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八仙有关的古诗句

1.有关八仙过海的诗句有哪些

咏八仙

一、钟离权

传谓先生乃汉人,曾膺败阵大将军。

夜来偶入东王府,从此逍遥出世尘。

二、吕洞宾

黄粱梦觉便回头,负剑长吟四海游。

遍与人间留佳话,那堪野史记风流。

三、铁拐李

仙君姓李本名玄,蓬累成真不改颜。

自腿难医犹卖药,枉然时叹度人难。

四、张果老

相传君是老蝠精,纸剪白驴如意行。

一自武皇识破后,不知何处隐仙踪。

五、韩湘子

原是昌黎一子侄,终南悟道度叔迟。

若非书载兰关雪,湮没仙名总不知。

六、曹国舅

别却皇亲谢却官,慨然访道入南山。

为彰天界人平等,依旧朝服伴众仙。

七、蓝采和

疏放如君古意多,醉敲檀板唱玄歌。

金钱委地浑无睹,待会仙俦踏碧波。

八、何仙姑

十三童女便逢真,细算诸缘有宿因。

他日瑶池谒王母,一封长做散仙人。

俗话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有关诗句

李铁拐杖壶斟酒 钟离蒲扇汉风凉

国舅双板曹不平 国老骑驴张欲睡

洞宾长剑吕斩浪 湘子韩丝曲悠扬

采和提篮花迎春 仙姑采莲荷飞舞

游戏人间醉卧松 大肚能容笑可掬

快板欢唱太平世 抱筒北坐南山行

舞剑生风震奸邪 笛声悦耳绕桃源

竹篮花香却忧烦 莲心苦药莲藕甜

轻抚琴瑟歌尽欢 劲弹琵琶曲悠扬

醉酒月下诗几篇 舞剑青天斩无边

2.有关八仙的诗词

咏八仙一、钟离权传谓先生乃汉人,曾膺败阵大将军。

夜来偶入东王府,从此逍遥出世尘。二、吕洞宾黄粱梦觉便回头,负剑长吟四海游。

遍与人间留佳话,那堪野史记风流。三、铁拐李仙君姓李本名玄,蓬累成真不改颜。

自腿难医犹卖药,枉然时叹度人难。四、张果老相传君是老蝠精,纸剪白驴如意行。

一自武皇识破后,不知何处隐仙踪。五、韩湘子原是昌黎一子侄,终南悟道度叔迟。

若非书载兰关雪,湮没仙名总不知。六、曹国舅别却皇亲谢却官,慨然访道入南山。

为彰天界人平等,依旧朝服伴众仙。七、蓝采和疏放如君古意多,醉敲檀板唱玄歌。

金钱委地浑无睹,待会仙俦踏碧波。八、何仙姑十三童女便逢真,细算诸缘有宿因。

他日瑶池谒王母,一封长做散仙人。李铁拐杖壶斟酒 钟离蒲扇汉风凉国舅双板曹不平 国老骑驴张欲睡洞宾长剑吕斩浪 湘子韩丝曲悠扬 采和提篮花迎春 仙姑采莲荷飞舞游戏人间醉卧松 大肚能容笑可掬快板欢唱太平世 抱筒北坐南山行舞剑生风震奸邪 笛声悦耳绕桃源竹篮花香却忧烦 莲心苦药莲藕甜轻抚琴瑟歌尽欢 劲弹琵琶曲悠扬醉酒月下诗几篇 舞剑青天斩无边。

3.饮中八仙的诗句

饮中八仙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4.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诗句和李白关于写剑的诗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1。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2。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3。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4。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5。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7。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8。

1.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他在长安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醉态。

2.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3.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八月为左丞相,五载(746)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衔杯:贪酒。圣:酒的代称。《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尚书郎徐邈酒醉,校事赵达来问事,邈言"中圣人"。达复告曹操,操怒,鲜于辅解释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李适之罢相后,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化用李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4.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觞:大酒杯。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5.苏晋:开元间进土,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6.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地,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7.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关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8.焦遂:布农之士,事迹不详。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全是追叙。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比李白大41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唐宋诗醇》引李因笃语:"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份自现,风雅中司马太史也。"《杜诗镜铨》引李子德语:"似颂似赞,只一二语,可得其人生平。"

5.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诗句和李白关于写剑的诗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1。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2。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3。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4。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5。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7。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8。1.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

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他在长安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痛饮。

这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井底。

这是夸张地形容其醉态。2.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

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

麴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

故名酒泉。3.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八月为左丞相,五载(746)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

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

衔杯:贪酒。圣:酒的代称。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尚书郎徐邈酒醉,校事赵达来问事,邈言"中圣人"。达复告曹操,操怒,鲜于辅解释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李适之罢相后,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化用李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4.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觞:大酒杯。

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5.苏晋:开元间进土,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

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

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6.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

《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地,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

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7.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

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关濡墨而书。

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8.焦遂:布农之士,事迹不详。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

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全是追叙。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

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比李白大41岁),所以放在第一位。

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唐宋诗醇》引李因笃语:"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份自现,风雅中司马太史也。"《杜诗镜铨》引李子德语:"似颂似赞,只一二语,可得其人生平。

"没上面的多,O(∩_∩)O,望采纳!李白(公元701—762)不仅是唐代的有名的大诗人,而且精通剑术,他生平总是“剑不离身,身不离剑”。“宣和书谱”中曾说他“卯岁知通书,及长好击剑,落落不羁束”。

他自幼跟随父亲李客学剑,十五岁就能练一手好剑术,据“五月东鲁行答上翁”中说他三十五岁时“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李白常常是“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如果遇到酒酣或有感慨时,李白则更是浪漫,“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而一旦吃醉了酒,李白便是“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什么也不管了。 剑代表诗人的精神和理想,寄托着诗人的抱负。

“长剑一杯酒,男儿放寸心”。李白正是这样来理解剑的。

因此,他要像鲁仲连、诸葛亮、谢安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勋的愿望,常常是通过剑来反映的,“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同样,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或波折时,也常以剑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例如,当李白的心情异常沉痛和苦闷的时候,吟诵的就是“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孤剑谁托,悲歌自怜”。当李白表示对当朝弄权奸臣的痛恨和对政治感到寒心时,写出的则是“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绝唱。

6.谁看懂下面 八仙过海的诗句的解释 谢谢 急用 最重要是何仙姑的 谢谢

这几首诗其实就是在讲述八仙的成仙机缘和特点等等方面。

第一首,钟离权:听说这位先生是汉人,曾经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有一天夜里误入东华帝君的府邸,从此就逍遥行走于尘世中。这里是讲述是汉钟离的故事,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

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

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

第二首,吕洞宾:经由黄粱一梦之后,获得顿悟,从此潇洒地背负一把剑四海云游,在人间留下很多美谈佳话,哪管野史上所记的那些风流韵事。这里是讲述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

所以关于他的野史也很多。第三首,铁拐李:这位仙君姓李名玄,就算是拥有了无上的道法也没改变容貌,自己的腿没办法医治还到处卖药,当发现自己卖药的出发点被歪曲之后,只能感叹度化别人太难。

这里是讲述铁拐李的故事,铁拐李原名李玄,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

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曾经点拨江湖游医,传授他“狗皮膏药”的制法,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第四首:张果老:相传张果老是一只老蝠精,用纸剪了一头白驴四处云游,有一天被武皇识破行踪后,从此就难以寻觅他的仙踪。

这里是讲述张果老的故事,张果老是唐代武后、玄宗时代的一个名气很大的道士,人们对他的尊称,也是他模样长得老,显得岁数大。唐玄宗曾向一个自称天上、地下全知的道士叶静能问及张果老的来历时,叶回答说:“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的蝙蝠精。”

张果老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武则天曾派入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

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

第五首,韩湘子:韩湘子本是韩愈的一个侄孙,在终南山悟道之后想来度化自己的叔叔,却怎么也办不到,若不是韩愈的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所提到的蓝关雪,仙名就会被埋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这里是讲述韩湘子的故事,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

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六首,曹国舅:告别身在皇室的亲人,辞去官位,修身养性进山访道,为了彰显天界人人平等,依旧穿着官服伴随众位仙家。这里是讲述曹国舅的故事,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

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后被包拯正法,曹国舅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

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

第七首,蓝采和:像蓝采和一样遵循自然豪放不羁的人自古以来有很多,他经常手持大拍板,在闹市行乞,乘醉而歌,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等到遇见仙友就脚踩碧波似的仙云飞升了。

这里是讲述蓝采和的故事,蓝采和,不知那里人。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

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每次在大街,手持大拍版,长三尺余。

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

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

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

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第八首,何仙姑:还是一个十三岁女孩子的时候就遇见了仙人,仔细想想这里边都有宿命的因缘,等到去到瑶池谒见王母时,接受敕封,从此成了天地间逍遥的散仙。

7.关于"八仙"的其他成语,俗语或歇后语(选其中一个 写2句)

八仙聚会--神聊

张果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传说中的八仙—— 各有千秋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过海——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醉酒,神魂颠倒

八仙过海

饮中八仙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桌缺只脚——摆不平

八仙桌上摆夜壶——不是个(家)伙;不是个成就(盛酒)的家伙

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传说中的八仙——各有千秋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醉酒,神魂颠倒

寿星卖了张果老——倚(以)老卖老

张果老倒骑驴——背道而驰;不见畜牲面;往后看

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拜佛走进吕祖(吕洞宾)庙——走错了门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打摆子——占先(颤仙)

吕洞宾讲故事——神话

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拉着何仙姑叫舅妈——五百年前是一家

铁拐李背何仙姑——将就

张天师戏何仙姑——两厢情愿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吹,一个捧;你吹我捧

铁拐李摆摊——蹩脚货

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啥药

铁拐李的脚杆——长短不齐;高的高来低的低

铁拐李的脚杆子——高低不平(比喻程度不一样)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医不好自己的病(比喻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铁拐李看月亮——上不正,下参羡

铁拐李落难卖跌打药——总会碰到识货人

铁拐李卖跌打药——货真价实

铁拐李跳舞——摆不平

铁拐李走独木桥——够戗(够受的);走险

铁拐李走路——一摇三摆

韩湘子吹箫——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韩湘子出家——一去永不回;一去不复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