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中,从哪些方面写元宵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2.表喜庆的诗词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呦呦:鹿的叫声。苹:植物名。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十分悦耳动听。 诗句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宴会场面。 2、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齐〕谢朓《随王鼓吹曲》 佳丽地:美女荟萃之地。金陵:南京的古称,为都城之地。 诗句极言都城的繁华。 3、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唐〕骆宾王《帝京篇》 陌:道路。隈:角落。诗句描写了长安城的街道和住宅,显示出交通发达、人烟稠密的景象。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诗句突出地记载了初唐京城节日的盛况:满街都是绚丽灿烂的灯光烟火,连桥上的铁锁也开启了,任人通行。 5、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首:形容人已老年。放歌:放声高歌。青春:明媚的春天。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闻连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等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返回故乡,并写下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连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多年来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自己也无心伏案,卷起诗书,与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7、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稻粱肥:指田里庄稼长得好,丰收在望。桑柘:桑树与柘树,喻蚕丝之业。诗句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现出节日的喜庆。又通过“醉人归”这个细节,展示了社日场面的热闹与欢乐。 8、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前蜀〕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吴娃:美貌的女子。诗句描写了盛大宴席的豪华场面: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耀眼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 3.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 李煜:相见欢,浪淘沙令 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 柳永: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 苏轼:江城子,定风波,念奴娇,水调歌头,浣溪沙,水龙吟 陆游:钗头凤,诉衷情,卜算子 李清照: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辛弃疾:永遇乐,水龙吟,西江月,破阵子,南乡子,贺新郎,青玉案,丑奴儿 姜夔:扬州慢,鬲梅溪令 《宋之韵》是国内第一部以电视纪录片方式表现宋词和宋代词人的电视作品。她也是三多堂传媒自己投资的中国传统文化“韵”系列的第二部。 《宋之韵》创作历经13年,纵横20余省,行程10万多公里。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喜乐哀愁、他们的沉浮荣辱、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对时代深沉的温情与眷恋。 4.写梅的宋词卜算子·咏梅① 陆游 驿外断桥边②,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②驿外:驿站外。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满 庭 芳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的咏物词以咏梅的最多,这首《满庭芳》后人补词题为“残梅”,是清照咏物词中的佳作,比较能够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 姜夔咏物词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自度曲《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来,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上片从回顾旧时赏梅韵事说起,月色笛声、花光入影,融成一片清冷幽雅的意境。 冒寒摘花,尤见情致高绝,用齐梁诗人和逊在扬州咏早梅的故事,折入今日风情才思减退的迟暮状况,而于衰飒之中,又埋怨竹林外疏落的梅花将冷香送到席上,足见仍不能忘情。“旧时”、“而今”的比较,全从梅花在少时老来都引人幽思着眼,落到眼前赋咏正题,不着一字形容,而昔日月下清寒之梅香,今日竹外疏花之暗香,匀已浮动笔底。 下片寄梅的遐想用陆凯《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写路遥雪积,寄情无由之悲,曲折地传达出见到梅花时旧清耿耿难忘的心事。“翠尊”“红萼”扣住宴席上见梅的实景,又转回记忆中昔日西湖梅树之盛,感今日片片吹尽之衰。 “千树压”二句不用一字敷色涂彩,便写出千树繁花压枝的盛况。下片化作用折梅寄人的典故与上片回忆旧时韵事呼应,又处处暗合雪后和湖上之梅的眼前之景,使梅之清香全在今昔盛衰之感、缠绵怀旧之情中托出,境界极其清高优美。 《疏影》这重咏梅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叫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衰曲。等恁时重见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全篇多用美人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