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春节的古诗有哪些快《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2.关于春节的古诗关于春节的古诗,现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关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陆游的七绝《除夜雪》,写的也是除夕夜守岁迎春节: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 赵丽宏 3.表示迎接春节的诗句『 有关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s?wd=%D3%D0%B9%D8%B4%BA%BD%DA%B5%C4%CA%AB%BE%E4&lm=0&si=&rn=10&tn=baidusite&ie=gb2312&ct=0&cl=3&f=1&rsp=3 元宵节的诗句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4.关于春节的诗词多一点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拜年》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迎春歌》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5.描写年末的诗句浓墨重彩春节诗 中国金坛新闻网 发表日期:2005年2月19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 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 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节抒发情怀,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狱中度过春节,他慷慨高歌:“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时刻心系禁锢。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过除夕,当夜心潮起伏,难以入眠,赋诗道:“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意境豪雄悲壮,读来令人振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节赋诗。**的“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赏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遥祝延安景物华”;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无疑是对祖国的美好礼赞。 还有: 。 6.有关春节的诗句年代:宋 作者: 陆游《己未新岁》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年代:宋 作者: 李思衍《元日》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坐困庚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年代:唐 作者: 张说《岳州守岁二首》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年代:宋 作者: 晁补之《失调名》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年代:宋 作者: 史浩《喜迁莺》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伴.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年代:宋 作者: 李处全《玉楼春》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年代:宋 作者: 孙惟信《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鹧鸪天》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巾未堕,笑重整.他年不信东风冷.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漫说沈香亭羯鼓,自著锦袍吟凭.待吹彻、玉箫人醒.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歌此曲,休辞饮.年代:元 作者: 邵亨贞《恋绣衾 辛丑元日》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年代:元 作者: 王寂《转调蹋莎行 元旦》爆竹庭前,树桃门右.香汤□浴罢、五更后.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萱堂次第了,相为寿.改岁宜新,应时纳祐.从今诸事愿、胜如旧.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休辞最后馀、酴酥酒.年代:宋 作者: 陆游《丁酉除夕》浮生过五十,光景如飞鸿;寒暑俛仰间,四序忽已终.殊方感漂泊,晚境嗟龙锺.桃符舆爆竹,嬾复随儿童.不寐非守岁,燕坐夜过中.气定神自凝,海日何曈曨.岂惟三彭逃,坐觉六人空.徂年勿惆怅,阅事方无穷.年代:宋 作者: 陈与义《除夜二首》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年代:元 作者: 高士谈《庚戌元日》旧日屠苏饮最先,而今追想尚依然.故人对酒且千里,春色惊心又一年.习俗天涯同爆竹,风光塞外只寒烟.残年无复功名望,志在苏君二顷田.年代:宋 作者: 苏辙《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须发亦无光.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年代:宋 作者: 陈天麟《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旧饮屠苏.暗中石火频过眼,忙裹银丝欲上须.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年代:宋 作者: 邓深《除夕把酒》爆竹惊今夕,屠苏荐诘朝.去来时转眼,新旧岁中腰.立地符先钉,倚门钱未烧.土人珍裂饼,聊以荐金蕉.年代:宋 作者: 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十首》穷巷闲门本閴然,强将爆竹聒阶前.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口不两匙休足縠,身能几屐莫言钱.扫除一室空诸有,庞老家人总解禅.年代:宋 作者: 葛起耕《除夕》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年代:宋 作者: 李洪《元日》元日欢情客里稀,追陪人事强开眉.不知爆竹催年去,但怪屠苏到我迟.梅蘂欲撩东阁兴,宦情终愧北山移.未甘直道犹萧索,詹尹何辞为拂龟.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岁除二首》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独有龙钟叟,凄凉感岁华.年代:宋 作者: 舒邦佐《和洪龟父岁暮韵》两鬓点秋霜,黑白交相互.倒指数行年,如日斜岁暮.始污千佛经,颇叹儒冠误.夜声喧爆竹,晓炬惊鸦树.又是一年新,三百六十度.年代:宋 作者: 苏辙《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 7.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拜 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