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 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 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 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 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 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 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 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 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 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 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 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 2.陈小春发长文唐诗宋词大多用粤语写是怎么回事简介:2月6日凌晨,香港演员陈小春用繁体字发布了一篇长微博为粤语叫屈,呼吁“保卫广东话”。 他说,前阵子和一个湖北妹子在饭局聊天,却被对方嫌弃“粤语没什么好学的”、“粤语没文化”。这令陈小春十分不满,于是他于今天凌晨1点多发表长文,罗列了“保卫广东话”的种种理由。 具体情况:陈小春说,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就是用粤语写的,所以用粤语才读的通顺。而普通话,是500年前北方蒙满胡语杂交变种出来的,比粤语单薄粗疏多了。 他还列举了苏轼、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例证粤语是传承中华古代文明的载体,说粤语没文化实在是丢人。陈小春这条长微博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其实,关于粤语到底是不是古汉语,一直以来争议就很大。看法 很多港人都认为唐代语言是粤语。 2012年,香港演员吴镇宇参加综艺《天天向上》时也这么说,还现场用粤语念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但用粤语念唐诗比较顺就能说唐代语言是粤语了?但这并非是说唐代的语言是粤语,因为现代粤语本身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偏于一隅的广东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没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北宋初年时,中原地区的汉语仍能基本保持汉唐语言,当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 知乎网友@紫杏更表示,原来“粤语差一票成普通话”还有其他各省的版本,比如,四川话也只差一票成普通话。网友评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粤语虽然保留了很多古汉语遗存,但不代表唐宋的语言就是粤语。 无论如何,陈小春呼吁保卫广东话虽无可厚非,但粤语是不是真的就高人一等呢?我国各地的方言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值得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 3.读诗词,用闽南话 ,粤语,普通话,那个更好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普通话诗词就在用诗词来读,粤语诗句就要用广州话来读。没有好与不好。 粤语本身有粤语的特色,有广州话的韵味。要是翻译成普通话的读音就失去了原味,不好听,会另人听得不舒服,难以接受。 例: 饮水---------喝水 吃饭---------食饭 乜嘢--------什么 晏昼 ------下午 倾偈-------说话 潜水-------汆水 赚钱-------揾钱 睡觉-------瞓觉 揾苦嚟辛---------自找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