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茶赋

1.为什么唐诗饮酒,宋词赋茶

都说唐诗如酒,宋词如茶,这八个字道出了诗词各属的气质,唐诗是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并且给了我们酒一样的醉人艺术境界。宋词行文如茶,情淡似茶,“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与诗相比,词文小、质轻、境隐。诗中意象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海,雄奇壮丽,气势磅礴;而词中多是小桥、流水、飞花、柳絮,物轻意灵,含情脉脉。诗多想象夸张,借代用典;词多浅吟低叹,情婉意转。诗多直抒胸臆,酣畅淋漓;词多含蓄委婉,隐约迷离。若唐诗如酒,则宋词似茶。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2.咏茶诗词曲赋鉴赏的目录

茶诗篇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诗简述

娇女诗(节选)

登成都白菟楼(节选)

杂诗(节选)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答族侄僧中孕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吃茗粥作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重过何氏王五首(其三)

已上人茅斋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山家

道林寺送莫待御

与赵莒茶宴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焙茶坞

茶山诗

寻陆鸿渐不遇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饮茶歌送郑容

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

与元居士青山谭饮茶

会稽东小山

喜园中茶生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泊扬子江岸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尝,芳香尤异,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

凉风亭睡觉

东亭茶宴

送眰师

西山兰若试茶歌

琴茶

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扬常州寄茶同时,因以长句答之

夜闻贾常州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别石泉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

茶词篇 “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茶词简述

茶曲篇 “我家奇品世间无,一瓯佳味侵诗梦。”——茶曲简述

茶赋篇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赋简述

3.唐诗宋词里是否有形容茶的回味很好的诗句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释:

①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②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③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④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

⑤松风:形容茶水倒出时的声音。苏轼《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声。”泻:倒出。

⑥未易:不容易。禁:承受。这一句语意用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4.古诗中的茶酒书琴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相关茶赋 《茶赋》

作者:苍山牧云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壤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为序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毛峰刚烈,雀舌披银装;龙井清高,泽色逐浅黄。铁观音,素闻名;质如铁,芙蓉沙绿一冠绝。碧螺春,毛全身;铜丝条,一嫩三鲜古难调。汤鲜色浓,以茶洗眼可以明目;味高甘醇。以茶入枕可以安神。得茶疗之效!感香馥蒸腾,与云蒸霞蔚之间,享齿间轮回之韵。得听茶之妙!观紧直冲升,与展叶放香之际,品人生荣辱沉浮。得赏茶之要!此三者,君子玩茶之得也。 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茶有千种,气合万象;汁含百味,寓意沧桑。香茶以待客,色醇而情意重,清烈喻薄厚;浊水而逐人,味淡而友情薄,浓淡比亲疏。汤色艳而味重,细品当为雅客;香气高而祈红,牛饮必是粗人。茶雾禅云,瓷工陶趣。饮茶乎,玩情逸性也。大凡对茶当有招宴功夫,君子如茶常饮入味,可引与知己,倘枯坐无友,独盏把杯如喝闷酒,品而无心,味同嚼蜡有何妙哉?抑或遇神品而不细赏,如逢君子而不结交,得神女而泄欲,亦诚人间恶事。 绿茶炒,红茶蒸;白茶晒,黄茶闷。嫩度定品质,条索观外形。色泽考工艺,整碎参审评。叶本一色,炒烘蒸闷成百味,绿茶之鲜浓,洗尽古今烦恼事。质缘半株,搓揉切捻焙天香,红茶之甘醴,恰如世间明白人。作歌曰:南方佳木,细叶青青;丘岭叠翠,岩壑争新;入店求市,访之有名;逢家大兴,值抵黄金。汤肥色丽,光透红匀。健康玉液,灵魂至饮。 跋 恶语醒耳,人厌听之;苦药利病,舌畏尝之。苦臭晦腥之物,虽牲畜尚不以为食料,况人乎?卉以其艳丽而见爱于人,究其性,本与同科芜草质本无别,然境遇迥异,与之同理也。茶奉盛会,因人成荣;花饰明堂,为香得宠。物以可用之大小,而分高低贵贱;人以利己之缓急,而定远近亲疏。此世俗之定律,未知物之悲耶?人之喜耶?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

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魏书·崔光列传》

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小雅·常棣》

5.求跟茶有关的古诗,古文,需要表达品茶的乐趣或深意的诗句~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 。《娇女诗》--- 左思

下面的题目自己去找内容

(一)札、传

1、刘琨《与兄子演书》

2、《陆羽传》

3、陆羽《陆文学自传》

4、苏轼《叶嘉传》

(二)记

1、《顾渚山记》

2、欧阳修《大明水记》

3、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4、唐庚《斗茶记(1)》

5、杨维祯《煮茶梦记》

6、乾隆《玉泉天下第一泉记》

7、张潮《中泠泉记》

(三)序、跋

1、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2、皮日休《茶经》序(1)

3、欧阳修《龙茶录》后序

4、蔡襄 进《茶录》序

5、陈师道《茶经》序(2)

6、黄 儒《品茶要录》序

7、李维贞《茶经》序(3)

8、鲁 彭《茶经》序(4)

9、陈文烛《茶经》序(5)

10、徐同气 《茶经》序(6)

11、曾元迈《茶经》序(7)

12、常 乐《茶经》序(8)

13、欧阳修《陆文学传跋尾》

(四)赋

1、杜育《舛赋》

2、顾况《茶赋》(1)

3、吴淑《茶赋》(2)

4、梅尧臣《南有嘉茗赋》

5、黄庭坚《煎茶赋》

(五)颂、铭、檄

1、周履靖《茶得颂》

2、李贽《茶夹铭》

3、张岱《瓷壶铭》

4、张岱《王二公徐氏家藏壶铭》

5、张岱《斗茶檄》

(六)表、启

1、韩 《为田神玉谢茶表》

2、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第二表》

3、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4、丁谓《进新茶表》

5、王安石《谢赐银盒、茶、药表》

6、杨万里《谢傅尚书惠茶启》

7、文徵明《致琴山》

(七)散文

1、张岱《闵老子茶》

2、张岱《兰雪茶》

3、范烟桥《茶烟歇》

4、鲁迅《喝茶》(1)

5、周作人《吃茶》(2)

6、梁实秋《喝茶》 (2)

7、林语堂《谈茶和交友》

8、冰心《我家的茶事》

9、冰心《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

10、杨绛《将饮茶》

11、杨绛《孟婆茶》

12、徐映璞《清平茶话》

13、王曾祺《寻常茶话》

14、黄裳《茶馆》(2)

15、陈从周《“香”思》

16、邹荻帆《我和茶神》

17、贾平凹《品茶》(2)

18、何为 《佳茗似佳人》

19、苏烈 《茶香》(2)

20、杨羽仪 《水乡茶居》

21、王景山 《茶馆与情味》

22、江艺平 《茶缘》(2)

23、陈学昭 《夜雨沉思》

24、陈学昭 《龙井随想》

(八)小 说

冯梦龙《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2、兰陵笑笑生《老王婆茶坊说技》

3、兰陵笑笑生《吴月娘扫雪烹茶》

4、李渔《生二女连吃四家茶》

5、吴敬梓《马二先生游湖访茶店》

6、曹雪芹《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7、李汝珍《小才女亭内品茶》

8、刘鹗《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9、李绿园《盛希侨地藏庵品茶》

10、曾朴《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

11、李庆辰《醉茶志怪》

12、李 《死水微澜》

13、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4、陈学昭《春茶》(2)

15、廖琪中《茶仙》(2)

16、寇丹《壶里乾坤》

17、颖明《茶圣陆羽(2)》

18、章士严《茶与血》

19、王旭烽 《南方有嘉木》

6.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唐代以前的诗中,谈茶的非常少。

从《茶经》例举的左思的《娇女诗》以及张孟阳(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以及查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佚书来看,晋代以来咏茶的诗实际上只有上述的两个例子。如从《洛阳伽兰记》看到的,在南北朝时期,茶(茗饮)是南朝人代表性的饮料,而南朝的诗人们对茶竟然无所表示,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原因只好推测,或许唐以前的茶仅仅只是作为饮食物的作料或作为药用,无法引起诗人们的兴趣吧!左思的《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金+历]”之句,描写茶沸腾的样子。接下来如果看“脂腻漫自袖,烟薰染阿锡”之句,出“茶荈”不过是做饭的一部分,何况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儿。

这与唐代的茶诗带着隐逸的风格完全不同。另一首是张载的诗,因为是在成都白菟楼这种场合,因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上句“鼎食随时进,为和妙且殊”,不过是描述成都食物丰富的文句。在繁华之都饮茶的情形,唐诗中就极少见。

总之,《茶经》引述的这二例诗句,其氛围与唐代的茶没有联系,以后咏茶的诗作几乎没有,只是到了唐代,才诞生了面目一新的茶。唐诗所咏之茶,如下面看到的那样,基本上是《茶经》一类的煎茶。

而晋代如何饮茶就不大清楚了,或许一般象“羹饮”的情形也未可知。如果那样,晋诗的茶和唐诗的茶就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从南北朝到隋朝以及唐朝初期,没有咏茶的诗。我想茶诗的首次出现是在进入八世纪王维所处的时代。

如前所述,开元年间饮茶之风由于泰山降魔师的影响而在中国全土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因此在诗的领域里同时出现茶就不是偶然的了。

而且唐诗中所咏之茶一开始即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开元初活动的葵希寂的诗《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有“晚来恣偃俯,茶果仍留欢”诗句,记述了作者访福先寺僧然公的禅室受款待之际,以茶果作为夜食招待的情形。

这是唐代咏茶最早的一例。这里的“茶果”与古代有所不同,是作为当然的夜食来描述的,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它和《封氏闻见记》的“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的记载完全一致,由此可以窥知当时禅院的日常情形。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茶还不至于成为禅院代表性的招待品。

作为初期茶的用例,尚有储光仪的《吃茗粥作》:“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之句。这大概是访茅山的隐者时作的,主人可能是道士。

“茶粥”一词很早就有了,而“蕨薇”同样叙述的是隐者的粮食。如后面论及的那样,在关系道教、道士的诗中,咏茶的极少。

不过象这里以隐逸生活为重点的场合言及茶的诗也是有的,只是这个例子说的毕竟是“茶粥”,与唐代流行的煎茶应该划上一道界线吧!八世纪初活跃的诗人留下几首咏茶诗的唯一例子就是王维了。而稍后岑参、李嘉祐、韦应物、杜甫等的茶诗就多了。

但若对《全唐诗》留传下来的诗作粗略的统计,一些作家咏茶的次数多半只有几次,连留下茶诗最多的白居易也不过三十几次,这与他的全部诗作相比就微不足道了。本论特以茶作为主题进行研究,而令人注意的是把饮茶作为极重要的生活追求的诗人一个也没有。

王维有三首涉及茶的诗传世。《赠吴官》有“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靡难御暑”之咏,《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有“君但倾茶椀,无妨骑马归”,赞扬茶有御暑之功,无醉人之弊。

王维另一诗《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中有“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丝”,这也是以茶款待友人以应付醥(清酒)的诗句。从以上三个例子可知,当时作为常用饮料的茶已经较普遍了。

大家都知道,王维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他的茶诗竟然没有佛教色彩,令人感到意外,或许茶与佛教形象上的结合还不够充分吧。在盛唐时期最能表示茶刚刚开始普及的是李白,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介绍了他从亲戚(僧人)那里得到的荆州玉泉寺的“仙人掌茶”,是研究茶制造史的有名的资料。

序中谓其茶“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描述了偏平且有一定重量的块体茶的情形。诗中有“曝成仙人掌”,可知它是通过日晒来干燥的。

李白总结作序“后之高僧大隐,知仙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由中孚禅子和自己担当起发明此茶的名誉。在山中,特别是与仙人有关的名山中修行的禅僧自己制造的名茶最能说明茶与佛教、禅关系密切的原因。

李白唯在这首诗中对茶进行了赞美。李华的《云母泉寺》也体现了这一点:“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描述在岳阳的山寺中,经名水云母泉滋润过的药或茶有长生之效。在这里,茶已不单单是茶,而是某种土地上的特殊产物。

李白和李华的诗都暗示了茶与仙药的关系。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给予仙人掌茶活力的,从序中明显可看出是“玉泉”,云母泉寺的茶则是“云母泉”,玉和云母都是不老长生的药品,茶受其“仙气”之后而有了功效,因此认为一般的茶没有那样的活力。

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茶如已看到的那样最初是与佛教(禅僧)和隐遁(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为脱俗性的饮料。

如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有“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

7.求关于铁观音(茶)的古诗

安溪芳茗铁观音,益寿延年六根清。

新选名茶黄金桂,堪称妙药保丹心。

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疗百病体态轻。

茶叶奇功说不尽,闽南风味故人亲。

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煮茶待月而归

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曰款谈玄。

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足禅。

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

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雪水胜如活水烹,未须着口已心清。

汤看蟹眼初开鼎,叶煮莲须细入瓶。

满颊生香知腊味,一时高唱起春声。

思家不寂寻常惯,共对瑶华听鹤更。

相关内容
下一篇
唐诗绝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