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荥阳

1.荥阳六小六年级必背古诗

六年级第一学期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7.《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六年级第二学期

1.《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4.《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饮酒》(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荥阳六小六年级必背古诗

六年级第一学期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7.《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8.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9.《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六年级第二学期1.《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4.《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5.《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6.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7.《饮酒》(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求,河南籍,的唐诗,诗人

杜甫 本为襄阳人 后移居河南巩县

岑参 南阳人

元结 河南鲁山县人

李颀 颍阳(今河南许昌)

韩愈 河内河阳人(今河南孟县)

李商隐 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

杜审言 河南巩县人

沈佺期 相州内黄人(今河南内黄县)

王湾 洛阳人

韩翃 南阳(今河南沁阳县)

崔颢 汴州 (今开封)

祖咏 洛阳人

崔曙 宋州(今河南商丘)

元稹 洛阳人

王建 颍川 (今河南许昌)

刘方平 洛阳

郑畋 荥阳人

4.早入荥阳界 赏析

要有作者和写作年代更好。没有时代背景很难分析。

从诗歌表面看,写了早上进入荥阳后所看到的一派繁华喧闹的景象。作者应该是乘舟前往某处,入京或回家乡,一路上凄凉寂寞,但到了荥阳界后,终于有了人声鼎沸之感,似乎目的地已经到达,但是“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这一切并不属于自己,前路尚远,我还得一个人赶我的路。

整首诗以闹衬静,以繁华衬孤寂,写出内心的孤独和对前路的迷茫。

粗略浅析,望请批评指正。

以下是别人的文章,供你参考

此文发表在2010年1月11日的《郑州日报》上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因崇奉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原籍山西,晚年居于陕西蓝田辋川别墅,大约六七岁时迁家河南洛阳和嵩山,长达二十多年。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河南是王维的第二故乡。《大唐传》里有一段颇为有趣的记载:“王河南维,或有人报云:‘公除右辖。’王曰:‘,吾詈此官,虑被人呼为不解作诗王右丞。’”王维一生没有在河南(即河南府。唐开元元年改洛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做过地方官,别人称之为“王河南维”,惟一的解释是,当时他的家在河南。

开元九年(721) 二月王维中进士第,三月授职大乐丞。谁知好景不长,当年六七月即被贬谪,任济州(治所在卢县,今山东茌平西南)司仓参军。刚登仕途,又遭厄运,王维心中着实失意郁闷。他离开长安时写了一首《被出济州》。一个“被”字,颇有点像现代人“被”提高、被“代表”的调侃和无奈。诗的最后两句“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显示出诗人对前途非常失望。

王维一路东行,出函谷关,经东都洛阳,归家看望母亲和弟妹后再次上路,就到了武牢(今虎牢关)。王维在这里住下,写了一首《宿郑州》: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第二天一早,王维从武牢出发,坐船经荥阳东北的敖仓口入荥泽,沿途优美的景色和繁荣的景象使他忘却了烦恼,诗兴又起,写了《早入荥阳界》: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说到这里必须解释的是,为什么王维到在武牢,而不是到在州治的所在地管城,就写下了《宿郑州》呢?据《旧唐书·地理志》:“郑州,隋荥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于武牢,领汜水、荥阳、荥泽、成皋、密五县。其年,又于管城县置管州,领管城、须水、圃田、清池四县。贞观元年,废管州及须水、清池二县,以废管州之阳武、新郑四县属郑州。七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尽管此时已经过去了88年,但毕竟此地属郑州管辖,且是“老郑州”的州治所在地,故而也可称“宿郑州”。不说武牢,而说郑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由于知名度方面的原因,郑州高于武牢而已。

王维由荥阳泛舟东进经汴河而达汴州。汴州,即今开封市,本北周宣帝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唐初至开元年间,辖浚仪、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二县。王维在汴州小住,他写了一首《千塔主人》:“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由“逆旅逢佳节”可知,时在中秋前后。王维暂住汴州的目的是为访一位千塔主人,但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不过王维倒是留下了“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这样优美的描写田园风光的佳句, 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稀还能体会到当年开封农村的祥和与闲适。

离开汴州后,王维由陆路经过滑州(今河南滑县),最后抵达济州。

《宿郑州》、《早入荥阳界》与《千塔主人》等诗作不仅是研究王维,研究唐诗、唐史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郑州、开封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

5.唐诗、宋词里边比较出名的诗人中有谁是河南的

1.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白居易(772~846),天,晚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河南省郑州新郑)人。

《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春夜喜雨》 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7.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8.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王建(约767-830),唐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10.史达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绮罗香 咏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11.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

《鹧鸪天·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6.古诗《嫦娥》及作者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7.李商隐在唐诗中的地位

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因卷入“牛党”与“李党”之争政治上不得志,空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生潦倒。

李商隐的诗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通过对个人身世的吟咏,深刻地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

其中咏史诗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讽刺历史上帝王们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如《北齐》、《隋宫》、《富平少候》、《瑶池》、《贾生》等。

“无题诗”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这类诗中,有些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有些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深情绵邈。 如《无题》。

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在李商隐的诗集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诗将咏物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写得深沉蕴藉,感人肺腑。

如《锦瑟》 李商隐诗的艺术贡献,突出地表现为寄情深微、意蕴婉曲、词旨隐约而又意象丰美、缠绵悱恻而又难得确解,尤其是他的“无题诗”(《锦瑟》也可归入此类),自辟蹊径,沉博绝艳,独擅胜场,为后世吟咏无可名状之情开辟了一种出人意表的境界。 以诗来表达深沉幽微、细腻隐曲的感情,其成就几乎难以超越。

因此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当之无愧地站在晚唐诗坛的巅峰之上,他们的诗继盛唐、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

8.李商隐是男的还是女的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男,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汉族。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9.恨的古诗和诗义

沁园春·恨

作者:郑板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上片“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是说花也不知道人之恨事,月也不能助人解除心中郁闷,就连平时能消愁解恨的酒也不灵了。

接下来“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连夭桃这般艳丽的春花也要砍断,鹦哥这样可爱的灵鸟也要煮熟了下酒吃,砚书琴画文章都要统统毁掉,一切虚名也都不要了。古人常以“焚琴煮鹤”来形容煞风景,这里更是大大逾越,几乎所有美好和值得怀念的东西,都成了发泄的对象,以解心中之痛。艺术张力之强达到极至。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写荥阳郑生本宦家子,与妓女李娃恋爱,金钱被老鸨设计掏空,靠帮人唱丧歌糊口。(原来这行业古已有之,现在公墓里那些帮人唱丧歌的算不得开拓创新哦,呵呵~~)后又沦为乞丐。李娃不忘旧情,予以搭救,助其中科举,得显宦。而郑板桥在《道情十首》小序中也曾提到:“我先世元和公公(荥阳生)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此三句颇不将封建礼法放在眼里,公然宣示:我荥阳郑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不靠做官,只靠教歌度曲,乞食与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来。不羁之情,跃然句中。

下片“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旧时认为人的骨相可以决定人的贵贱穷达,如方头大耳为福相,反之为薄相。席帽是以藤席为骨架的帽子。“青衫”为当时低级官员或一般文人所穿之服装。这里的表露出:自己天生的单寒骨相没法改变,头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为人所笑。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长期居住于破巷之中,住处蓬门秋草,窗户不严挡不住风雨,夜夜伴随孤灯度过。在描述简陋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人的心态,包含着恨世道不公的意味。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境况都已经这样了,难道老天爷还要封住词人之口,连叹气都不允许吗?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乌丝:即乌丝栏,一种有格线的绢素或纸笺。词人性格直率,癫狂得很,心有不平,岂能不鸣?于是取出乌丝栏百幅,细细写出心中凄清之恨。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