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赵之谦魏碑楷书集唐诗

1.赵之谦的书法具有哪些特征

赵之谦的真书,初学颜真卿,后转学北碑。

他大量捜集有关金石文字的资料,考证、著录,同时也是其学书的范本。赵氏的真书兼取诸多北魏墓志的体势、笔法,不专取一种,而从其书风考察,以北魏诸多形体方正、用笔方劲舒展的风格类型为其取法的主要对象。

故其真书体态方整而多姿,点画多动势,婀娜舒展。 用笔在起笔处强调其落笔形态,横画直落成形,再转而平铺至收笔处向右下方侧按,成一斜面回收;直画则在起笔处自左向右下方侧势落笔成形,再转而翻毫平铺直下,至收笔处向右下方侧按上提;其他笔画,如勾则平出,戈画平转再向上直挑,撇、捺之脚部强化其方侧形态等等,形成其贯穿全局的定法,而且以此笔法作篆、隶。

其篆书自邓石如一系发展而来,取法秦刻石与汉碑额、瓦当等,但其笔势之圆转流畅,字形之委婉动感远胜于邓氏,尤其突出的一点即表现在其横画起止两端和直画的起端的真书笔法,只是篆书没有撇、捺形态,而其直画的下端仍保留相类于邓氏篆书那般的驻笔出锋形态(图180)。 而其隶书取法汉隶以《封龙山颂》成分为多,兼有《石门颂》的意味,这是就其结体与势态而言的。

其纵横笔法则以真书为基本,不一样者在撇画的收笔回勾、长横的波形以及勾赵的平出、戈画的出锋收笔处成磔形。因此,有时他所作真书隶意较多者与所作隶书真法较多者置于一处,看起来既可定为隶又可定为真,笔势、笔法及气息均十分接近。

2.赵之谦的书法有哪些特点

赵之谦的书法初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后致力于魏碑,篆隶书取法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而融进自己的风骨,书风凝练雄强,独具风格。

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赵之谦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行楷团扇以行楷书写,在章法安排上,正好是一分为二,右半部分略松,左半部分略紧。书法用笔厚重中不乏机巧遒逸,体现了作者融会个人情性于北魏之中的创造能力。

3.魏碑行书的代表人物

魏碑行书,是清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家赵之谦的代表书体,赵之谦不仅开创了清代篆刻艺术和

国画的新的流派,而且他的书法也独树一帜,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他创造了魏碑行书。

赵之谦早年潜心研习颜体,30岁以后,将精力转移到了魏碑方面,特别对始平公碑等更其精

髓,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便是他书写魏碑得准则。这不仅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而且从他

的印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同时他不墨守陈规一改行书只取二王的老路,大胆革新,开创了以魏

碑体式笔法作行书的途径。横画舒展,转折跌宕,侧锋取势取势妩媚多姿形成将魏碑和行书镕于

一炉的别具一格的行书风貌。刘熙载有论,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我们可以从赵之谦的魏碑

行书中,体会他超凡的艺术才华。

4.赵之谦的书法吸收了哪些名家的真髓

赵之谦工字帖诗文,擅长书法,刚开始学习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 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隶宗法邓石如,后来自成一格,奇雄 倔强,别出时俗。

绘画擅长人物、山水,尤其善于画花,刚开始学习石涛然后有所 改变,是清末写意花卉的开山鼻祖。刚开始的画风工丽,后来取法徐渭、朱聋、扬 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 意。

篆刻刚开始学习西泠八家,后来宗法皖派,然后参照秦诏版、汉镜文、钱币 文、瓦当文、封泥等,一扫旧习,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 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在书法方面, 赵之谦的造诣是多方面的,能够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 映成趣。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