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暮春宋词

1.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

1、暮春归故山草堂:描写暮春景象;表达的感情是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踏莎行:描写初春景象;表达的是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游子怀乡之情,下片写闺中人忆念之情.2、采用了借景抒情和想象的写法.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2.宋词中的暮春

1【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

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

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

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

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

得知消息。

尽素如今何处也,

绿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

平芜碧。

出处;南宋-辛弃疾

3.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 《满江红·暮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实为佳作。

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原文】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2。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3。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4。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5。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6。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8。

【注释】 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谩,作空、徒解。

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

平芜:平原、原野。【白话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创作背景】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赏析】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

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

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

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

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

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

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

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

“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

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

“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

“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

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

4.关于“春暮 ”的诗词

暮春:

暮春对花

【唐】崔橹

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马上行人莫回首,断君肠是欲残时。

暮春感怀

【唐】戴叔伦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暮春

【唐】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暮春早起

【唐】顾非熊

柳梢暗露滴清晨,帘下偏惊独起人。

鶗鴂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

暮春怀故人

【唐】李中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

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

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久雨作

【唐】齐己

积雨向春阴,冥冥独院深。已无花落地,空有竹藏禽。

檐溜声何暴,邻僧影亦沈。谁知力耕者,桑麦最关心。

暮春野望寄钱起

【唐】司空曙

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无复少年意,空馀华发新。

青原高见水,白社静逢人。寄谢南宫客,轩车不可亲。

陌上暮春

【唐】武元衡

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

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暮春书事

【唐】姚合

巷少芳菲,苍苔一径微。酒醒闻客别,年长送春归。

宿愿眠云峤,浮名系锁闱。未因丞相庇,难得脱朝衣。

暮春述怀

【唐】殷尧藩

为客山南二十年,愁来怳近落花天。

阴云带雨连山脊,湿气成岚滴树巅。

邻屋有声敲石火,野禽无语避茶烟。

此时若遇孙阳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暮春即事

【唐】鱼玄机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早春: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唐】杜牧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唐】白居易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

晴薰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雪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