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唐诗以

1.介绍一下中唐诗总体情况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高?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2.什么是唐诗中“以汉代唐”的艺术手法

借用前朝某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隐喻、指代当朝的人事,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

诗人基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巧妙地将非眼前之时空、非现实之事况的内容熔铸于诗作之中。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则是唐诗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以汉代唐,在人物方面是上至皇帝,下及将相兵士皆有。像白居易的脍炙人口的长诗《长恨歌》,全诗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开宗明义第一句却是“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本为汉武帝刘彻,诗人说汉武帝“一心要想寻找美女”,实际上是指唐玄宗李隆基的所作所为。

还有像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和《秋兴八首》中的“武帝旌旗在眼中”,其“武皇”、“武帝”原都是指汉武帝,都被诗人借用来指称唐玄宗。 诗人们在叙写唐代将领时,常提及汉时的著名将领李广。

刘禹锡的《平蔡州》,叙写了李愬攻下蔡州生擒叛将吴元济的故事。“汉家飞将下天来,马棰一挥门洞开”,这里的“汉家飞将”就是西汉时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诗人以此指称李愬。

王昌龄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把能保卫边塞安宁的唐代将领统称为“龙城飞将”李广。高适在《燕歌行》中,则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诗句,借赞叹汉代名将李广,以讽刺当时不体恤兵士的唐代将领。

至于泛泛地用“汉兵”、“汉将”、“汉军”等来指称唐代的将士,唐诗中就更为普遍了。柳宗元《古东门行》中“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其中的三十六将军,原来指的是汉景帝当年派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将军攻击吴楚一事,这里诗人用它来指唐宪宗调兵遣将规模之大。

唐代边塞诗人的诗作中则常出现以汉兵、汉将指代唐兵、唐将的诗句,像高适《燕歌行》中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等即是。 另外,唐诗中又常用刘汉王朝与北方“匈奴”的战事来指称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的冲突。

像王维的《塞上作》,全诗借汉朝与匈奴的对抗来指说唐朝对吐蕃的斗争。张籍在《征妇怨》中反映唐代战争的残酷,也有“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的诗句。

王昌龄《从军行》中“不破楼兰终不远”,描写的是唐代将士在战场上的情况,而“楼兰”却是汉时西域少数民族的政权。岑参的诗作中也有“前年斩楼兰,去年平月支”的述说,其中的“月支”与“楼兰”用法完全一样。

还有“单于”,本为汉代北方匈奴的首领,唐诗中也常用来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高适《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说匈奴的军队已开到了狼山,实际上是说唐代北方的契丹已打到了狼山。

李欣的《古从军行》,咏的是汉史,讽刺的却是唐代轻启战争,致使将士生命涂炭的统治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说无数战士的生命所换来的只是向汉家王朝进贡葡萄--借汉代的故事来说明唐代穷兵黩武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

用汉代某些建筑的名称来指称唐代的建筑,是以汉代唐的又一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所提到的“太液池”、“未央官”、“椒房”、“鸿都门”、“昭阳殿”都是汉朝宫苑之名,诗人都借用来指称唐朝的池苑和宫殿。

王昌龄《少年行》中的“长杨”、“建章”,杜牧《早雁》中提到的“长门”,也均为借汉代唐的宫名。 唐诗中以汉代唐如此之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就唐代诗人自身而言,本朝人叙写本朝事是有诸多不便的。在我国古代,下笔行文时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称其名,而必须用其它方法称呼。

这种严格的“避讳”,使得诗人不便直陈其事,而讽刺、暴露一类的诗篇则更不能指名道姓直述胸臆了。所以诗人们就采用了明说汉实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时空的联想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诗中写汉是虚,诗外之意指唐才是实的。

那么,唐诗中为何又多以汉来代唐,甚至把那些并非汉、唐相关相联的事物也冠之以“汉”?像“汉使亦来稀”、“能兼汉月照银山”中的“汉使”、“汉月”等。这是由于,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秦王朝首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帝制,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蓬勃发展,则是汉代才有的情况。

汉代(尤其是西汉)的强盛,不仅当时威振四方,而且影响久远。我们仅从中国的语言文字等自汉代始被冠以汉字、汉文、汉语之称,并传诸后世,就足可见汉代威名影响之大。

而从汉代至唐代,其间虽有数百年之久,但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年月,社会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直到唐朝,中华民族才又开始真正统一强盛起来。唐代的人自己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实力。

回顾历史,唐代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前朝能与唐代相类比的只有威名久远的汉朝。史实也证明了唐代人的这种自负是有一定道理的——汉、唐两朝尽管相距数百年,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并齐名于世界。

所以,“唐遵汉法”既是唐王朝统治者建立、巩固其封建帝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唐代人常常以汉代唐的重要原因。

3.唐诗中以六朝为题材的有哪些

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因其都建都于建康,即南京,史称六朝。

有关六朝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而且直接在一首诗里写六个朝代的不多,大都是取其一二,最有名的不得不说刘禹锡。

他的七绝组诗《金陵五题》有几首非常有名

刘禹锡七绝组诗《金陵五题》

金陵五题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陵五题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金陵五题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金陵五题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除这五首外,他的西塞山怀古也很有名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此外杜牧的江南春也是广为传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为什么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就唐代诗人自身而言,本朝人叙写本朝事是有诸多不便的。在我国古代,下笔行文时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称其名,而必须用其它方法称呼.所以诗人们就采用了明说汉实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时空的联想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诗中写汉是虚,诗外之意指唐才是实的。

而,唐诗中多以汉代唐,这是由于,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秦王朝首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帝制,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蓬勃发展,则是汉代才有的情况。唐代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前朝能与唐代相类比的只有威名久远的汉朝。唐代人的这种自负是有一定道理的——汉、唐两朝尽管相距数百年,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并齐名于世界。所以,“唐遵汉法”既是唐王朝统治者建立、巩固其封建帝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唐代人常常以汉代唐的重要原因。

5.唐诗以时而论,有初、盛、中、晚之别,试简述其在各个时期的特征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还是笼罩在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出现于贞观诗坛后期的上官仪,就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然而在当时,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首先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其次,他们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这是中唐诗的特点晚唐诗的风格特点:浓厚的感伤气氛,流行追随前人诗风的小家数,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体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虽然不是原创,但是收集起来也很难,满意请采纳吧

你只需要把初唐诗特点压缩一点就行了,盛唐,中唐,晚唐时期的特点已经很简短的了

6.以“古诗中的

古诗中的世界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简单的古诗,我也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致,学得津津有味。入学前已经学会了好多首古诗,人人都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后来,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听着“无边落木萧萧下”,又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捧一本《古代优秀诗文选》,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一边品着冒着热气的绿茶,仿佛也身临其境了。

也许真是遗传的缘故,我从小便受了妈妈的熏陶,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读《古代优秀诗文选》,喜欢那种跟着诗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的感觉,在那个世界里,我总可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从《爱莲说》里,我感受到了周敦颐高尚清廉的刚正品格;从《陋室铭》里,我领悟到了刘禹锡高标挺立、不入俗流的品德:从《醉翁亭记》里,我又体会到了欧阳修的快乐……

从《出师表》到《水调歌头》,从《念奴娇》到《浣溪沙》,这些包含这许多哲理,许多典故的诗文,我都能体会到许多许多的乐趣……

记得一次上语文课,我们学习刘禹锡的古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大家顿时陶醉在黄河的雄姿中。这时,老师问道:“谁知道刘禹锡的《陋室铭》?”《陋室铭》?我当然知道了。我环顾四周,同学们有的不知所云地挠着脑袋,有的悄悄的在问同学。我赶紧举起手,说:“我知道!”老师微笑着示意我回答。我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老师点了点头,问:“你能背诵吗?”“当然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我背诵完时,老师和同学们都自发地鼓起掌来,有同学还说:“xx的知识面很广,怪不得作文写得好。”我听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孩变成了一个x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爱看古诗文,写作上也提高了不少,我还成为了学校“星星梦文学社”的一员呢!这是对我一个鼓励,也是一种不小的荣誉吧!

漫游在古诗文的世界,就像沉浸在蔚蓝色的天空,而我,就是最快乐的那片云!因为,我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心境,真的获益匪浅。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