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赠王九

1.赠王九诗句的翻译

赠王九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注解:

王九:指王迥

久淹:长久滞留。

归人:回家的人。去:离开。

【稚子句】陶潜《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稚子:幼小的儿女。这里指王九的儿女。这里以陶潜喻指王九,稚子谓王之子女。

翻译: 天快黑了。山里的农家也越来越难以看清。不要在山里久留,孩子们都等着你呢。赶紧离开山里回家吧。

简析:全诗写悠游山中、日暮忘归的情景,表现醉心于山水的雅兴和意趣。诗人随口吟来,促友早归,平淡如话,却鲜活有趣。

2.赠王九的诗意

这首诗劝友人从山中归去,语言平淡朴素,而意味隽永。

“日暮”一句,描写傍晚田家的景色,境界开阔悠远;“山中勿久淹”一句,则传递了白云先生耽于隐居的性情,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归人须早去”劝慰友人早点归去,“稚子望陶潜”,这里把白云先生比作归隐田园的陶潜 ,王世懋《艺圃撷馀》谓孟诗“五言隽永”(五言意味深长),这首诗便体现了这种特点。

原诗:

《赠王九》

唐 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

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

稚子望陶潜。

注释:

①王九:王迥,号白云先生,隐居的高士。全诗校:“题上一有口号二字”。

②《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思:王孙啊,回来吧,山中啊不可久留居!)

③陶潜《归去来兮辞》:“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意思:小仆在迎候,小儿子在门边等着。)

译文:

天将晚了,归家的路有点远,就不要在山中淹留太久。

要归家的人请及早回去,家中幼小的孩子正等着你呢!

扩展资料: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在这里,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孟浩然

3.赠王九的诗意

这首诗劝友人从山中归去,语言平淡朴素,而意味隽永。

“日暮”一句,描写傍晚田家的景色,境界开阔悠远;“山中勿久淹”一句,则传递了白云先生耽于隐居的性情,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归人须早去”劝慰友人早点归去,“稚子望陶潜”,这里把白云先生比作归隐田园的陶潜 ,王世懋《艺圃撷馀》谓孟诗“五言隽永”(五言意味深长),这首诗便体现了这种特点。

原诗: 《赠王九》 唐 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 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 稚子望陶潜。

注释:①王九:王迥,号白云先生,隐居的高士。全诗校:“题上一有口号二字”。

②《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思:王孙啊,回来吧,山中啊不可久留居!) ③陶潜《归去来兮辞》:“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意思:小仆在迎候,小儿子在门边等着。) 译文: 天将晚了,归家的路有点远,就不要在山中淹留太久。

要归家的人请及早回去,家中幼小的孩子正等着你呢! 扩展资料: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在这里,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4.古诗《赠从弟(其二)》刘桢 全文

《赠从弟(其二)》赏析 赠从弟(其二)——[汉]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赏析;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采用的比兴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5.唐诗《赠刘意文》

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6.古诗《赠从弟》的赏析

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②从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风声。 ⑤罹:遭受。

⑥凝寒:严寒。 【作者点击】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作品品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文品读】 【特色探究】 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相关链接】 一、同题诗选录 ★赠从弟 唐●李白 楚人不识货,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唐●王维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唐●李白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其一) 魏晋●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三) 魏晋●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唐●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赠从弟茂卿 唐●杨巨源 吾从骥足杨茂卿,性灵且奇才甚清。 海内方微风雅道,邺中更有文章盟。

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流水东西岐路分,幽州迢递旧来闻。 若为向北驱疲马,山似寒空塞似云。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汉晋●谢灵运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 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 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唐●孟郊 蒙笼杨柳馆,中有南风生。 风生今为谁,湘客多远情。

孤枕楚水梦,独帆楚江程。 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

玉匣五弦在,请君时一鸣。 二、古松诗选三、诗中的古松赏析【经典试题】 1、(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