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沙尘暴的诗句

1.描写沙尘暴的词句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多了起来。

特别是世纪之交的沙尘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不独因为沙尘暴频发度高、来势猛烈,而且影响范围很广,除西北、华北地区外,还波及黑龙江西南部和黄淮等地。

尤其是2001年几场席卷北京的沙尘暴,来势之猛烈令人吃惊,五天之内曾导致1200多架次航班延误,甚至有人员在沙尘暴中失踪。于是,人们惊呼:“北京春天只能与沙尘共舞!” 专家初步猜测,我国可能已经进入新一轮沙尘频发期。

查阅公元300年以来的资料,发现我国北方曾有5个大的沙尘频发期,每次持续约90至100年。最近的两次分别发生在公元1610-1700年和1820-1891年,两个周期相隔也是近百年,而现在距上一个周期又刚好百年。

气象专家认为,新一轮沙尘频发期可能正在来临。可见,自古以来,沙尘暴就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而据古象牙化石研究,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南京地区就有沙尘暴的魔影! 甭查科技文献,我国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沙尘暴的描写和记载。一年春天,晚唐边塞诗人李益过陕西破讷沙漠,遇上了沙尘暴,他写了《度破讷沙》绝句一首: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时,总有春来何处知。 诗人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已亲历的一场沙尘暴。

首句“眼见风来沙旋移”,高屋见瓴,气势逼人,仅一个“旋”字,足见风沙来势之猛烈。正因为有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亲历,诗人才会有“经年不省草生时”的联想,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

但是,诗人襟怀博大,生性乐观,接下两句,诗意为之一转:请不要说塞北看不到山花烂漫吧,总会有春的信息的。 宋宣和四年(1122年)初秋时节,宋徽宗府学教授、太学博士陈与义由洛阳经中牟入京城开封讲学,秋风送爽,令人好不惬意。

不料遇上了沙尘暴,十分懊恼,写下《中牟道中》绝句二首,其中一首云: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沙尘一并来。

诗人骑马赴任,一路上秋风阵阵,杨柳依依;蜻蜓在空中飞来飞去,刚飞近马的身边,想落在马背上休息休息,可是又惧怕马的大尾巴,于是很快又飞离而去,活脱脱一幅生机勃勃的初秋画图。可恶的是,突然刮起了沙尘暴,吹得人睁不开眼睛,真是令人扫兴。

要是能跟大自然“预约”一下,叫沙尘别跟凉风一块儿来,那该多好啊。 让我们再把镜头向远古延伸,看看那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吧。

远在晋代,陆机就用他的诗笔为我们留下了沙尘为害一方的珍贵史料。他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这样写道:“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晋以洛阳为京都,这里的“京洛”就是洛阳。这两句诗说,洛阳这个地方沙尘多,而且很可怕,沙尘一来,白衣服都被染成黑衣服了。

这既有诗语言的夸张成分,也是对沙尘暴肆虐一方的真实写照。 宋代科学学沈括《梦溪笔谈》一书,记叙他在延安考察中发现了“石油”,说这种物质“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帐幕皆黑”。

他特地赋《延州诗》一首: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老百姓烧石油,冒出浓浓的黑烟,把白衣服染成黑衣裳,令人生厌,用什么比喻不好,诗人偏要化用陆机的诗句,以“洛阳尘”比喻“石烟”。可见,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远。

沙尘暴可恶,但是不可怕,关键在于国家重视,采取用效的防沙治沙国策。中央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对我国西部地区实施有计划的“休耕”政策,发出了“再造锦秀山川”的号召。

余心喜之,欣然赋诗一首: 西疆开发势惊天,亿万征人不下鞍。 赖有休耕新政策,行看青翠染山川。

2.关于沙尘的诗句

白日原上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孟郊《苦寒吟》)北风临大海,天气肃清。

(唐·李景《除夜长安作》)朔风吹雪透刀瘢,乾坤无处不沙尘。(唐·李世民《冬狩》)瑞雪带寒风,朔风晴更寒。

(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北风三尺雪。(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北风卷地白草拆,素雪云飞,萧萧北风劲,朱华未晞,坚冰临河面。

(元·王冕《会友》)朔风撼天云黮黮,复恐麻姑行掷米,一片下不得。(元·王冕《梅花 其一》)朔风卷地吹急雪。

(明·刘基《北风行》)北风猎猎吹人倒。(唐·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烈烈寒风起,严霜凋百草。

(唐·张南史《送司空十四北游宋州》)寒云着我巾。(唐·李隆基《温汤对雪》)冻埋蛟龙南浦缩,冻云隔月天模糊。

(南北朝·庾信《奉答赐酒诗》)四气代谢。冻云嚣嚣碍雪,三更蔌蔌鸣窗纸,苍茫季冬月。

(魏·曹植《朔风诗》)朔风扣群木,城上健儿吹落耳,朔风劲裂冰。(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提举》)昨夜朔风吹倒人,起看长剑雪花明。

(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北风利如剑,转盼玉花深一丈。(宋·陆游《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朔风吹雪飞万里,穷巷掩双扉,寒风吹破耳。

寒风吹长林,千卉千葩尽枯槁。(元·王冕《冀州道中》)细雪翻沙下,北风何惨栗,一夜天山雪更厚。

(宋·文天祥《发潭口》)北风十二月,北风吹沙雪纷纷。(元·王冕《应教题梅》)北风吹人身欲僵,北风来吹人,北风叫枯桑、殷二协律》)忆昨腊月天。

阴琯方凝闭,暮雪犯征衣,胡天八月即飞雪。(唐·杜甫《北风》)城外萧萧北风起,摧壮士心。

白雪乍回散。(唐·杜甫《相和歌辞·前苦寒行》)北风北风。

(汉·无名氏《别诗》)十里向北行,冰厚结清流,中夜哀鸿去,寒风复凄断。别如俯仰。

(唐·孟郊《求友》)刺刺北风吹倒人。(唐·钱起《冬夜题旅馆》)独立大河上。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孟冬十月。(元·王冕《素梅 其十三》)朔风吹撼处士庐,繁霜霏霏,拂鬓坚冰至。

昔我初迁。(唐·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北风夜卷赤亭口。

(唐·张说《奉和圣制温汤对雪应制》)散漫馀雪晴。(宋·文天祥《第一百八十》)吹面北风来。

雪下如乱巾。(无名氏·《题梅》)孟冬寒气至。

(唐·白居易《别毡帐火炉》)寒风吹我骨北风破南极,寒风入阴琯,寒风战鼓鸣。(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天寒色青苍。

初疑天女下散花,缩金乌足,老翁畏冷昼闭房(宋·陆游《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天寒霜雪繁,雪花恰似杨花糁,寒刮肌肤北风利,脱若三秋。(宋·陆游《夜大雪歌》)北风吹同云,悬景运周。

(唐·高适《别董大》)严冬北风急,北风徘徊,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切切吹衣冷,梅花枝上十分春,严霜切我肌,布絮不蔽身,同云飞白雪,饮马长城窟更寒,惨惨飞云浮。(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千里黄云白日曛。

(唐·薛光耀《相和歌辞·子夜冬歌》)朔雪寒断指。(唐·薛据《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寒风吹画角。

(唐·僧贯休《相和歌辞·苦寒行》)行人与我玩幽境,职何严毒。霜浓凝广隰。

(唐·白居易《村居苦寒》)江城山寺十一月,朱凤日威垂,同云何惨烈。(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昨夜朔风吹地动。

(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残雪暮还结。今我旋止。

(唐·孟郊《杂曲歌辞·羽林行》)长安朔风起,寒风裂我襦。(南北朝·鲍照《学古诗》)积雪皓阴池。

北风鸣细枝。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