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送飞鸿楚天外”出自哪一首诗词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 宋 · 戴复古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着锦宫袍。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三椽可办愿卜隣,荷锸相随种瑶草。 2.唐诗人杜甫《偶题》一诗全文白话翻译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原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谢邺中奇 3.在山水画史上被称为南宗之祖的是谁王维 王维(701?——761)唐诗人、画家。唐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京。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晕,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存世的《雪溪图》、《写济南优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右丞集》。 4.中唐诗人有哪些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贬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 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 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 山水,称道隐远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主要诗人还 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 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算得上是 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5.隐于乡村间,偷得浮生半日闲“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是: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元素禅师主持该寺,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 唐诗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题诗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平时昏昏恶恶的,偶尔找那么一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很不错的。后来传说苏东坡给改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大多数时候,苏东坡说的对。 6.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的隐者隐士始祖:许由洗耳 巢父饮牛 据史料记载,许由和巢父都是尧时部落联盟里的知名人士,二人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因此在当时的部族里很受欢迎。 彼时尧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决定寻找一个继任者,继续领导部落联盟。 最初,尧选中的是巢父,不过没想到的是,巢父对于尧所禅让的王位丝毫不感兴趣,于是无奈之下,尧又去拜访了许由。 而许由认为自己的德才不如虞舜,又担心尧的儿子不服气,会因此引发内乱,祸及百姓,因此干脆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 而不甘心的尧又跑到了箕山找到了许由,并且提出,先让许由做九州的州长,许由觉得自己连王位尚且坚辞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 不过在洗耳的时候,许由遇到了同样隐居在此的巢父,当时巢父正带着自己的牛在溪边饮水,问起许由洗耳朵的原因,许由便原原本本的说了,不想巢父却很不高兴,对此《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意思是说,你许由虽然不接受王位,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 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 点评: 毫无疑问,许由和巢父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士始祖了,而有意思的是,两个人隐居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其实现在看起来,巢父的隐居情怀是要比许由略高的。”张剑峰表示,中国自古就有大隐、中隐和小隐的说法,而巢父的所为,显然已经有了“大隐”的味道。 济世隐士:鬼谷子和他的名仕弟子们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事实上,鬼谷子是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是其弟子,另外还有史料认为,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是显然他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因此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鬼谷子是允许他们出山拯救苍生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鬼谷子的弟子们一旦出山,往往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导致同门相残,比如说苏秦和张仪,一人主张合纵对抗秦国等大国,一人主张小国要联合起来奉秦国为尊以求自保,结果师兄弟二人时常周游列国互相拆台。 至于孙膑与庞涓,两人更是势同水火,庞涓设计挖去了孙膑的双膝,而孙膑则出“围魏救赵”的奇谋灭掉了庞涓。 点评: 鬼谷子身怀绝技,同时又有一颗济世之心,因此他愿意让徒弟们出山,去辅佐明君安邦定国平天下,帮助百姓们安居乐业。 可惜的是兵者,凶器也。弟子们虽然身怀绝技,却不能容同门师兄弟风光,反而使得天下又增刀兵之灾。 看来鬼谷子的弟子们虽然技艺学到手了,但是德行修为还差点啊。 郁闷隐士:被利用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 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据史料记载,商山四皓在秦末汉初时已经颇为有名,因此刘邦当初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是却被拒绝了。 后来汉王平定天下,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可惜后来太子平庸,而次子却才学出众,这也使得刘邦动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为了保住自己亲骨肉的太子地位,吕后想方设法的将商山四皓请来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见太子能够有商山四皓这样的知名隐士辅佐,又觉得太子一定有过人的地方,自此之后便不再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毫无疑问,商山四皓一出马,立刻让刘盈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变得稳如泰山,可见隐士的名气确实管用。 点评: 虽然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的位置,但是凡鸟终归是凡鸟,即使飞上枝头也变不成凤凰。虽然有四位名师,但是恐怕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吕后专政。 如果商山四皓地下有知,看到刘盈如此懦弱无能,只怕郁闷是免不了的了。 聪慧隐士:东汉严光,急流勇退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生于西汉末年,会稽余姚人。 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如果我们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史,就会发现,严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一样,刘秀能够平定叛乱建立东汉政权,与严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师法门学道,广交文人豪杰。 而刘秀也深知严光是贤良之才,因此屡屡下书召严光见面,并授严光为谏议大夫。然而无论刘秀如何恳求,严光却始终坚辞不受,最终得以隐居田园。 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在当时被视为清高,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对他赞赏备至。在范仲淹们看来,在群彦攀龙附凤、热衷争名夺利的世风下,严子陵功成不居的高风亮节,确能收到使“贪夫廉,懦夫立”的功效。 点评: 范仲淹是政治家,但是却不懂政治。在他看来,严光是清高的,实际上严光不是清高,而是聪明,他显然吸取了西汉初年韩信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