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2.形容梧桐树高大、粗壮的句子1、这些梧桐树,棵棵干高冠大.说它高,棵棵高出四层楼顶;说它粗,两个小朋友合抱都搂不住.它枝繁叶茂,把绿意和浓荫悄无声息地送给人们.2、在初春的暖风里,满天飘着梧桐树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3、一色的梧桐树,像威武的哨兵站立在街道的两旁,像是守卫着城市,又像特意为行人遮挡阳光.4、炎热的夏天到了,梧桐叶更是郁郁葱葱,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庞大的树冠好像一把把绿绒伞,在校院中搭起遮天蔽日的绿帐篷.5、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6、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梧桐树,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这些光斑有的像老虎,有的像一朵云,有的像蜘蛛……我们在梧桐树下看这些光斑,觉得又有趣,又凉爽.7、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9、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10、梧桐树叶飘落在大地,像飘飞的蝴蝶;枫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11、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金色的橘子园.12、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巴掌.一层层、一串串长得密密麻麻,像千手观音,又像一顶顶巨大的绿绒大伞.13、梧桐树伴随着我的 童年四季,只是一味的奉献着,我们不断地向他索取着,重不向我们讨要什么,只是因为它不能说话,没有思想么?1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5、晚春时节,梧桐树的硕大叶子堆满了树枝和树梢,密密麻麻的,煞是好看.16、树枝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往上翘,有的往下垂,有的是平展的,多得数也数不清.每根树杈上都长着许多嫩绿的新叶子.春风一吹,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摇摇摆摆正在走路的小鸭子的叫.梧桐树像一把绿绒大伞,下小雨时我们在这里避雨;烈日炎炎,它为我们挡住万道热箭.17、秋天已到,虽然还未在福州感受到这般凉意,但是却不免会思念起家乡的秋天,这时候我窗前的梧桐树是不是已经穿上金黄的外套.18、秋天,梧桐树结了许多梧桐果,圆圆的果上还有小刺儿,像一个个桂圆.金黄色的叶子衬着棕色的小果,好看极了.19、那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好像满院都是飞舞的彩蝶.20、每当我走进校门,就会看见一棵梧桐树.它又高又大,高得跟我们学校的三层楼差不多,粗得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也合抱不过来,它的树干不太直,是深褐色的,上面有许多“伤疤”.21、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是一副画,它的静,突兀的枝干能融入冬日的寒气里,下雪的时候它会穿上白色的纱裙,像个石雕的少女般.22、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23、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24、好高大的梧桐树啊,我们三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好茂盛的梧桐树啊,一排排树伸展着枝叶,形成一条林荫道.25、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26、法国梧桐树上那鼓圆了的芽苞,已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27、多么高大的梧桐树啊!你牺牲了自己,却给了别人快乐方便!你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里,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28、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梧桐树落叶了.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北风中飞舞.地上也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开营火晚会的时候,同学们点燃了一堆堆树叶.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窜了起来.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脸上,引起了我们的沉思:梧桐树啊,梧桐树,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你曾经给我们报春,你曾经给我们遮阳;现在你又燃烧自己,给我们快乐和温暖.29、春天,梧桐树上颗颗绿芽探出了小脑袋,贪婪地吮吸着露珠.30、春天,那些梧桐树开始发芽了,碧绿的新芽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树干是那么粗那么直,树顶那么高,树干好像脱了一层皮,被太阳照,那银白色闪着小点儿金色……你走到梧桐树旁,它好像在说:“同学们,春天来了!快迎接春姑娘吧!”。 3.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常见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4.描述梧桐的诗句1.《梧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李清照 4.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刘翰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 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周紫芝 7.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闺怨》白居易 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更漏子》温庭筠 9.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忆秦娥》李清照 10.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清平乐》晏几道 5.求描写梧桐花的诗句、古文.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宋代: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垧。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 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释义: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拼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2、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清明》唐代: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释义:在晚春的清明时节里,惆怅地望着北边的山陲。新取得的火种闪耀着光芒,桐树旧枝上也长出了新的花朵。 我内心沉郁,愧对这新生的草木,也不好意思通知朋友举办欢宴。还比不上树林间的飞鸟,能飞到其他地方,还能整理羽翼。 3、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宋代: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释义: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 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 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4、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释义: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 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 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 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5、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唐代: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释义:(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6、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满江红·暮春》宋代: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释义: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 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 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 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 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 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6.梧桐所表达的情感有关于诗句的描述无奈的诗句: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