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文山与宋词的关系方文山到词和宋词到区别,方词用的是今韵,而且他不会去照搬宋词到格律,非要按照什么词牌去写,这是不同点。 相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押韵,两者都融汇了较多到国学知识,两者都是立足于当代进行创作(这点要说明,所谓立足于当代是指宋人是立足于宋朝,方文山立足于今天)都融入了当代音乐发展的因素。以上仅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这句话是小时候听老师说的。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写诗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古韵,我个人觉得古韵毕竟是古人用的,古人在用古韵到时候是一种很自然到写法,但是有些字在今天已经变调,甚至变音了,还有很多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时间到推移依然在变,另外又有不断多的字变成生僻字,有新到字被创造出来,那么再去过于强调古韵已经没有太多到必要了。那么说一下。 方文山学习过宋词,这是最直接的关系。 2.唐始与宋词有什么区别唐诗、宋词、元曲特点 (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 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 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 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三)元曲: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 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 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 ,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3.作文"我与宋词的亲密接触"500字我的宋词情结来自中学的一个暑假,那时候闲来无事,便翻来一本旧书来看,书名曰:宋词例话。虽然是很朴素的名字,但却深深吸引了我,它开启了我对宋词的探索之路。 看宋词例话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地想宋词真是太美了,宋词时而像一个女子一般温柔多情,时而像一个男子一样豪气冲天。而在我眼中,宋词就像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不仅有着美丽的名字,而且还有深刻的内涵。 曾几何时,我的语文书的反面都是那些词牌名。我把那些美丽的词牌名一一记下,然后再反复品读,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绛唇是否让你联想起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梳妆的场景,一个点字,轻柔细致,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浣溪沙则让人联系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在溪边浣衣的场景,顿时有一种空灵的感觉。而我最最中意的还是那满庭芳,说来也颇有渊源。我以前常去的图书馆的别名就叫“满庭芳”,真是恰到好处!此芳非彼芳,而是书的芳香,书香则令人回味无穷。还有那踏莎行,也许是太爱秦观的“驿寄梅花”的缘故,我对这个词牌名也情有独钟。每每看到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萧瑟之感,仿佛一个游子在深秋落寞地走在旅途上,满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其实是后来才知道莎在这里念“梭”,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在文中写到,踩着那落在地上的银杏叶,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而且有些许响声。我想着响声就是踏莎行中的莎声吧。 然而宋词不仅仅是只有华丽的外表,她的内在品质更是令人深深地折服。 宋朝的文人中,我最喜欢的是陆游,也许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吧,又或许是他那曲折的爱情,从始至终,我觉得他是个鲜活的而且真实的男子汉。在山色有无中,他倾诉着自己的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是一个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这也是一个老人的无奈。抗金一直是陆游多年来的夙愿,只可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场景他是再也看不到了。很多时候,我觉得陆游与辛弃疾颇为相似,两人都主张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却都是不得重用,两人若是相识,必定会成为知己。想象一下,两位英雄醉里挑灯看剑的场景真是让人澎湃不已。 虽然我很喜欢陆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在词的造诣上还是稍逊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时而豪情壮志,气吞山河,时而愁思万缕,感慨万千。菩萨蛮中的愁绪百感千回,“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唐诗宋词的比较唐诗和宋词相比,有何异同同: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 异:一是朝代不同,分别是唐和宋;一是题材不同,分别是诗和词。对于第二点,大致说一下: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 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 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 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5.纳兰词和宋词的词风 的异同历代文学,人人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依旧名世的首推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中重要的两大派别,豪放顾名思义,字里行间流露出激昂的斗志,描绘出惊心动魄、雄伟壮观的背景,给人一种向上、激愤的力量,基调重且 刚,直抒胸臆。婉约,选字就不像“豪放”那种具有重刚的感觉,相反它具有轻柔的基调,字间充满情意绵绵或失意悲哀之感,取材背景多是风花雪月、残枝败柳之物,悲欢离 合,人情之诉,美的词语美的意境,意境中展现出作者的独有的灵性。 纳兰的词风和宋词尤其是宋词婉约派的相同点不明而意。 不同点多少来自于纳兰的民族和所处环境。满族显贵。纳兰的词以明白如话著称。明白如话不是淡如水,只是看似明白实则是用典精深,婉转曲折,耐人寻味。宋词多是强调意境,但只是诗人作诗顾讲韵味意境。而纳兰的词更似文人作文。白而意远。 6.宋词与元曲有什么区别词: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代的词最兴盛,所以文学史上有“唐诗”和“宋词”之称。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元曲: 是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体裁之,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区别 : 1.宋词的限制太多,元曲是很活的,像是一个"亮"字,随便一放在句尾,不需要旋律,光是字面上,就有它的音乐性。 2.格律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