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牌《采桑子》又叫什么名称词牌《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罗 敷艳歌》等。 《采桑子》的名称由乐府相和歌辞的《釆桑曲》(陌上桑)演变 而来,唐代的教坊乐曲有《杨下采桑》,是配有歌舞的大曲,《采桑子》是这 首大曲的“摘遍”,即截取其中的一遍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词牌。 此词牌为双 调,上下片各四句,各押三平韵,共四十四字。 如欧阳修《采桑子》词云: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 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陌上桑”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目是 《艳歌罗敷行》,而南朝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这首诗,题目是 《日出东南隅行》。 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将本诗收人《相和歌 辞》,题目是《陌上桑》。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唯一的一首 喜剧叙亊诗,诗中描述了一位美貌的少妇 秦罗敷在城南隅采桑,人们见了她都爱慕 不已:“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着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正 巧一位远道而来的使君经过在这里,出言 调戏罗敷,而罗敷义正词严,断然拒绝了 使君,并将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通。“罗 敷”从此便成了文学作品中美女的代称。 2.采桑子的格律1、正体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2、变体一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变体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扩展资料 关于“采桑子”的诗词 1、《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2、《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采桑子 3.宋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娇,我想是个形容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 4.关于宋词格律我想要“丑奴儿、破阵子和少年游”的格律,因 爱问知识丑奴儿: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破阵子: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少年游: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别格一】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别格二】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 【别格三】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5.古词采桑子平仄采桑子【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 《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格一】例词:冯延巳《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起来检点经由地,处处新愁。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当前例词:冯延巳《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返回词牌开头【格二(添字)】例词:李清照《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添字。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6.古词采桑子平仄采桑子【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格一】 例词:冯延巳《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起来检点经由地,处处新愁。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当前例词:冯延巳《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返回词牌开头 【格二(添字)】 例词:李清照《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添字。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7.求釆桑子格律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朱敦儒、欧阳修、冯延巳、晏殊、晏几道、苏轼、吕本中、纳兰容若、**等相关文学大家先后以采桑子为词牌作诗词。《张子野词》入“双调”。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采桑子 霜无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小楼肩并凭栏立, 语细眉低, 风暖香宜, 影落纤波觉月迷。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欢期别后谁相伴,泪滴花枝,雨歇春池,还拟今宵似旧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