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沧的诗句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求曹操诗句《观沧海曹操的观沧海》是什么样的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 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 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 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解题】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 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 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 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 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 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 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注评】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 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 洪:大的意思。 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 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 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 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怀。 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 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 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 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译文】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简析】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 3.描写鹅的诗句有哪些舟前小鹅儿 【唐】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鹅儿 【唐】李郢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鹅 【唐】吕温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鹅赠鹤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鹤答鹅 【唐】白居易 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 4.关于“变化”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变化”的诗句有: 1. 《赠卢嵩》 【唐】 作者:【韦应物】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2. 《泊岳阳城下》【唐】 作者:【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3. 《下水船》 【宋】 作者:【黄庭坚】 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谛闻天语。尽荣遇。看即如龙变化,一掷灵梭风雨。真游处。上苑寻春去。芳草芊芊迎步。几曲笙歌,樱桃艳里欢聚。瑶觞举。回祝尧龄万万,端的君恩难负。 4. 《柳梢青》 【宋】 作者:【袁去华】 一水萦回。参天古木,夹岸苍崖。三十三年,客星堂上,几度曾来。眼看变化云雷。分白首、烟波放怀。细细平章,钓台毕竟,高似云台。 5. 《五言诗三首 其三 》【汉】 作者:【嵇康】 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何为秽浊间。动摇增垢尘。慷慨之远游。整驾俟良辰。轻举翔区外。濯翼扶桑津。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沧水澡五藏。变化忽若神。恒娥进妙药。毛羽翕光新。一纵发开阳。俯视当路人。哀哉世间人。何足久托身。 6. 《蚕作茧 》【元】 作者:【王冕】 体裁:【五古】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7. 《短歌行》【宋】 作者:【陆游】 冠一免不可以复冠,门一杜不可以复开。山林兀兀但俟死,台省衮衮吁可哀!巨材倒壑亦已矣,万牛欲挽真难哉!阿房铜人其重各千石,回首变化为风埃。吾曹浮脆不自悟,乃欲冠剑常催嵬。劝君饮勿用杯酌,但当手提北斗魁,挹乾东海见蓬莱,安用俛首为低摧! 8. 《骅骝》【宋】 作者:【王安石】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9. 《游山西村》【宋】作者:【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唐】作者:【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