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寒山子

1.哪首古诗带有“寒山”两个字的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寄恒璨 韦应物

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

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

送僧归山 刘言史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再游蒋山

寒山寺里立斜晖,只有垂杨自在垂。

不待新亭成洒涕,向来已识宁馨儿。

赠相僧杨懒散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有寒山寺。

枫桥寒山寺

江枫吟咏工,幽寺冷遗踪。

不改前朝路,犹闻半夜钟。

地凉汀月皎,村迥水烟浓。

试问谁曾见,憔应独有松。

枫桥

冷落回塘欲暮时,峭帆女猗去何之。

数行鸿雁书来少,一段风烟客到迟。

关吏尚嫌愁未税,榜人惟有梦相知。

偶然渔火江枫地,记得寒山寺里诗。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

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2.小学三年级寒山子诗

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子、拾得、丰干,皆唐贞观中台州僧,世称“天台三圣”或“三隐”。丰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

丰干者,弥陀化身也。 《寒山诗》三卷(或作一卷),乃台州刺史闾邱允(胤)令国清寺僧道翘蒐辑。

内收五言诗二八五首、七言诗二十首、三言诗六首,共计三一一首,并丰干禅师诗及拾得诗,合称三隐集。其诗多类偈颂,而时有名理。

妙德心随物转,终不能安,今和合寒山、拾得、丰干禅师诗一百零八首。读之安枕,随喜流转。

南无阿弥陀佛!! 清雍正《寒山子诗集》序言:读者或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

永明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几乎。

正信调直,不离和合因缘;圆满光华,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

性空行实,性实行空;妄有真无,妄无真有。有空无实,念念不留;有实无空,如如不动。

是以直心直语,如是如是,学者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解,总无交涉也。

戊子年二月惭愧子妙德记于束河,石莲精舍。 丰干诗二首 丰干禅师,居天台山国清寺。

昼则舂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一日骑虎松径来,入国清巡廊唱道,众皆惊怖。

尝于京辇为闾丘太守救疾,闾丘之任台州,便至国清问丰干禅院所在,云在经藏后,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

闾丘至师院,开房惟见虎迹。房中壁上有诗二首。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拾得诗十八首 拾得,贞观中,与丰干、寒山相次垂迹于国清寺。初丰干禅师游松径,徐步赤城道上,见一子,年可十岁。

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每贮食滓于竹筒。

寒山子来,负之而去。一夕,僧众同梦山王云:“拾得打我。”

旦见山王,果有杖痕。众大骇,及闾丘太守礼拜后,同寒山子出寺,沈迹无所。

后寺僧于南峰采薪,见一僧入岩,挑锁子骨,云取拾得舍利,方知在此岩入灭,因号为拾得岩。编诗一卷。

今妙德撷十八首。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

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 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

都缘业使牵,非干情所欲。 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

阎罗使来追,合家尽啼哭。 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

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 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嗟见世间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我劝出家辈,须知教法深。

专心求出离,辄莫染贪淫。 大有俗中士,知非不爱金。

故知君子志,任运听浮沈。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 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

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

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 三界如转轮,浮生若流水。

蠢蠢诸品类,贪生不觉死。 汝看朝垂露,能得几时子。

古佛路凄凄,愚人到却迷。只缘前业重,所以不能知。

欲识无为理,心中不挂丝。生生勤苦学,必定睹天师。

后来出家子,论情入骨痴。本来求解脱,却见受驱驰。

终朝游俗舍,礼念作威仪。博钱沽酒吃,翻成客作儿。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云山叠叠几千重,幽谷路深绝人踪。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

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波,光阴石中火。

任他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可笑是林泉,数里少人烟。

云从岩嶂起,瀑布水潺潺。 猿啼唱道曲,虎啸出人间。

松风清飒飒,鸟语声关关。 独步绕石涧,孤陟上峰峦。

时坐盘陀石。

3.哪首古诗带有“寒山”两个字的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寄恒璨 韦应物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

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

送僧归山 刘言史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再游蒋山寒山寺里立斜晖,只有垂杨自在垂。不待新亭成洒涕,向来已识宁馨儿。

赠相僧杨懒散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后夜听钟鸣,应有寒山寺。

枫桥寒山寺江枫吟咏工,幽寺冷遗踪。不改前朝路,犹闻半夜钟。

地凉汀月皎,村迥水烟浓。试问谁曾见,憔应独有松。

枫桥冷落回塘欲暮时,峭帆女猗去何之。数行鸿雁书来少,一段风烟客到迟。

关吏尚嫌愁未税,榜人惟有梦相知。偶然渔火江枫地,记得寒山寺里诗。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4.古诗上寒山

山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

[原诗赏析]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 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 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 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 “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

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译诗]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5.“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溪”是寒山子的哪首诗最好还有

《杳杳寒山道》是唐代诗僧寒山的作品。

此诗主要写作者居住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首二句描述这条山道的形势和位置;三、四两句从声音上描摹寒山道的静寂宁远;五、六两句从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画,着意表现诗人顶风冒雪的自我形象;最后两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情中见景。

全诗运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作品原文 杳杳寒山道⑴,落落冷涧滨⑵。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⑶,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 词句注释⑴杳杳:幽暗状。

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⑵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⑶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1] [2] 白话译文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2] 。

相关内容
上一篇
宋词在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