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刻石小篆有哪些特征在刻铸铭文系统中,庄重规整一路的篆书风格经《石鼓文》演进到秦代,以刻石小篆的体貌为终极。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尽并兼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为了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同时与之相应地下令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所谓统一文字,即统一在当时作为正体广为使用的篆书,以秦国流行的篆书(即西周籀文)为基本,吸取六国古文中的合理成分,废弃其繁杂成分,经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改造,成为天下人共同遵用的小篆。 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所书。” 这里即说到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前219)巡视泰山、琅琊、峄山和三十七年(前210)巡视会稽时所立小篆刻石。这些小篆作品皆出自李斯之手。 我们从现存《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的原拓残本可了解到李斯所写这些小篆作品不仅字之构造统一,而且书法风格规整端庄至极,具体表现在笔画圆匀一律,结体尽对称均等之能,章法亦整齐无稍懈。 体态呈长方形,几乎字字合乎二比三的比例,笔画圆转处如钢筋弯曲,力度内凝,一副肃穆庄严的面孔。 某些偏旁构造对称的字,如“本”、“林”、“宗”、“言”等,正看反看皆完全一样。这使我想起过去有的商店的玻璃门(左右两扇对开式)上用小篆体恭谨地写着一副对联,联语中每一个字均为绝对对称的结构,正看反看皆为正。 这是一种极其静穆端庄的美,这种美也只有这种小篆能表现得出来。对视着《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秦始皇那种正襟危坐、目空一切的威严形象。 这种极端规整风格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生活中庄重用途的需要,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是秦始皇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威严气象的艺术的反映。 其他秦小篆书迹,如《秦十二字瓦当》(文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即不复有这种气象,而表现为轻松婉畅、雅逸可爱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