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书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杜甫《柏学士茅屋》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王禹偁《清明》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 王维《偶然作六首》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 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 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 高适《答侯少府》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 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 黄庭坚《送王郎》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 谢逸《送董元达》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又是今年忆去年。 ——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 谢逸《送董元达》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 欧阳修《咏零陵》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 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 —— 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 刘希夷《蜀城怀古》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 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有没有带“宁”的古诗啊白居易 送王处士 宁归白云外,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宁为宠辱惊? 白居易 道州民 宁若斯?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宁辞浪迹远, 白居易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宁劳动别容。 白居易 宿杜曲花下 宁愁日渐晡。 白居易 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次用本韵 宁暇惜年芳。 白居易 玉泉寺南三里涧下多深红踯躅繁艳殊常感惜题诗以示游者 宁辞辛苦行三里, 鲍照 代东武吟 宁岁犹七奔。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一 宁闻古时清吹音。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三 宁作野中之双凫。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一 宁及得与时人争。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 宁知我家在南城。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 宁见妻子难。 鲍照 学陶彭泽体诗 宁复滞风波。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 宁知俗翻覆。 鲍照 卖玉器者诗 宁能与尔曹。 鲍照 冬日诗 宁得已偏媚。 曹植 责躬 宁济四方。 曹植 妬诗 宁彼冶容。 晁补之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一。 宁当不恤纬, 晁补之 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 宁复当论价, 晁补之 谒岱祠即事 宁知六鳌死, 晁补之 游信州南岩 宁知老逾拙, 晁补之 用无斁八弟永城相迎韵寄怀 宁羞九年谪, 晁补之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宁知老田里, 晁补之 缀古诗语送无斁弟赴举 宁不我顾, 晁补之 同杨希仲吴子进李希孝张景良北关纳凉晚过大安寺 宁有食顷坐闲燕, 晁补之 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 宁闻衰落尚专房, 晁补之 芳仪怨 宁知翻手明朝事, 晁补之 扬州被召著作佐郎自金山回阻冰效退之陆浑山火句法 宁三月暖犹流凘, 晁补之 郑彦能求拟江亭诗 宁非逐楚憔悴身, 晁补之 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 宁忆睡余双井香, 晁补之 对雪和王仲至 宁知夜半寒歌客, 晁说之 和资道读贺知章传 宁向水底眠, 晁说之 望山作 宁忍被鸥猜。 晁说之 秋来庭下杂花盛开对之感怀作 宁谢儿女赏, 晁说之 和涧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韵 宁论八 晁说之 送公望 宁用文墨期。 晁说之 秋晚 宁烦赋不遇。 晁说之 风 宁暇小物谋。 晁说之 三川言十数年前尝有一短帽骑驴之士半醉徘徊原上久之曰三川非昔时比矣恍惚失其人所在有收杜老醉游图者物色之知为杜之再来也予独鄙之作诗二首(之一) 宁论家室三川里。 晁说之 今年暑气甚剧六月二十八日初伏之末风雨甚横既而便晴有感作 宁知不亹亹, 晁说之 枕上作 宁论白发催。 晁说之 枕上作 宁论白发催。 晁说之 因诵张司业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之句拟其体作 宁论今世疏。 晁说之 即事 宁惭掘笔书。 晁说之 寄恂公 宁知塞漠风。 晁说之 寄恂公 宁知塞漠风。 晁说之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之十四) 宁论鲍照梅花恨, 晁说之 山行微雨对花觉秦少游山路雨添花之语为佳因有感于斯人 宁知用短难鸣者, 晁说之 书事酬新兴元使君邵大兄邵与圆机有旧因以奉呈 宁乖洛水田园计, 晁说之 夜闻乌啼(之二) 宁论贼退关东西。 晁说之 四顾 宁使衰容添白发, 晁说之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之二) 宁复问乾坤。 陈师道 巨野 宁复有青齐。 陈师道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点刑狱 宁须意外忧。 陈师道 送路纠归老丹阳 宁闻有余论,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之二) 宁容网目漏吞舟, 陈师道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 宁能一朝具。 陈师道 寄答王直方 宁作青紫楦。 陈师道 次韵无斁偶作二首(之二) 宁须溺死灰。 陈师道 古墨行 宁知玉碗人间见。 陈师道 赠魏衍三首(之二) 宁须万户权轻重, 陈师道 和黄预感秋 宁为沟中断, 陈师道 捕狼 宁知射生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 宁问万牛费。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 宁须大厦才, 陈师道 次韵德麟吴越山水 宁怀斗升粟,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二首(之二) 宁知贾宋留。 陈师道 秋怀四首(之一) 宁如喘吴牛。 陈师道 秋怀四首(之四) 宁须一网尽, 陈师道 送冯翊宋令 宁为鸡口官无小, 陈师道 咸平读书堂 宁复要诗书。 陈师道 咸平读书堂 宁书下下考, 陈师道 归雁二首(之一) 宁为宝筝柱, 陈师道 归雁二首(之一) 宁复网罗忧。 陈师道 除官 宁辞乳媪讥。 陈师道 和秦太虚湖上野步 宁论白黑人间世, 陈师道 简令由司理 宁堪更类汝南评。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宁随当代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宁嗟蜀道行。 陈子昂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宁知人世里。 陈子昂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宁忆故池群。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宁知九逝魂。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宁知班定远。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宁期此相遇。 陈子昂 卧病家园 宁知白社客。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宁知玉门道。 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宁知巴峡路。 崔颢 晚入汴水 宁复畏潮波。 大雅 瞻昂 宁自今矣。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宁纡长者辙, 杜甫 画鹘行 宁为众禽没。 杜甫 酬孟云卿 宁辞酒盏空? 杜甫 捣衣 宁辞捣衣倦, 杜甫 除架 宁辞青蔓除。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宁闻倚门夕, 杜牧 题桐叶 宁向闲人道所之。 杜牧 寄李播评事 宁无好舟楫, 杜牧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宁复缓离愁。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 宁独锡和戎,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宁唯入后堂。 杜挚 赠毋丘俭诗 宁戚对牛叹。 范成大 次韵唐子光教授河豚 宁肯滑甘随芥姜。 3.《愤书》古诗作者及内容愤书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4.前出塞的古诗原文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