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我国外交有关的诗句

1.2017年以来中国在外交场合用到的古诗词

1.“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意为:志同道合的人,不会因为山水阻隔而感到距离遥远。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语出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为:要使树木长得高大,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基;要想使河水流得很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3.“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语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大海的广阔,并非一道溪流能够形成。

4.“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出《论语·学而篇》与《论语·颜渊篇》,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为重要;自己不喜欢或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他人。

5.“国虽大,好战必亡。”

语出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司马法》,意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不断进行战争,最终必会灭亡。

6.“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语出宋·欧阳修《朋党论》,意为:以相同的观念共同努力,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为朋之道

2.与外交有关的词语

捭阖纵横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出处:元胡祗遹《木兰花慢·赠歌妓》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内外交困 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纵横捭阖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3.关于中国的外交

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196个国家中,共有17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亚洲:包括中国共48个国家,目前有46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只有不丹例外,没有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大使级关系,但是不丹实际上与中国保持了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

阿富汗 1955年1月20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84年11月1日 阿曼 1978年5月25日 阿塞拜疆 1992年4月2日 巴基斯坦 1951年5月21日 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20日 巴林 1989年4月18日 朝鲜 1949年10月6日 东帝汶 2002年5月20日 菲律宾 1975年6月9日 格鲁吉亚 1992年6月9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1月3日 韩国 1992年8月24日 吉尔吉斯斯坦 1992年1月5日 柬埔寨 1958年7月19日 卡塔尔 1988年7月9日 科威特 1971年3月22日 老挝 1961年4月25日 黎巴嫩 1971年11月9日 马尔代夫 1972年10月14日 马来西亚 1974年5月31日 蒙古 1949年10月16日 孟加拉国 1975年10月4日 缅甸 1950年6月8日 尼泊尔 1955年8月1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塞浦路斯 1971年12月14日 沙特阿拉伯 1990年7月21日 斯里兰卡 1957年2月7日 塔吉克斯坦 1992年1月4日 泰国 1975年7月1日 土耳其 1971年8月4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1月6日 文莱 1991年9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1月3日 新加坡 1990年10月3日 叙利亚 1956年8月1日 亚美尼亚 1992年4月6日 也门 1956年9月24日 伊拉克 1958年8月25日 伊朗 1971年8月16日 以色列 1992年1月24日 印度 1950年4月1日 印度尼西亚 1950年4月13日 约旦 1977年4月7日 越南 1950年1月18日 非 洲:共53个国家,其中49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阿尔及利亚 1958年12月20日 埃及 1956年5月30日 埃塞俄比亚 1970年11月24日 安哥拉 1983年1月12日 贝宁 1964年11月12日 博茨瓦纳 1975年1月6日 布隆迪 1963年12月21日 赤道几内亚 1970年10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厄立特里亚 1993年5月24日 佛得角 1976年4月25日 刚果共和国 1964年2月22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1年2月20日 吉布提 1979年1月8日 几内亚 1959年10月4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3月15日 加纳 1960年7月5日 加蓬 1974年 4月20日 津巴布韦 1980年4月18日 喀麦隆 1971年3月26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3日 科特迪瓦 1983年3月2日 肯尼亚 1963年12月14日 莱索托 1983年4月30日 利比里亚 1977年2月17日 利比亚 1978年8月9日 卢旺达 1971年11月12日 马达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马拉维2007。 12。

28 马里 1960年10月25日 毛里求斯 1972年4月15日 毛里塔尼亚 1965年7月19日 摩洛哥 1958年11月1日 莫桑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纳米比亚 1990年3月22日 南非 1998年1月1日 尼日尔 1974年7月20日 尼日利亚 1971年2月10日 塞拉利昂 1971年7月29日 塞内加尔2005。 10。

25 塞舌尔 1976年6月30日 苏丹 1959年2月4日 索马里 1960年12月14 坦桑尼亚 1964年4月26日 突尼斯 1964年1月10日 乌干达 1962年10月18日 赞比亚 1964年10月29日 乍得2006。 8。

6 中非 1964年9月29日 欧 洲:共44个国家,目前有43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阿尔巴尼亚 1949年11月23日 爱尔兰 1979年6月22日 爱沙尼亚 1991年9月11日 安道尔 1994年6月29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白俄罗斯 1992年1月20日 保加利亚 1949年10月4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波兰 1949年10月7日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5年4月3日 丹麦 1950年5月11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俄罗斯* 1949年10月2日 法国 1964年1月27日 芬兰 1950年10月28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捷克 1993年1月1日 克罗地亚 1992年5月13日 拉脱维亚 1991年9月12日 立陶宛 1991年9月14日 列支敦士登 1950年9月14日 卢森堡 1972年11月16日 罗马尼亚 1949年10月5日 马耳他 1972年1月31日 马其顿 1993年10月12日 摩尔多瓦 1992年1月30日 摩纳哥1995。 1。

16 挪威 1954年10月5日 葡萄牙 1979年2月8日 瑞典 1950年5月9日 瑞士 1950年9月14日 塞尔维亚1955年1月2日 黑山 2006。6。

14 圣马力诺 1971年5月6日 斯洛伐克 1993年1月1日 斯洛文尼亚 1992年5月12日 乌克兰 1992年1月4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希腊 1972年6月5日 匈牙利 1949年10月6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南美洲:共12个国家,目前有11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阿根廷 1972年2月19日 巴西 1974年8月15日 秘鲁 1971年11月2日 玻利维亚 1985年7月9日 厄瓜多尔 1980年1月2日 哥伦比亚 1980年2月7日 圭亚那 1972年6月27日 苏里南 1976年5月28日 委内瑞拉 1974年6月28日 乌拉圭 1988年2月3日 智利 1970年12月15日 北美洲:共有23个国家,目前有12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3年1月1日 巴巴多斯 1977年5月30日 巴哈马 1997年5月23日 古巴 1960年9月28日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美国 1979年1月1日 墨西哥 1972年2月1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74年6月20日 牙买加 1972年11月21日 哥斯达黎加2007。 6。

1 多米尼克2004。3。

23 格林纳达2005。1。

20 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共16个国家,目前有12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

4.与我国外交关系好的国家都有那里

与我国外交关系好的国家有很多 要特别提出来的是 非洲大多数国家 新中国进入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抬我们进去的 当然那时我们自己也是勒紧裤腰带 缩衣节食支援非洲很多国家 近日温总理出访非洲七国也是提出:“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朝鲜 中朝友谊是血和肉凝结 胡主席一月访朝 三十万民众夹道欢迎 **三次下车向群众由衷致意 俄罗斯 是我国最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在诸多国际问题上很有默契 俄给予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的支持和帮助是值得肯定的 中俄以往有过摩擦分歧 但目前中俄加强合作仍是主旋律 5月26号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应俄罗斯邀请参观了俄绝密太空部队总部和红旗勋章城,并详细了解欲要购买的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法德是中国在欧洲最为紧密的朋友 尤其是法国 欧洲首个承认我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年来往来频繁的中法文化经济人才交流 包括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 和近年来反对欧盟对华禁运等 中德在经贸 人才 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 德国目前也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德国也是中国非常可靠的伙伴 伊朗 巴基斯坦都是中国在中东地区能源和军事战略的伙伴和盟友 中国对伊朗1000亿美元的油气协议 中国援建的德黑兰地铁。

。 巴基斯坦是战略上遏止印度的手段 也是维护能源通道的哨所。

5.历史题目

美之间日是亲善国或者说同盟国

中国是他们的第一或第二假想敌(在美国眼中俄罗斯是第一在日本严重中国是第一~~~~)所以在美、日眼中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他们无法忍耐的。

但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强国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已经拥有了句子轻重的地位,即使美、日再不愿意还是没办法。同时与中国的经济合也与美、日2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但是由于社会体制、历史、领土的关系,日、美、中的矛盾也重重~~尤其是中国与日本尚有领土问题没解决所以不排除武力解决的情况,而这个情况也是全世界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目前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美、日与中国的外交依然会是表面上和平友好、暗地里尔虞我诈,在敏感问题上名地理为国家利益、威严争的头破血流,暗地里以其他协议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主要敏感问题就是中国的崛起与强大,以及中、俄关系的复苏~~~~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最大威胁还是一个和自己不太谈的来又很强大的领国。

6.写人际关系的诗句

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即:有势则从,无势则去。利丰则聚,利尽则散。

有时间多读《天下无谋之谋秘卷八书》。将社会,人性揭露的太深刻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权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相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