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失信的诗句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27.至诚无息.《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 2.陈子昂悲壮在《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这组诗中,诗人慷慨怀古,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的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3.陈子昂的著名诗句有那些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 ,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 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 ,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 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 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 著有《陈伯玉集》。 4.陈子昂的诗句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陈子昂的《感遇》有多首,这是其中一首。译如下: 古时候能够成仙得道的人(或指成仙得道的事情),确实是(因为他们能够)与玄妙的“道”融为一体。 玄妙的感悟不是依靠表面的形象来认识的,谁能够推测深沉杳冥的“道”呢? 世俗的人拘泥于眼睛所能见到的东西,酒喝多了反而嘲笑蕴含精义的经书。 昆仑山上有琼花玉树,谁能够采摘到它的花朵呢? 诗中有些词不大好译,另释如下: 元化、沉冥:这两个词其实都是指道家所说的“道”。《老子》中对“道”有精彩的论述,它实际上是道家所认为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它无处不在,但它又是不可捉摸的。道是“先天地生”的(意思是在天地产生之前“道”就存在了),所以称为“元化”。“元”有“开始、初创”之义,“元化”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最早的、最根本的变化规律”。又因为“道”是深不可测的,故又称之“沉冥”。“沉”形容水深,不知其底;“冥”形容天高,不知其边。 丹经:对道家经典的美称。因为道书多言炼丹之事。 5.座右铭唐代陈子昂古诗唐代陈子昂《座右铭》 事父尽孝敬 事君端忠贞 兄弟敦和睦 朋友笃信诚 从官重公慎 立身贵廉明 待士慕谦让 莅民尚宽平 理讼惟正直 察狱必审情 谤议不足怨 宠辱讵须惊 处满常惮溢 居高本虑倾 白珪玷可灭 黄金诺不轻 秦穆饮盗马 楚客报绝缨 言行既无择 存殁自扬名 简易语译: 侍奉父母要力求孝敬,事奉国君要正直忠贞。 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 诚信。当官要注重公正谨慎,立身贵在廉洁清明。 待士要追求谦让,面对老百姓崇尚 宽厚平和。处理诉讼要正直,审察案件必须实事求是。 对于别人的诽谤议论不值得抱 怨,对待自身要宠辱不惊。器皿装满了液体,会经常担心往外流,站得高本来就要忧 虑跌倒掉下来。 诗礼固然可以好好学习,但郑卫之音不要听。最好的是修养自己的。 唐代陈子昂《座右铭》事父尽孝敬 事君端忠贞兄弟敦和睦 朋友笃信诚从官重公慎 立身贵廉明待士慕谦让 莅民尚宽平理讼惟正直 察狱必审情谤议不足怨 宠辱讵须惊处满常惮溢 居高本虑倾白珪玷可灭 黄金诺不轻秦穆饮盗马 楚客报绝缨言行既无择 存殁自扬名简易语译:侍奉父母要力求孝敬,事奉国君要正直忠贞。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当官要注重公正谨慎,立身贵在廉洁清明。待士要追求谦让,面对老百姓崇尚宽厚平和。 处理诉讼要正直,审察案件必须实事求是。对于别人的诽谤议论不值得抱怨,对待自身要宠辱不惊。 器皿装满了液体,会经常担心往外流,站得高本来就要忧虑跌倒掉下来。诗礼固然可以好好学习,但郑卫之音不要听。 最好的是修养自己的真实操守,不必去沽名钓誉。白玉上的斑点可以磨灭掉,但一诺千金不要轻易失信于人。 秦穆王和偷自己马的人一起喝酒吃马肉;楚庄王宽恕调戏自己爱姬的人,后来得到拼命回报。言行都无可挑剔,不管生死自然会受到世人称颂。 6.形容不能失信与人的诗句1、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译文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 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 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 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2、贾人食言 清代:邹弢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贾人没。 译文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北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3、吴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 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5、陈太丘与友期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