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送上人

1.送上人的诗意是什么

1、诗意

这是一首送行,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2、《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3、注释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4、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2.古诗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释义: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扩展资料:

赏析:

竹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周围林木幽深。

此诗的第一句点名了诗人送别灵澈上人的地点。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在林木雾霭中慢慢弥散。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因为是傍晚送人,日色已幽暗,此时听见钟声,仿佛这声音也染了幽暗之色,这是现代人所称的“通感”。

这钟声听起来格外动人,仿佛是专为送别时黯然的心情而鸣的。诗人目送着灵澈上人一个人缓缓远去,背上的斗笠映带在夕阳之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写到诗人送别时的心情,但我们仍然能体会到诗人心情的黯然和悲伤。因为诗人用了“苍苍”、“杳杳”、“夕阳”、“独归”等字眼,这些字眼既是对送别时所见所闻事物的客观描述,也折射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送灵澈上人

3.古诗《送灵澈上人》的拼音版本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 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 苍 苍 竹 林 寺,杳 杳 钟 声 晚。

hè lì dài xié yáng ,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 荷 笠 带 斜 阳, 青 山 独 归 远。 1、【译文】: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2、【注释】:⑴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3、【赏析】: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4、【诗人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4.送灵澈上人,古诗词谢谢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词句注释

⑴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白话译文

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

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5.《送上人》的诗意是什么

1、诗意 这是一首送行,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2、《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3、注释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4、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6.古诗《送灵澈上人》的拼音版本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 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

苍 苍 竹 林 寺,杳 杳 钟 声 晚。

hè lì dài xié yáng ,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

荷 笠 带 斜 阳, 青 山 独 归 远。

1、【译文】: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2、【注释】:⑴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3、【赏析】: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4、【诗人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下一篇
唐诗秋菊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