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清江诗句

1.形容清江有什么古诗词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描写清江方山的句子

有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怪石嶙峋,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她就是我们大溪有名的旅游胜地——方山风景区。那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春天还是秋天,总是美不胜收。

晴天的方山,那山顶的天池让人惊叹不已。阳光下,天池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池水碧绿碧绿的,像是被绿精灵的颜料盘染过似的。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哪位仙女在这里撒下一大把金子。沙沙沙,沙沙沙,小雨姑娘们在为方山举行音乐会啦!此时,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整个方山。天池泛起层层波纹,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倒映在水中,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显得特别宁静。

春天,鲜花盛开了。整个方山散发出阵阵清香,微风吹来,那香气直钻入你的鼻子,让你闻了还想闻。树木抽出了嫩芽,嫩嫩的,绿绿的,让你看了还想看。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又像许多快乐的孩子投向妈妈的怀抱。枫叶却越来越红,远远望去,像一把把红色的大火把在燃烧。可是,还有一些四季常绿的树木还在为美丽的方山站岗。那红、黄、绿组合在一起,真像一幅美丽绝伦的画。

这就是方山,我家乡的方山!

3.清江如练的诗句有那些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清江”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清江清歌

文/李者也

谁挥巨毫泼丹青?画出清江山水清。

八百余里展长卷,流至长阳尤为菁。

亦江亦湖亦仙境,湖光山色客欲倾。

武落钟离二山秀,天柱一峰冲天嵩。

巴人洞里览胜迹,仙家寨内觅仙踪。

倒影峡间山倒影,瑶池疑落清江中。

【注】清江,一部分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全长800里,长阳境内300里。与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齐名,并称湖北四大甲级旅游区。清江中下游隔河岩、高坝洲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高峡出平湖,形成108个岛屿。沿途风光众多,景点数百个,代表性的有武落钟离山、天柱峰、巴人洞、仙家寨等等。

4.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所呈现

小题1:“幽”字。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享受着难得的安闲幽然,首联“幽”字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可谓一字经纬,统摄全篇。

小题2:同意这种看法。环境优美,生活安定,得享天伦,拥有这些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是不牢靠的,“但有”一词正表露出诗人的隐忧;而杜甫这样“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诗人,怎会满足于独善其身,说“微躯之外更何求”其实是无奈之语**之词。所以说,这首诗的欣喜之音中透露着悲苦之调。

小题1:

试题分析:赏析诗眼,要看这一个字眼能否带起或串起全篇内容。答题一般规范是:点出诗眼;结合全诗分析各句(联)内容和这个诗眼的关系;最后一句总评。

小题2:

试题分析:就前人的分析来谈自己的看法,一般宜顺着前人的观点来分析,不宜贸然否定。同时要注意紧扣作品内容,又要注意相关背景,尤其是在中学课本中介绍过的作家,更应回顾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欣喜之情2分,分析悲苦之情3分。

【《江村》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Ks5u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5.清江曲苏痒的诗歌赏析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体裁近古体诗,《花草粹编》曾收录。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苏庠此词前段近《瑞鹧鸪》,后段近《玉楼春》,通篇与七言诗相似,不拘平仄。 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属玉,同鸀(王鸟),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菰蒲,水草。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王鸟)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棹,桨。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林樾,指树林丛聚成荫处。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