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点将台宋词

1.谁为蚕姑坨作过诗词

没有古人为蚕姑坨作过诗词。

有蚕姑诗:王冕的《蚕作茧》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蚕姑坨位于易县西山北乡沙岭村西的蚕姑坨,在这里狼牙山东麓一改其“险”,尽展其“秀”。群山叠翠,云雾缭绕,潺潺清泉,啾啾鸟鸣,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主要景点有点将台,双龙洞等。传说,汉朝,一尼姑在现今的蚕姑坨边一山洞里修炼,在山间遍植桑树,教世人以养蚕缫丝为生,人尊称其“蚕姑”,历经数年,终成正果,升天而去。后人便在山顶修建庙宇,为之塑身,以作纪念,尊称为“蚕姑圣母”,蚕姑坨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2.描写三国美女的诗词

一剪寒梅.七绝.赏双色桃 情侣园中赏碧桃, 红腮素面竞相娇。

玄都观里何曾见? 浩荡东风沐二乔。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国色双花相闰栽,周郎分得小枝来。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二乔宅 清王士祯 修眉细细写春山,疏竹冷冷响佩环,霸气江东久消歇,空留初地在人间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抔土不亡。

——吴恭亨再题湖南省岳息 二乔卷 宋无 一. 又思君,不忘君.犹记小乔初嫁时,玉颜金仗催. 忆周郎,顾周郎.自古沙场少人归,小乔含泪挥.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三国美女大乔小乔诗词汇集绿珠犹作坠楼人,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 ,潇湘月冷,怜固有未归魂 小乔墓庐内一幅对联传诵至今: 绿珠犹作坠楼人,青春痘,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潇湘月冷,可怜同有未归魂。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绡脸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从来天意总怜长,姊妹花都并蒂开。

繐帐尘封铜雀冷,东风吹不到漳台。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张安球 一 烟波浩涉浪滔滔,曾引英雄竞折腰。

烈火频添烧赤壁,东风巧借胜阿曹。 孙刘幸有纵横策,魏武终输大小乔。

决战徒分三鼎足,江山风见息戈矛? 隔岸飞情赏碧桃, 丰姿似已胜千娇。 长江流水滔滔去, 淘尽大乔与小乔.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其一曰:柴桑月冷,痛佳婿早岁云亡,从此点将台高,相对青茔同不朽; 铜雀春深,问阿姊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红粉任飘零。

其二曰:乔公少女,德配周郎,至今黄土一抔,犹思美人颜色 咏史 师行赤壁拒曹公,战舰无非用火攻。 因备置吴功盖世,小桥风月属诗翁。

宋贤有诗曰: 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 战舰艨艟乘烈焰,征驺铁甲陷连营。

二桥稳坐东吴地,留得周郎万古名。 胡须未生作中郎,廿四初至统万军。

才华过人令孙羡,顾全大局使程服。 文武兼备烧赤壁,才貌双全娶小乔。

我叹公瑾英年逝,东吴崛起遂成空。二. 粉桃面,玉娇颜.如黛双眉似欲言,抿唇又蓦嫣. 思伯符,念伯符.大乔日夜空守闺,心思乘马追. 咏史二首 邓肃 "五湖范蠡携西子,三国周郎嫁小乔。

" 长相思·记东吴二乔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黄文雷 二桥图 翔龙下卷江东土,孙郎初得桥家女。桥家本自重曹瞒,只鸡斗酒空酸楚。

衿情正用留阿瑜,尚得人前称肺腑。百年王气竟销沉,妙写丹青娇欲语。

香闺搦管记何书,并蔕芙蓉按花谱。那知不是未嫁时,本末无从勘彤史。

词人多事管闲愁,铜雀纷纷底歌舞。尽强被发向黄垆,只与东阿传洛浦。

陆文圭 题二乔手卷二绝 国色妖娆书不如,风流二媚信消渠。阿承丑女无人聘,自契衣装过草庐。

咏美女 李调元(清)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浣溪沙 吴文英 宋、蝶粉蜂黄大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清平乐、梅兄梅弟。桃姊并桃妹。

争似月临双女位。吉梦重占蛇虺。

小乔应嫁周郎。云英定遇裴航。

会有九男事帝,谁夸七子成行。邱炜萱 二乔 春深铜雀竟何如,十二年中快婿居。

一笑阿瞒浑不识,儿家原自读兵书。 洪锡爵 二乔图 两美生成若玉颜,芳名同艳皖公山。

猘儿虎将真侥幸,一叶轻舟载得还。 小郎斫案怒生嗔,亚媚提兵算若神。

借使横江风不便,可能铜雀锁佳人。 杨维桢 题二乔观书图 乔家二女双芙蓉,一代国色江之东。

乱离惟恐随百草,岂料一日俱乘龙。 江东子弟孙郎策,同住周郎道南宅。

弟兄不减骨肉亲,喜作乔家两娇客。 明年符死镜中妖,铜雀春深愁大乔。

自是阿瑜能了事,黄星一道随烟消。 小乔初嫁有如此,天下三分从此始。

风流顾曲本多才,风雨鸡鸣戒君子。 乔家教女善诗书,岂此小姑持刃为。

帐中草檄名汉贼,已知事属方颐儿。 君不见阿瞒老赎蔡文姬,博学才辩何所施,天下羞诵胡笳词。

高启 过二乔宅 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耀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

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3.石达开的诗词

是问和石达开有关的诗词还是石达开写的诗词呢 石达开写的,见这里 选几首: 1 题大渡河翼王亭石室(作者于右任,时任国民党监察院审计院院长兼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 大渡河流急且长, 梯山万众亦仓皇; 遗民慷慨歌谣里, 犹说军前失翼王。

2 大渡河怀翼王石达开并序(作者:张笃伦,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主任) 庆辰、辛已间,孝总裁命督修川滇西路,数过翼王石达开败军处。俯仰陈迹,悲馈中来,为歌吊之。

而其地山言崛(山奉)陈,河流汹涌。辟道造桥,备极劳瘁。

则又叹翼王当日之败,莫非天也。路既成,建亭大渡河滨,所以彰先烈而纪工程之艰巨,因刊歌于亭右。

中原未复诸王闹,天国空自多龙凤。 翼王仓促出都门,回望秣陵心悲痛。

龙盘虎踞郁钟山,大好金陵供苟安。 王气沉江秋月暗,胡笳隔水北风寒。

扬鞭洒泪西南去,数方雄兵万里路。 誓忘私怨急公仇, 奏凯君臣再相聚。

蜀山险巇湘江深,滇黔青瘴结层云。 渡泸北入不毛地,雄心旨欲吞秦岭。

手扼潼关跨黄河,会师再问燕京鼎。 还矢先王告成功,十三陵畔除榛梗。

洪波忽涨大渡河,阻我北征奈若何? 天昏不见秦淮日,食浸惊闻四壁歌。 楚歌四壁非吾惮,斩将追奔吾所惯。

苍天有意误元元,忍驱饥卒拼一战。 剑光寒映江潮起,蛾眉慷慨投春水。

明朝单骑叩胡营,非战非降是乞死。 一死宁求保大军,从容就义古蓉城。

蓉城此日无颜色,江东子弟尽捐生。 才气无双怜项羽,英风异代抗田横。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 七十年前古战场,英雄血迹美人香。

青山不为留青冢,废垒鹃声送夕阳。 我来惆怅思先烈,野老泣指云山说。

翼王当日此经过,云马齐飞白如雪。 临河搔首问苍天,水自东流天自寒。

当日复汉人心死,贤豪附敌何纷纷。 有亭高筑临江渚,长风浩月同千古。

拭泪碑前默告王,眼前尽是汉家土。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元月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伦 3 翼王亭怀古 (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学研究会会长 史式) 1981年八月,笔者参加在大渡河畔参加以讨论石达开功过是非为主题的石棉会议,适逢翼王亭竣工,登临纵目,俯仰河山,缅怀先烈,心潮澎湃。

此亭高筑临江浒,水色山光能尽睹, 我来非为片刻游,愿歌史事垂千古。 当年天国有英雄,闾里皆称石相公, 金田起义年十九,羽翼天朝作股肱。

扬鞭跃马好身手,两湖三江驱群丑。 群愁惊呼石敢当,望见旌旗皆反走。

挥军日指下金陵,金陵从此号天京。 鏖战浔阳寒敌胆,安抚皖赣得民心。

忽闻萧墙起奇变,骨肉相残争未已。 兴师靖难见精忠,为挽狂澜非为己。

挥泪离京出征去,再为天国立新功。 雄师数万趋何处?西南关山万里路。

但求天下早廓清,他年兄弟再相聚。 蹈隙走险入荒垓,紫打地前战船排。

半渡忽见洪波至,峨江水涨浪涛来。 浪击船头与筏尾,船沉筏破无不毁。

三军至死恨难平,不败于人败于水。 一渡再渡不成功,大军久驻粮草空。

忍饥扶病突围去,趱行群山鸟道中。 前行又惊涛拍岸,退路复遭木石断。

四壁惊闻垓下歌,残兵背水拼一战。 明朝情事有蹊跷,人妖并马过凉桥。

缘何三军尽息鼓,一百年来费推敲。 或云诈降求免死,矿代英雄宁有此! 无如真相已难明,遂令身后蒙奇耻。

或云舍命保三军,主帅单骑扣胡营, 三军难保身已殉,人间永作不平鸣。 密商奇策成和议,生死毁誉非所计。

诈降计绌血泪流,后世谁人知吾意? 探赜索隐见真情,尽瘁天国一片心。 欲与翼王共起语,使知百载有知音。

竖子成名英雄死,世事不平胡至此! 父老饮泣向我言,言皆翼王爱民事。 折戟沉沙急水头,千秋遗恨几时休? 登山怒问山与水,青山无语水东流! 4 纪念石达开就义140周年(作者:何处登临不狂喜) 千古英雄谱,泰山石与荣。

长剑疾若电,妖氛裂欲清。 纵横寻敌手,六合无敢应。

忽闻大乱起,只手抚危城。 欲挽西柱颓,壮士复西征。

疾击长刃折,奋蹄宝马倾。 头颅何在意,自以袍泽重。

至今长河水,犹颂壮士情。 5 长亭怨·石达开 天平天国起义150周年祭 (作者:青衫客醉) 问上帝、翼王何处?海市吹箫,浮峦留赋。

散发如潮,楼船烈焰、纷似雨。 气概如许!当年事,轻付与。

摇落老龙槐,宫墙深处森森目。 万里风霜南征路,谁曾会、痴心苦。

怎不西行?并捻骑、卷豫鄂蜀。 圣旗零落鼓声死,更滚滚、无情大渡。

坠日扫残碑,倾来者,英雄泪。 6 念奴娇·吊宜州白龙洞翼王将帅和诗台 (作者:钟纪新) 横空出剑,白云断、飒飒华章飘落。

此地古来龙蛰久,鳞甲秋风萧索。 岸远天高,江回地迥,举目惟空阔。

登临谁赋,顿时王气磅礴! 莫道石老苔深,我来时节,兀自摧肝魄。 恨不当年同拔剑,斩尽人间浑浊。

日暮风残,台高酒冷,此意凭谁说? 击松声碎,还观狼舞鹰搏。 7 咏石达开 用世传《石达开答曾国藩诗五首》韵 窝人学堂 执铎三旬主泮宫,扬眉。

4.很多诗词中的“西楼”指什么啊

西宫,借指妃嫔,所以“西楼”、“西厢”等这样的词语就有了一层香艳脂粉味道,要说来历,我看也只能从这里送别的地方,"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找一点蛛丝马迹了。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 一说虞姬是充满悠久文化的美丽江南名城-----绍兴,具体出生地是今绍兴县漓渚镇美女山脚下的塔石村,风光秀丽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邻书法圣地兰亭和西施故里绍兴诸暨,因此此地出美女不足为奇。 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

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

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 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

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

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

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与霸王别姬】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秦汉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作者在画中运用动感很强的涡轮线、夸张的衣袖以及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桔红色来表现虞姬刚烈的性格。这里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剧霸王脸谱,为了不夺虞姬的形象,只把霸王隐在虞姬舞动的袍子中,霸王细密的胡须直线和虞姬身上的涡轮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更衬托出虞姬舞剑时旋转的动感。

画内题诗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诗的大意是:夜闻乌骓马的嘶鸣,叫人肝肠寸断。

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对着眼中有两个瞳子的项羽大将军。项羽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何如虞姬那样自刎于楚帐中而芳华百代? 关于虞姬,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简略的交待。

项王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姬对项羽的和歌,据《楚汉春秋》记载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多么动听的名字! 虞姬死于四面楚歌声中,张爱玲在读中学时所写的《霸王别姬》里,却感叹:“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庄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就算楚霸王当了皇帝,她也不过是成千上万的贵妃中的一个而已。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美眉样子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

现代人,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搬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三大优势(林黛玉笔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艺、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这就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王像《金瓶梅》开篇里说的:“只因撞着虞姬……豪杰都休。”

从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后人,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

5.荆州的三国诗词对联

荆州的三国诗词对联如今我们荆州市内流传的三国遗址众多,如荆州区的古城墙、点将台、马跑泉、洗马池、拍马山、张飞一担土、孔明桥、芦花荡,沙市区的截路巷、春秋阁、关沮口、二龙岗、偃月堤,公安县的刘备城、孙夫人城、先主营、吕蒙营、放马湖、石首市的刘郎浦、绣林山、救曹田、曹丘,松滋市的卸甲坪、三望坡、瞎马槽;还有许多关帝庙、武侯祠、三义庙等建筑。

历代文人以这些遗址为题材,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对联作品。إ一、荆州的三国诗词إ历代以三国与荆州为题材的诗词,相比较而言以唐宋两朝为盛。

现将采集到的二十首诗词,按照时间顺序归纳为当时文人的诗词、古代诗人的诗词、现代文人的诗词和当代名人的诗词四类,分别论述如下。إ1.当时文人的诗词إ韦昭,字弘嗣,是三国时吴国吴郡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

孙权时官至太子中庶子(太子宫官之一)。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

孙皓即位,韦昭做过侍中(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的官)。孙皓欲为其父孙和作本纪,韦昭以孙和未登帝位为理由,坚持只能作传,因此触怒孙皓,为孙皓所杀。

韦昭在当时有“西汉史官司马迁”之誉。إ韦昭曾写了吴鼓吹曲十二首,其中第四首《伐乌林》是歌咏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东吴在乌林打败曹操的战绩。

这首诗写道:إ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إ刘氏不睦,八郡震惊。

إ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إ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

إ虎臣雄烈周与程。إ破操乌林,章显功名。

إ诗中说,曹操进兵北塞,远征乌桓,攻破乌桓,灭掉袁尚、袁熙兄弟,北无后顾之忧,于是乘胜南征荆州刺史刘表。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荆州八郡震惊。

刘表病死,刘琮率众投降曹操,曹操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东吴朝廷内部有些人对战与不战犹豫不决,怕对曹操作战不能成功,仰仗着吴主孙权的圣明,吴国虎将周瑜和程普的雄心壮志与烈气威风。

大破曹操人马于乌林,功名昭彰显赫。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曹操北拔柳城南屠荆州,是多么地不可一世,但是在吴国面前,他却碰得头破血流地失败了,狼狈不堪,从而反衬出吴国的君(大皇孙权)臣(虎臣周瑜与程普)的圣明和雄烈。

إ2.古代诗人的诗词إ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712—770年)于公元768年春天离开四川出三峡到荆州,在沙市住了半年光景,于秋末冬初离沙到长江南岸的公安县小住,在那里写下了五律《公安县怀古》:إ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إ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إ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إ维舟依前浦,长啸一含情。

إ诗中说:空阔的原野曾经是吕蒙屯兵的地方,江深水阔的公安县是刘备任汉左将军荆州牧镇守的城池(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如今天气寒冷白天短,风浪高卷与云齐。

当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诸葛亮欢如鱼水,君臣契合,彼此不感到拘束,而吕蒙是吴国声播四方的良将。我在江边系舟嘹望,即景生情,怀古抚今,只有含情长叹。

全诗表现了作者身临三国古战场对三国人物的追思,对蜀吴两国的赞叹。إ杜甫在公安住了不长的时间,接着又南往石首县,在《石首早发》一诗中吟出了“挂帆早发刘郎浦”的诗句。

刘郎浦是石首市城关绣林镇附近长江边的一个渡口,原名浦口,相传刘备迎娶吴国孙夫人,曾经由此处上岸,故而得名。إ吕温,字和叔,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贞元年间,王叔文为相时引为侍御史,元和年中任刑部郎中,因得罪了宰相李吉甫,被谪出京师,贬为道州刺史,复遣衡州,途中经过石首,在凭吊刘郎浦遗址时,口占一首七绝,题为《刘郎浦口号》:إ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إ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إ诗中说:孙刘联姻成婚就是在这里的长江边,步障上缀以明珠,帷幄上饰以黄金,是多么地奢华高贵!可是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东吴却妄想用美人计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天下的决心,这个如意算盘自然是打错了的。在这桩政治婚姻中,孙夫人是牺牲品,她和刘备相处不过两三年,却抵押上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终身幸福,因而颇为作者所惋惜。

这首七绝简洁利落,明白晓畅,爽朗深刻,读来令人颇受启迪。现在通行的毛宗岗评刻本《三国演义》中便收录有这首诗作。

إ黄庭坚(1045—1105年),自号山谷道人,宋代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市)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的七律《望夫台》写道:إ筑台高处一峰孤,妃子当年此望夫。

إ东下已曾书字去,南来还问见郎无?إ眼穿落照身留楚,泪洒东流意在吴。إ雁去不来消息断,洞庭烟水隔天隅。

إ望夫台在石首市绣林镇北郊长江南岸的东岳山上,传说孙夫人孙仁曾在此遥望夫归而得名。诗中说:望夫台筑在一孤峰之上,孙夫人当年在此遥望丈夫刘备早日归来。

心中不忘故国,写信去东吴问讯,有人自江北南来就询问见到了刘郎么?只身留在楚地望眼欲穿伴随着落日的余辉,泪水洒在长江随着东去的水流寄托着对东吴的怀念。只有去信而无回音隔断了消息,洞庭湖浩渺的烟水把人阻隔在天边了。

全诗哀悼孙仁的婚姻的不幸,充满了对她的同情。إ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1125—1210年。

6.虞姬

姬自杀之说,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张守节《正义》,其中引《楚汉春秋》记录虞姬所和的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诗读起来很像唐朝的律诗吧,所以有前人怀疑其为伪作)。这里还挺复杂的,需要分说的是:《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撰,到唐代据说还能见到,后只能从别的著作里看到它的一些片断;是对“和”的理解。

和有二义,一为跟着别人唱,二为依照别人的诗词作诗词。从《史记》描述看,似乎跟唱更确切些,但《楚汉春秋》无疑采取了第二种意思。

和诗一出,虞姬不但刚烈美丽,还变成了一位才女;就是这首诗中的“贱妾何聊生”句透露出一个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杀的打算。 但关于虞姬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项羽败,杀姬”的说法,值得注意。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杀?他(项羽)杀?还是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怎样,那夜,项羽和虞姬是诀别了,因为他突围的时候已只有壮士相随。 即便在《楚汉春秋》中,对虞姬自杀也只是一种暗示,但后世虞姬自刎别霸王的悲壮故事却从此出,并被演绎得丰富多彩。

但我们在各种诗文和戏剧中看到的虞姬,可能跟历史上真实的虞姬,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了。

7.林伯渠几个夫人

朱明,一个普通革命者的化名。她一生只活了42年,但有几件事足以让世人难忘:其一,抗战之初,她以大小姐的身份背叛家庭,投身革命,并在延安整风中以一篇《从原来的阶级中解放出来》的反省教材被树为典型;其二,仰慕、追随林伯渠多年,并在1945年嫁给了这位可敬的老人;1953年写匿名信寄给江青,揭她三十年代在上海的风流韵事和变节老底,被列为惊天大案,1961年被侦破后立即自杀身死。50年之后,尽管案件仍然疑点重重,但新材料还原了朱明的部分真实形象。

我的家庭培养我成为贵夫人

朱明原名王钧璧,生于1919年。她的家庭太平天国时即为官僚地主,祖上曾出过给皇家管库的官。小钧璧听父亲说过,家里大厅的柱子上曾被“长毛”砍过几刀,至今还有伤痕。到了民国初年,家境渐衰,但随着铁路的初兴,父亲又投资做大生意,结果破产更速。

王钧璧在母亲家长大,那是一个耕读传家的大家庭。外祖父是前清学者,舅父们多学农工医等实科,母亲和姨母接受过良好的艺术训练,每日晨起临摹《灵飞经》等法帖,平日里要抚琴吹箫,演习《高山流水》《桐叶舞秋风》一类曲子。所谓三岁念唐诗,十二读“红楼”。

住在安徽乡下,也能感受军阀统治的苛酷。大户人家的女眷几乎不出门,王钧璧的母亲她们也很少看戏和旅游,购物多是让佣人到铺子里去把东西拿回来先看,选好了再买。“记得我几岁的时候母亲她们都很喜欢宝石蓝的绸缎衣裳,后来因为蓝色的阴丹士林布到处流行,她们就说宝石蓝不好看了,以后不再穿了。”

言不露齿,行不露裙。王钧璧从小接受淑女的训练:吃饭要慢且不带声音。说话要轻声莺语,浅笑含蓄。走路要稳重,不能东张西望。坐要端正,站要笔直。所谓大家闺秀,像梅花,像牡丹,要风骨凛然,仪态万方。听到的启蒙故事,外国的如安徒生的童话,多是讲公主、王子的奇遇,飞行船、玻璃鞋等幻想;中国的总不离帝王伟业、忠孝节义、英雄美人等等。王钧璧的家长口中,霸王虞姬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英雄美人。游玩南京胭脂井时,家长们说,梁武帝当初投井时,嫔妃也跟他下去,井水都变成红色,所以叫胭脂井,意思是说女孩子应当尽忠其夫。玩点将台,他们也大发感慨,说做人当如此英雄,至今还会不断有人凭吊……

家里属意王钧璧多懂女学,多读一些文艺。而她从小就心有灵犀,喜欢风格婉约的唐诗宋词,喜欢印象派的风花雪月,诸如月亮怎么亮、花怎么香,戴望舒的一句诗为其最爱:“月亮装饰着她的窗子,她点缀着别人的梦。”

“我的家庭培养我成为贵夫人,只是供少数上层统治者鉴赏而已。”朱明在延安整风中曾反省自己血液里的流毒。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