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蒙古包的诗句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译文: 平原上的野草一片葱茏茂盛,年年一枯一生,野火也烧不尽它,等来年春风一吹,又纷纷萌生出来。野草远远地一直延伸到古道,青翠的山峦将荒城连接在一起。又要送朋友远行了,满目的青草也充满了离别之情。 下面的是网友原创诗句: 卜算子·青海湖草原 半绿草秋黄,遥望铺天际。 风送牛羊时几声,蝶度幽丛里。 千秋岁·塞外草原 塞烟边外。驱马跑无际。天极处,山峦叠,闲云行几朵。毡幄联鳞次。青翠遍、道弯指帐蹄痕碎。 广阔胸怀事。悠久英雄地。峰火熄。胡笳起。茹毛逐水草。衣皮寒流徙。过去也、眨眸复看容颜改。 2.描写“蒙古包”的诗句有哪些1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3《过蒙古诸部落》 清 乾隆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 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4 《病阿速(阿速,蒙古别号也)》 明 袁凯 杭州阿速病可伤,况复四体多金创。 口粮开除但乞丐,终日哀鸣行路傍。 自言家在云中住,兄弟既死惟爹娘。 往年江南妖贼反,圣旨差我随平章。 同行二千五百辈,辈辈选用皆精强。 孰知江南风土异,不比中原尽平地。 中原地平好驰逐,一人腾骧万人废。 江南地卑山林密,泥深马滑无由立。 角弓着雨软如绵,咫尺相看不能射。 九月十月岁云莫,贼兵突入观音渡。 平章脱身向东去,太半尽死无人顾。 我幸不死病已危,丞相被逐无依归。 异乡此日谁相慰,只似天边孤雁飞。 5《内蒙东部纪游 陈旗草原二首之一》 现代 老舍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3.描写“蒙古包”的句子1.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2. 突然,蒙古包的门被撞开了,一个身穿草绿色长袍,腰间像大人一样宽宽地扎着红绸腰带的七八岁的男孩,骑着一根长长的柳条子,身上还挂着马枪、弓箭,横冲直撞地跑进来…… 3. 万树园内不施土木,而按蒙古族的风俗设蒙古包数座。 4. 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5.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 6. 蒙古包的顶端有个大洞,除了可以排出火烟,还能引进阳光。 7. 在城区以东的蒙古包区,温度已然在零度以下。多尔修仁白天拉着马车兜客,晚上则出售柴火煤炭。他每年夏天还要回到阿勒坦布拉格附近的大草原,照料牲口。 8. 他们住蒙古包,穿蒙古袍,说蒙古话,也过着蒙古游牧生活。 9. 这里建有多顶蒙古包,设备齐全,可为客人提供住宿服务。 10. 朝阳区蒙古包,北京和睦家医院,朝阳区将台路2号。 11. 众所周知,一个富有的牧民,意味着为他的蒙古包配备一个卫星天线和一个太能能面板,并拥有一辆摩托车。 12. 牧民以肉,奶制品和面,多住圆形蒙古包,农区多住砖瓦房。 13.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14.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15.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4.【形容草原美的诗句】茫茫暮色罩荒郊,叠嶂层峦峰亦高.绿野连绵覆黄土,银帷散现落山腰.为何草茂牛羊少,岂能只留马一条.似有声声笛入耳,主人可在蒙古包?蓝天白云雾涛涛,远山苍翠风嚎嚎.蒙包稳稳驻山脚,秋水绿绿鱼儿跳.无垠高原草青青,匹马只羊静悄悄.朝霞熠熠耀大地,秋风徐徐掀心潮.云山草水连一片,地旷天高静悄悄.蒙包远离人闲卧,牛羊自牧马逍遥.清晨放歌云霄上,近晚飞霞鸟回巢.马背民族怡然乐,英雄远祖是天骄.草原梦醒静悄悄,山外有山竞比高.欲问牧人今何在?早发集市去购销.千年牧场换新貌,有志岂安蒙古包?天地广阔任劲闯,飞离马背更逍遥.美丽舒适蒙古包,夏凉冬暖甚逍遥.牧民有志改天地,富裕仍留蒙古包.。 5.形容蒙古包的句子1、看到您那汗津津的马儿,知道您从远方来;客人来自天山外,草原把我们连起来。请喝这杯马奶酒,奶酒杯杯表胸怀;都说客人酒量好,我们想同您赛一赛。听着这歌儿,你能不喝?看着那一张张真诚而热情的笑脸,还能有什么理由拒绝和推脱的吗? 2、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 3、圆圆的淖尔,孕育着蒙古包倦倦的倒影。屏气息声的夜,用黑茸茸的羽毛搂着……月亮点起烛火,也在静静地加温呢!啊,带着一弯袅袅炊烟,啄破凝固的梦——早晨,蹒跚在牛的蹄印里。那闪烁着彩色袍裙的乳香,湿漉漉地哺育着这个雏儿……终于,披上霞,牵着歌,爬上风力提水机的风车,把住小四轮拖拉机的方向盘……嬉戏了一阵儿,又跨上骏马,赶着畜群;山坡、草滩、花簇、树荫,都留下她的芳踪倩影。 6.描写“蒙古包”的句子1.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2. 突然,蒙古包的门被撞开了,一个身穿草绿色长袍,腰间像大人一样宽宽地扎着红绸腰带的七八岁的男孩,骑着一根长长的柳条子,身上还挂着马枪、弓箭,横冲直撞地跑进来…… 3. 万树园内不施土木,而按蒙古族的风俗设蒙古包数座。 4. 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5.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 6. 蒙古包的顶端有个大洞,除了可以排出火烟,还能引进阳光。 7. 在城区以东的蒙古包区,温度已然在零度以下。多尔修仁白天拉着马车兜客,晚上则出售柴火煤炭。 他每年夏天还要回到阿勒坦布拉格附近的大草原,照料牲口。 8. 他们住蒙古包,穿蒙古袍,说蒙古话,也过着蒙古游牧生活。 9. 这里建有多顶蒙古包,设备齐全,可为客人提供住宿服务。 10. 朝阳区蒙古包,北京和睦家医院,朝阳区将台路2号。 11. 众所周知,一个富有的牧民,意味着为他的蒙古包配备一个卫星天线和一个太能能面板,并拥有一辆摩托车。 12. 牧民以肉,奶制品和面,多住圆形蒙古包,农区多住砖瓦房。 13.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 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14.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 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15.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