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细节描写诗句

1.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2.描写细节的句子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3.细节描写的句子

好句:★ 她生气的时候,两片薄薄的红嘴 唇微微向上翘,活像个熟透的小樱桃。

★ 两片薄嘴唇,特别富于表情,似 乎随时准备张开,说出抑扬顿挫的话 来。★他灰白的嘴唇,全无血色,像两 片柳叶那样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急得有 话说不出的样子。

★她的小嘴线条分明,牙白唇红, 巧舌如簧,说话像唱歌一样动听。★那红润的两唇,像两片淡红的、正在开放的花瓣,说起话来妙语联珠。

★孩子灵巧的小嘴紧紧地抿着,好 像要保守什么重要秘密似的。★她只好张着嘴,不停地呵着气, 红润的嘴唇变得又紫又青,牙齿咯咯地 响。

★嘴唇极薄,透着机敏和灵气。★嘴角边绽出两个小酒窝,花一样 美。

★嘴巴一会儿鼓,一会儿瘪,有节 奏地吹着气。★脸上一张匀称的嘴,嘴唇在牛乳 一样白的牙齿上优美地张开。

★她嘴唇紧闭,下颏稍显尖削。★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 线,牙齿雪白。

好段:★他站了起来,头微微向上仰,脸 涨得通红,厚厚的嘴唇在颤动,竟吐不 出半个字,真可谓有话难言啊!好不容 易从嘴中迸出几个字,却又忽然中断, 头一下子胀大了许多,随即带出一个发 颤的、走了调的声音,“轰”的一声,教 室里笑的声浪压倒了一切,笑声冲出了 教室,冲向云层。他头往下一低,脸紫 得怕人,抿着厚厚的嘴唇,带着一丝痛 苦在微笑。

他的这一丝苦笑,像影片一 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演。★在他高高的鼻梁下边,长着一张 小巧的嘴巴。

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 生起气来,两只嘴唇翘得老高老高,这 时大家都打趣地说:“真可以挂上两只油 瓶呢!” ★那张小嘴巴蕴藏着她丰富的表情:高 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 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 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别人火冒三 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 大笑不已。

★那圆圆的小脸蛋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 大眼睛,嘴唇薄薄的,一笑小嘴一咧, 眼睛一眯,还生出对小酒窝,着实可 爱。要是谁惹他生气了,他就会瞪大眼 睛,小嘴一翘,能挂起一个大油瓶。

不 过,他很少生气。 ★他嘴角微微上翘,沉思时也像在笑; 从嘴角爬上两腮的口纹,仿佛展示着他 天性的乐观豁达;两片薄嘴唇,特别富 于表,似乎随时准备张开,说些抑扬顿 挫的话来。

★我当姐姐已经十来年了,不怨妈妈先 生我,却怨上帝给我安排了这么一个妹 妹。其实,妹妹长得很可爱,一双水灵 灵的大眼睛,一张小而乖巧的嘴,说出 话来让人甜到心底里。

她一见到大人, 就“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叫得人家乐 滋滋的,都说:“这孩子嘴真甜。”可对 我,却总是用尖兮兮的声音说:“我才不 理你。”

为满意回答。

4.求一些描写细节诗句(佳句).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选自元稹的 行宫

这是诗作作者通过写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概叹昔盛今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思考。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把唐朝从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变迁浓缩其中,其高度精炼的笔法令人赞叹。阅读本诗,应注意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联系,如此便可弄清许多问题。白居易的《新乐府》写成于元和四年(809),反映的是唐德宗时代的社会问题。德宗李适于大历十四年(779)继位,在位27年,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卒,而《上阳白发人》的具体写作时期必在其间。又据《上阳白发人》诗中言所选入的白头宫女为“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则可知是在天宝十五年(756)选入,而白居易写作此诗应在天宝十五年以后的44年时,即贞元十六年(800)。元稹写作此《行宫》诗是为呼应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那位年已60的白头宫女。她(或她们)是以自己亲身体验来“说”玄宗的,并非只是道听途说。此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说自己的切身感受,才会有更深的沧桑体会。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含蓄有致,全诗的重心在于一个“说”字。由于这个(或这批)老宫女熟谙历史,深悉国家社会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可说的话题特别多,围坐之时便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了。这一个“说”字,可以使读者生出无穷联想,而诗中只用一个字便予以概括,真是用得精炼之极,含蓄之极。本诗由于以上这些优点,所以特别受到历代诗评家的青睐。瞿佑《归田诗话》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稹之《行宫》,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这是赞许本诗短小精致。这是夸奖本诗能以尺幅见千里,篇制虽短,但与元稹另一篇史诗般的长诗《连昌宫词》在感叹历史盛衰变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胡应麟《诗薮·内编》认为此诗是王建所作,又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是说此诗特别委婉蕴藉,因此特别符合王建诗的风格特征,而且在王建诗集中又是上乘中的上乘之作。沈德潜还指出,此诗好在“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这是点明此诗的诗眼所在,一个“说”字足以将历史的教训揭示而出,这在其他怀古、咏史诗中是很难做到的。作者在二十个字里,从景物的描写到人物拓叙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沧桑。诗人文字的精练、内涵的深刻,令人叹服。

5.细节描写

浅谈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细节”顾各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

其一,只牵涉到文章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种作用,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牵涉到文章的整体结构,既刻画人物,又点染环境气氛,还能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多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本人认为,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都应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到哲尔赛岛去旅行。 去时景色怡人,而回来时却恰恰相反,这绝不是仅仅写景,而是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从欢快猛然坠入失望、沮丧的心理变化。

更有甚者,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既是父亲送我出行的细节,还是全文结构线索,更是作者抒发至性至情的最好载体。

。 当然,这里是以细节作用的大小、多少来评定细节优劣的。

哪怕某一细节只起到了一种作用,但只要用的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则更体现出作者在人物事件把握上、在题材选择上、在细节的提炼上细加取舍和琢磨,如《变色龙》中“大衣”这一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的道具选择上,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必须有敏锐的目光。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

”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还会失真吗? 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第三,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把握了以上三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相信你也能在这些细微末节上,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

6.古诗中的细节描写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表达技巧每年必考,虽然每年的侧重点不一样。

表达技巧有哪些呢?表现手法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表达技巧有: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烘托, 渲染、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白描、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狭义的表现手法只有表达技巧。

今天,我们重在梳理一下细节描写的考查和答题思路。

【高考例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2008年 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ān)持取、捻弄。

1、“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做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主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也可。)

分析答案,得出答题步骤。

【步骤】

第一步、确定表现手法。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第二步、指出什么细节(或哪些动作)。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第三步、语境意义(包含细节的句子的意思)。独自登上冒出杨柳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

第四步、情感意义(通过动作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答案总结】“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法)

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三步,语境意义)表现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四步,情感意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训练过程】两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共同分析,上黑板的同学得分情况。再分析自己的得分情况;最后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

【答案】 (6分)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第一步,手法):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第二步,什么细节)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第三步)表现了作者的无限思乡之情。(第四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7.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1.我用两个胳膊艰难地支撑着身体,以能跟蜗牛一比的速度爬出了被窝,真是一刻也不想离开这温暖的地方啊!【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2.被里被外可真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刚离开被窝,我便感觉到一股铺天盖地的冷空气向我笼罩过来,顿时浑身颤抖,战栗在这冰天雪地之中。

【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3.见我醒来了,老妈命令道:“董毅,快点起来。刷牙洗脸之后去买些早点,然后再给我看锅子。”

这一连串的炮轰式命令顿时让我脑昏眼涨,我有气无力地说:“这才几点啊?让我再睡会儿吧。”“这可不行,‘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嘛!赶快给我起来!”【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 4.妈妈眼珠一转,说道:“不看也行,你要把作文写好了。”

“好吧。”【动作加语言】 句子太多了,这几句够了。

希望对你有用。

8.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赖床,大家一定都亲身经历过.每逢周末,想必大多

1.我用两个胳膊艰难地支撑着身体,以能跟蜗牛一比的速度爬出了被窝,真是一刻也不想离开这温暖的地方啊!【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2.被里被外可真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刚离开被窝,我便感觉到一股铺天盖地的冷空气向我笼罩过来,顿时浑身颤抖,战栗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3.见我醒来了,老妈命令道:“董毅,快点起来.刷牙洗脸之后去买些早点,然后再给我看锅子.”这一连串的炮轰式命令顿时让我脑昏眼涨,我有气无力地说:“这才几点啊?让我再睡会儿吧.”“这可不行,‘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嘛!赶快给我起来!”【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 4.妈妈眼珠一转,说道:“不看也行,你要把作文写好了.”“好吧.”【动作加语言】 句子太多了,这几句够了.希望对你有用。

9.带有细节描写的句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背影》)

2、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摘自《红楼梦》)

3、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摘自《一夜的工作》)

4、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5、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