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里面最简单的古诗1、《一去二三里 》邵康节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2、《咏 鹅》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3、《静 夜 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5、《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2.唐诗三百首.锄禾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 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 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 《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 《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3.古诗300首中选9首,注意格式1.锄禾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悯农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水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5.春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山行唐代杜甫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9.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