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儿童读书的诗句

1.关于儿童读书的古诗词

列举如下: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颜真卿《劝学》 白话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创作背景: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

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南宋陆游《读书 》 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时,时陆游到成都,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南宋刘过《书院》 大意: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作者: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

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 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

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朝朱熹《观书有感》 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2.关于儿童读书的句子

唐·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 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 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求关于少年儿童读书或学习的古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勉励孩子学习的诗句

1、《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4、《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5.有哪些关于少年儿童读书或学习的古诗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代:颜真卿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李贺

释义: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书院》宋代:刘过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宋代:朱熹

释义: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6.少年勤奋读书古诗句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7.描写和孩子共读书的诗句

长歌行

【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注释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8.关于读书的儿童诗

读书诗一首 赵安民 发布时间: 2006-06-20 02:47 来源:光明日报 近读徐雁教授为《旧书业的郁闷》所写的“编后记”中译引欧洲名句曰:“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

大概是劝人读书不要喜新厌旧,而要重视旧书的阅读。我很喜欢这句欧洲名言,觉得这十个字正好可作为一首五言诗的开首,我便要将其续成全诗。

然而一时未果,只好放到一边。 后来,在我编辑的书法图书《行书经 典》校样上,看到了赵体行书《心经》墨迹时,在其边空所印赵的故乡浙江湖州古渡桥旧影下,读到描写此景的“风去桥亭古,雨来烟柳新”的诗句,桥亭与烟柳,一古一新,古建筑与新生物和谐相配,这不正是人间胜景的典型模式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是中国人的夙愿,这就是古人所说“天人合一”。

受其启发,终于续得诗成,我将一古一新两个字拼成诗句“千年承古韵,万里步新途”,用以表达常言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或者就是古人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今人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言之即学以致用,继往开来。当然这只是读书要义之一,古今很多人谈到读书的多种意义,此不赘述。

伦敦的查令街84号虽一度关张,然查令街还在;据说东京的神田町街还很兴旺;北京琉璃厂的书业也时见旧业新生……看来,只要有像我这样的旧书“发烧友”,旧书业便郁闷不到哪里去!《四书五经》、《十三经》等中国的国学经典古籍,更是流传数千年而长期为人传诵,自然是旧书、好书的典型。言归主题,将诗录于下,公诸同好,征求雅正。

君闻新书出,开卷读旧书; 神游八面景,意访百家儒; 故纸留香远,华章载道初; 千年承古训,万里步新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