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常建

1.常建的诗歌特点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籍贯不详,生卒年和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

天宝中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

他的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

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 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这首古诗,的解释是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3.高中语文:古诗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

璇璇:你好。

你问:《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两个问题。 我把对这首诗的分析打出来供你参考。

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后,游历虞山兴福寺时所写的一首山水诗。诗人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状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境界,逃避社会现实的思想感情。

诗的开头两句以“清晨”、“初日”点出游寺的时间,以“古寺”、“高林”烘托幽深气象。接下四句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

竹林的曲径,草木深处的禅房;鸟性因山光而悦,人心对潭影而空,鸟悦心空,皆因景而生情。 并以曲径、禅房、山光、潭影塑造了一个幽深奇静、自然高远的境界。

尾联妙笔传神,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诗静态动人,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曲折委婉地流露了仕途失意的沉郁心情。 全市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作者以由外入内为贯穿线索,从入古寺、见高林、踏竹径到进禅房,经过写景与议论的第五、六两句,最后是聆听古刹的钟罄音,环境越转越静,逼真地描写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趣。全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4.常建的诗句有那些越多越好

题破山寺后群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马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磐音。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江上零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冷冷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送李十一尉临汉冷冷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燕居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沉。 塞上曲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昭君墓汉宫岂不死,异城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峨眉为枯骨。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吊王将军墓嫖姚北伐时,深入几千里。

战徐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奈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送陆擢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第。

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

殷勤叹邓凤,早食金琅歼。送李大都护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海头近初月,橱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漳州留别贤达不相识,偶然交已深。

宿帆谒郡佐,帐别依禅林。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泊舟呼胎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江行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

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乡园碧云外,兄弟禄江头。

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古意共作四首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资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高楼夜弹筝高楼百徐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工筝。山高猿秋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落菜长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写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塞下铁马胡裘出汉营,分废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通新华折,过在将军不在兵。顾法院胜景门闭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皎月殿中三度磐,水晶宫里一僧禅。岭猿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回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送宇文六花映垂杨汉水清,晓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戏题湖上湖上老人坐矾岛头,湖里挑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波际,不知何者吞香钩。吴故宫越女歌长君且听,芙蓉香满水边城。

岂知一日终非主,犹自如今有怨声。古意井底玉冰洞地明,玻由粮护青丝索。

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

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古兴轴转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冷冷怨金碧。石榴裙据峡蝶飞,见人不语梁峨眉。

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券当为谁。渔浦春至百草绿,胶泽闻鸽鹏。

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沤绽为缦袍,折麻为长缨。

荣誉失本真,怪人浮此生。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

扁舟与天际,独往难能名。造整十少府微风吹霜气,寒影明前除。

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鲤鱼在金盘,别鹤衰有徐。

心事则如此,请君开素书。海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晴天无纤翳,郊野浮春明。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

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瑞。

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

前溪通新月,聊取玉琴弹。张山人弹琴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

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闲斋卧病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

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童。闲梅照前产,明镜悲旧质。

同施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

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

辞君响沧海,烂漫从天涯。梦太白西岭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结守在星汉,宴林闭伍三。

格授覆徐翠,巾舄生片云。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瞑。

松峰引无影,石做清霞文。恬目缓舟趣,并心授马群。

春风又摇掉,潭岛花纷纷。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赢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

记亲拜孤家,移葬双陵前。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

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 碣石海北门,除寇惟朝鲜。

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

寸心渔阳兴,落回族等悬。西山一身为轻舟,。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这首古诗,的解释是什么

作者:常建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考证:【注解】: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2、万籁:一切声响。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韵译】: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44_36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