纯身边的草打湿,往返多次,才使得李信纯幸免一死。 “马有垂缰之义”,出自《异苑》,说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坚在与容冲的一次交仗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 在这个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跪在涧边,将缰绳垂了下来,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 意思就是说,牲畜尚且懂得知恩图报 另外:关于努尔哈赤,应该是东北说评书的人讲的,单田芳就讲过。 4.求各种关于马的诗句或文章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5.“踏花归来马蹄香”出自哪里古今词话》:“蜀人《将进酒》,尝以为少陵诗,作《瑞鹧鸪》唱之: '昔时曾从汉梁王, 濯锦江边醉几场。 拂石坐来衫袖冷, 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 今日愁来不易当。 暗想旧游浑似梦, 芙蓉城下水茫茫。'” 此诗或谓杜甫,或谓鬼仙,或谓曲词,未知孰是。然详味其言,唐人语也。首先有曾从汉梁王之句,决非子美作也。况集中不载,灼可见矣。 北宋皇帝宋微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