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结局

1.诗词结尾有几种形式

再说结尾,古人把好的诗词结尾叫“豹尾”。

尾联上下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七种形式:一是问答式,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是对仗式,如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是递进式,如李商隐的《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 万重。”四是承述式,如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极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是连续式,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 踏落花。”六是对比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七是设问式,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哪些宋词结尾是五个字

很多很多哦。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 宋。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少年游。作者:柳永 ,宋代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3.诗词中结尾的方式有几种

从技术、技巧的层面讲,结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 以“理”结即用议论作结。

议论往往流于说教,不易打动人。这就要求前面的铺垫、蓄势要好。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该诗前两句写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余韵无穷。

登高望远,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 限进取与探索精神。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美和哲理的 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2) 以“情”结即以抒情感慨作结。 一般是由景及情、触景生情,或是一种情感的深化。

例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深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芜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该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论事。首句设问扣题,第二句紧承首句自作回答,颔联继续描述周围景象,承接首联。

颈联一转写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叙 事,此章法为转。尾联首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尾句 “长使英雄泪满襟”,收束全篇,余味悠长。

(3) 以“景”结即以景物描写作结,把诗人的情感、情绪及议论观点,融入景物之中。这种结的方式比较多用,结得好就别有韵致。

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他诸如李白的“惟见长江天际流”,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都是以景作结。

4.常见词的结尾形式有几种

常见词的结尾形式有以下几种:(1) 首尾呼应刘熙载《词概》中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难止,而意无尽。”

也就是说,“结”要做到首尾呼应,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相照应,使词作的 章法结构回环往复,意境圆融浑成。例如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霞殷。

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此词起句点出渔舟无意荡入春山仙境,“日月闲”配合“仙家”,流露出岁月悠长的闲静恬适。结尾则以落花寂寂、流水潺潺的景色,衬托重来时仙 家难寻、前事无踪的惘然寂寞,一 “易”一“难”,首尾对比,构思巧妙,意 境极具浩眇淡远之致。

(2) 宕开一笔即词在收束时并不完全顺承前意,而是以引申或拓开的笔法使词意悠远不尽。例如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曰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曰晴未?词上阕由风雨寒食、重门深锁的凄清之境渐引出词人心事的孤寂与相思难遣。过片承前意,点出独自徘徊小楼的慵倦落寞。

结句以“日高烟敛”的 初晴景象将此前的。阴郁凄苦扫去,“更看”二字微妙蕴藉,以犹疑语气透出些 许淡淡的欣悦与期待,使词情显得曲折摇曳。

(3) 画龙点睛所谓“画龙点睛”,亦即沈祥龙《论词随笔》中所谓“醒明本旨”,指一首词在前面蓄足了势,结句方点明题旨,使全章如蛟龙张目,破壁飞起。例如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二纸。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

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结拍三 句点醒题旨,使此前种种风物与形象皆有着落,而经过层层烘染才点明的相 思之旨也因此更感动人心。

(4) 翻进一层唐宋词的结句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即“翻进一层”。在前面层层铺写的基础上,于结尾将题旨深化,升华意境。

例如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侍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此词抒写闺中女子的相思幽怨。 最后两句叹息纵使梦中相见,毕竟只是虚幻,难以消解相思之苦,更何况连这梦都不曾有过。

“纵有”、那堪”连 用,语意翻进一层,令人倍加深透地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无限哀怨感伤,从而 深化了词旨。唐宋词的结句艺术表现方式多姿多彩,显示出词人杰出的才华。

词结尾的具体形式有写景、叙事或描状、抒情、比喻、议论、发问、反诘、感叹、对比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5.【一丛花令宋词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你请简要分析】

是张先的吗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是借用了李贺《南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这几句翻用了李贺的诗意,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的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它们在自己的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与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说“桃花杏花”,言外隐隐有怨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一致无所归宿的意思.而深一层看,还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越发显得“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而此人也应为这几句词被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6.怎样写诗词结尾赏析

诗词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己愿望的途径。在鉴赏诗词方面,不但要从文笔方面入手,还要从作者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词所欲表达的意境方面入手。

1

从作者的人生背景入手,无论是诗亦或是词均蕴含着诗人的人生,要想明白他们的作品,最好详细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及遭遇。就像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不从他的人生遭遇来看,很难体会到这四句的意境。

2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诗词,由于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诗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我们也就感觉不到作者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那样的东西是需要有多么阔达的胸怀。就像陶渊明,他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诗人,当时社会风气是贵族抵制寒门,把耕作看做是一种很卑微的工作,然而陶渊明确写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有意境的诗句。

3

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来看诗词,诗词的好坏最主要的不是文笔的好坏,而在于所表达的意境,就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样描写自己流浪时的孤单,多少让人读了之后陡升惆怅。

4

透过别人的评价来鉴赏诗词,有时候自己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不能看到诗词里所蕴含的意境,这时可以翻看别人的鉴赏,通过别人的视角去发现问题。

5

翻看诗词的注释,有时候诗人的一些用词我们不太理解,这时可翻看诗词的注释,甚至可以通读下别人的全文翻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