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西天灵山的诗1、灵山多秀色 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2、灵山法会何曾散 宋 葛胜仲 《虞美人·灵山法会何曾散》 3、灵山排闼送青来 宋 韩淲 《浣溪沙》 4、玉水灵山醉几场 宋 韩淲 《鹧鸪天·看了香梅看瑞香》 5、灵山西畔高溪上 宋 韩淲 《鹧鸪天·莫笑闲身老态多》 6、凉雨灵山阁上、月初晴 宋 韩淲 《虞美人·送君报最登朝路》 7、漫栖迟、灵山起雾 宋 韩淲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8、春雪满灵山 宋 韩淲 《临江仙·罗帐画屏新梦悄》 9、听灵山、属付些儿话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飞诏从天下》 10、佛在灵山证果 宋 无名氏 《满庭芳·道释儒门》 11、瞎驴不受灵山记 宋 释崇岳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12、灵山仿佛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九首》 13、灵山标榜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九首》 14、灵山瞬目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九首》 15、设使灵山密付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三首》 16、灵山顾视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三首》 17、灵山密旨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三首》 18、尔时灵山会中 宋 释道颜 《颂古》 19、灵山拄杖 宋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20、灵山这裹不较多 宋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21、最后向灵山 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22、灵山话月 宋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23、一会灵山又俨然 宋 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24、堪笑灵山儿戏剧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25、一会灵山俨未分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四首》 2.形容灵山大佛的好词好句神仙道伟, 千人千面, 栩栩如生 一段描写: 现场由万盆鲜花,千米黄绢妆点。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满植金菊,千棵乔木黄布裹身,万羽信鸽绕佛飞翔。 梵音袅袅,鼓乐交鸣,再现佛佗住世之景;信众云集,焚香顶礼,尽显我佛归心之德。瑞霭低垂,随着轻风在大佛周围缓缓舞动,随着大法师曼妙的经声,祥云飘升,雾霭尽散,佛祖慈颜显现:双眉半弯,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闭,欲语先闻。数万信众虔诚礼拜,默许心愿,法喜盈会,尽显吉祥。 3.赞美广西灵山散文诗歌永远的灵山 文/童伟 灵山,您从远古走来,一直停留在这里,守望着风雨中的岁月。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把你描绘得活灵生动。在烟雨岁月里,在华夏的丰碑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邛水河畔耸立于伟岸的您——永灵山,我们永远的灵山。 人们的目光拂过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却定格在三穗永灵山,为您挥毫,为您歌唱。远远看去,永灵山就像一只金蟾长眠于云雾之中;近观,恍惚如一个灰暗巨大的蛇头,俯视着平静的邛水河。 永灵山位于三穗县北灵山村,原名北岩。海拔约800多米,山高约150多米。 山顶大雾无痕,白云绕顶,风嚯嚯如梵声而得此名。峭壁叠韵,古木依斜,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从山脚盘绕直到山顶。 松竹碧翠,甲绿丰婉,白云缥渺,故有“灵岩叠翠”之美誉,为三穗县城八景之冠,在宋朝时,就以此山命名为“灵山县”。古人有诗云:“翠嶂重叠石嶙峋,僧竂禅院诵佛经。 香风飘逸梵铃响,浑如灵山拜世尊。”近代诗人周伯庸游永灵山也有诗云:叠翠灵岩万仞楼,苍茫烟树雨初收。 是谁描出天然画,赛过丹青第一流。站立永灵山山顶可以观看三穗县城全景风貌,观看南来北往的车辆穿梭不停,百里群峰尽收眼底。 半山腰上一座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气宇轩昂,有一种驾驶佛尘的感觉。山顶有一座佛殿叫“甘霖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山岭盘旋曲折,峭壁耸峙,俯瞰足下,是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那弯弯曲曲的幽曲小径,就象是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坡上,只要是你致生此地,却有自于一种空灵虚幻的境界。 相传有一年大旱,田坝龟裂,秧苗枯萎。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羊登山求雨,当日天降大雨,人们都觉得十分灵验,就改名为“雨灵山”。 因雨和永谐音,故“永灵山”。站在灵山之巅可看百里风光,青峰如岱,风吹来,有一种神仙欲醉的感觉,雅兴正浓时,挥笔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灵山舒穗渚,邀万里云来,跌宕群峰堪极目; 邛水付清樽,任千年客醉,逍遥一步可登天。 携一缕烟云任风吹乱我的思绪,遥望天边的云层,心间仿佛开出一朵灿烂的花,用相思凝成文字,写一首清词,放在存封的记忆里与同时光变老…… 灵山顶上,古时的大庙宇、高阁已经没了终影,晨钟暮鼓也随流水远去,再看看山顶门柱上写有这样一副对联: 永灵水秀,文武辈出源三穗; 甘霖钟瑟,佛光普照沐八方。 对联虽然写得没有深度,但也能看出这里的佛光普照,曾经的香火盛旺。 再往里面去,就是弥勒殿、观音殿,香火缭绕,有人在绕佛诵经。 这里是三穗县城最高处,四周茫茫,一望空阔无边。 天气晴朗之时,可一眼望到清江。永灵山东吸潇湘之水,西引滇沼之魂,南沐清江之秀,北温舞阳之灵,四野游目驰怀。 永灵山以石峭绝壁而远近闻名,站在灵山顶上,四处风景如画,焕然一新的三穗县城尽收眼底,看邛水流去,听锦瑟飞声,万里群峰游来,绵延不断。这里地灵人杰,古有诗人吟句,千古绝唱;有将军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文采浑然,古风犹存。 极目远眺,群山万木葱翠,有如一种站在白云上飘然的感觉,脚下是林径盘旋,举手沾青云满袖,张口可吞吐云烟,仿佛在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站在高处寻思古人,即兴时赋诗一首: 登高远望水连天,跃上灵山百步悬。 放眼神州观世界,挥毫翰海撰乾元。 云飘石径欺林瘦,风绕兰亭笑客颜。 游者不知何处去,文峰笔下正耕田。 我曾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里寻找,寻找过往骚客的足迹,寻找一段存封的故事,寻找一句对灵山的赞美,再找一段对灵山的千古注释,虽遗憾又庆幸,庆幸的是找到古人的诗句,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灵山的故事。 曾经的几多烟云,都与灵山参与了历史,也与灵山改变了历史,甚至开创了历史。茫茫风烟,滚滚尘云,灵山的儿女李元春笔墨一挥而中进士,李渐鸿开卷得举人,杨至成铁马一扬,中原逐鹿,成就多少英雄豪杰,就是灵山普渡,一时间,三穗天地动容,山河改色。 是灵山敲响了土匪的丧钟;让土匪在这里永远消失,是灵山还原了平静的河流,是灵山孕育了这座小城,是灵山为青年男女终成眷属,从此,这座高耸的孤山成为千古绝唱。因为这座山的灵气,多少学子在这里成就了梦想,多少人们也摆脱贫穷好梦圆成,从此,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足多彩,在不轻意间,因为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山、一条河而改变,灵山,就是一座改变命运的奇山。 灵山,聚天地之灵气,挽日月之光华,风景这边独好。灵山的女儿没有辜负您真诚的守望,没有辜负您翻开“益卷之书”、“奋精进之业”、“青云直上”深情的期待。 看吧,在永灵山脚下,一座新城的崛起,工业的繁荣,彩桥横跨在邛水河之上,文明县城引来八方游客,中国麻鸭之乡的盛名。母亲的怀里,将军的故里,一片火热的土地上,播种了多少希望,也收获了多少梦想,在甜蜜的歌声中,缱绻的爱情里,我们幸福,我们陶醉。 “空山锁雾醉人回,邛水晚霞带梦归,白云平铺千秋雪,轩窗锦瑟笛声飞”。今日的灵山之子,正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人间的奇迹。 永灵山,您从远古走来了,走得一路潇洒,在历史上刻下了丰碑;您又向未来奔去,一路航程,在天地间留下辉煌,无论时光的变幻,我们的心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