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没有关于过云顶诗句由来

1.关于潍坊青州云门山的古诗,如果有,请详述(诗名、作者、朝代、

登大云顶

年代:【宋】 作者:【黄庶】

区区霸迹欲知小,试绝大云孤顶看。

老僧指我日上处,镜面泻出黄金盘。

游云门山

年代:【宋】 作者:【黄庶】

南山州之屏,四时改颜色。日夕太守宴,供帐减缯帛。

更求秉烛饮,图写在四壁。烟云时藏埋,景好疑爱惜

我官府中尘,喜与山相识。泉石未还往,愧负苦逋责。

秋风复杖屦,持酒穷胜僻。莓苔转苍崖,郡国在几席。

废兴赋飞鸟,牛羊自朝夕。风物摹大句,才薄徒噤嘿。

唯作酩酊归,山月吐半璧。沉吟又慰喜,三友添饮客。

云门山投龙诗

年代:【唐】 作者:【赵居贞】 体裁:【五古】

晓登云门山,直上一千尺。绝顶弥孤耸,盘途几倾窄。

前对竖裂峰,下临削成壁。阳巘灵芝秀,阴崖半天赤。

大壑静不波,渺溟无际极。是时雪初霁,冱寒水更积。

披展送龙仪,宁安服狐白。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升,五域□□觌。帟幕翠微亘,机茵丹洞辟。

祝起鸣天鼓,拜传端素册。霞间朱绂萦,岚际黄裳襞。

玉策奉诚信,仙佩俟奔驿。香气入岫门,瑞云出岩石。

至诚必招感,大福旋来格。空中忽神言,帝寿万千百。

2.有没有描写鲁山的诗句

(第一首)

造化由来能用笔,平川散尽落明珠。

春归草浅连天碧,雨过云闲起地乌。

才访孙郎会仙洞,又携妻女上危途。

当年鹿饮成诗处,西望山城见我厨。

------

(第二首)

峻岭石崇无数座,中间砥柱刺苍天。

明阳斜照峦遮影,青霭横飘谷漫烟。

亘古美华仙海岛,如今神妙道山川。

首额高挺思航路,历尽沧桑念远船。

------

(第三首)

遗址经年古木葱,荒台芳草隐琴声。

韵娇艺苑文朋聚,德感黎民善政兴。

龙凤朝堂夸爱吏,故园勋柱刻贤名。

现官倘若皆如此,天下何愁不晏清。

------

(第四首)

又见孤鸿别故乡,悲声万里入苍茫。

远山默默飞云渡,秋水绵绵桂叶霜。

皓首穷经家国事,安身立命劲帆扬。

葱茏可待明春露,指隙光阴愁断肠。

------

(第五首)

先师儒学孝章刊。论语书文礼节宽。

而立初明慈母苦,添年感悟父何安?

养儿顿觉娘恩大,育女深知先辈寒。

尽意温言尊左右,祈求康健满堂欢。

3.有没有关于云的诗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深不知处 云破月来花弄影 缺月如钩,微云半掩 依稀往梦幻如真 泪湿千里云 唐代来皓的七绝《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大风起兮 云飞扬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除却巫山不是云。 云树绕堤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平调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上见于李白诗歌中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以上见于杜甫诗歌中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王维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王之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 >>>>>>>>>>>>>>>>>>>>>>>>>>>>>>>>>>>>>杜牧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 崔颢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蝶恋花》 晏几道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晏殊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晏殊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眉妩 新月王沂孙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 吴文英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庆宫春》 姜 夔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祝英台近》 吴文英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 恨难说。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张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飞 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贺新郎》 叶梦得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满庭芳》 秦 够了没? 。

4.古诗的由来,古诗的来历

“诗”在中国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但“古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时代。

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诗歌都可以称为“古诗”。 起源显然在中国,具体地点很难考究。

先来了解一下古诗(旧体诗): 关于旧体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体非格律诗,或古体诗,亦叫古风。比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等,这样的诗都是非格律诗,也就是古风。

另一类就是旧体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每句字数或五字,或七字,简称五言、七言。一首诗四句或八句,四句的叫绝句,八句的叫律诗。

在一首诗中,每一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有其严格规定,而且在规定为八句的那种格律诗中,还严格要求中间四句对仗。 在旧体格律诗正式形成的唐代以前,我国的古典诗歌的形式,是非格律体。

例如《诗经》,就是以四言为主,最经典的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估计大家多少都知道,这就是《诗经》的主要特色。但《诗经》中也有一言到九言的杂言诗,每一首诗的字数,平仄,韵脚等,都无什么规定;《楚辞》呢,多用4、6、8言,句数也没有一定,例如屈子的《离骚》、《九歌》等,基本上都是用的四、六、八言;汉魏时代的《乐府》和南北朝的各家诗,有五言和七言,有的是两者兼用;这期间,开始产生了稍微有点格律的新体诗,就是“永明体”,比如类似绝句的五言四句的小诗,这种类似于绝句形式的小诗就是古绝。

同时也有五言八句的近体,但这种新体诗格律不严,完全和格律的几乎没有,形式上也只限于五言,跟唐代锁定型下来的格律诗还不是一回事。只能说,古绝的出现,开始使非格律诗开始向格律诗过度。

旧体格律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首先,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又是方块字,容易形成对偶,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出现过不少的对偶句。到了齐梁时代,骈体文开始盛行,促使作者们已经注意形式,自觉的强调运用对偶,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要求诗中适当的运用对偶句,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对偶,正是后来形成旧体格律诗的因素之一。 其次,汉语的声调,到中古时代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齐永明末期,沈约等人概括出了“四声说”。并根据诗歌要求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特点,经过实践摸索,总结出诗歌必须”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的原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诗歌必须在每一句的五个字中,声调要有差异(就是要求有平仄之分),上下两句之间,音律不能一样。发展到唐代,正式提出了”八病“说,这就为后来旧体诗的平仄律打下了基础。

从”四声”到“八病”说盛行之后,再把四声二元化,分为平(平)、仄(上、去、入)两大类,既有了平仄的概念,又逐步总结出每句诗的平仄应有变化,每句诗与每句诗之间的平仄也应有变化的“调平仄术”和连接律联的“粘法”,同时,又发现每句诗用五、七字比用四、六字更富于音乐美,节奏也更加有变化。在一首诗中,骈句与散句兼用,又能显示出语言的错综美。

就这样,从永明体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唐代,律诗达到了严格精密的阶段,终于把旧体格律诗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应该指出,旧体格律诗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根据汉语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并不是由什么人硬造出来的。

因此,一经产生之后,即具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连绵一千多年,直到今天。这都足以说明,旧体格律诗(包括词曲)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我们的民族风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才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成就。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