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句凉州

1.古诗凉州诗词谢谢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关于凉州的诗词

1、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译文: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3.古诗凉州曲

《凉州词》 王翰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创作背景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4.描写凉州的诗词

1、唐·王维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原文选段: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白话释义: 凉州城外面人烟罕至,百尺高的山峰上看着北方外族的踪迹。

健勇的士兵敲着鼓吹着羌笛,在城东骑着骏马比赛。 2、唐·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原文选段: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白话释义: 弯弯的月亮爬上凉州城的头,城首的月亮升上天空,照亮了整个凉州。

凉州有十万人住在七里的地方,这里一半的胡人会弹琵琶。动人心弦的琵琶湖音乐让人心旷神怡,只感觉到风沙沙作响,漫漫长夜。

我在河西幕府有很多老朋友,他们分手后已经过了三五季了。现在花门前看秋草,怎么能互相看着对方在贫穷中变老呢?生活可以有几次的欢笑,今天遇到的每个人都一定喝醉了。

3、唐·孟浩然 《凉州词》 原文选段: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白话释义: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迢遥的胡地三万里,纵然是送与王明君顿时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即是开心也让人以为悲惨,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玉轮,心田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4、唐·张籍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原文选段: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白话释义: 边塞的路已经断绝了不能通过,胡人的兵马趁着夜色入侵了凉州城。

到处都是汉民们紧张激烈地搏斗而死,流的血把陇西的地面都淹没了。 5、明·朱成泳《陇头吟》 原文选段: 一从结发戍凉州,铁甲磨穿已秃头。

儿孙养得谙胡语,不如陇水解东流。 白话释义: 一起束发从军守卫凉州,铁甲磨穿了头发。

儿孙们在这里成长都能懂得胡人的语言,不象陇水依然向着家乡的方向流淌着。

5.描写凉州的诗词有哪些

1、《凉州郊外游望》 唐代:王维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译文:郊野的农家不多几户,边地的庄子很少四邻。

依傍着社树婆娑起舞,吹箫击鼓比赛祭田神。洒酒浇在草扎的狗上,燃起香拜向木偶神人。

女巫们屡次纷然起舞,罗袜轻扬雾似的芳尘。 2、《凉州词》 唐代: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译文: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3、《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凉州词二首·其二》 唐代: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6.描写凉州的诗词

1、唐·王维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原文选段: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白话释义:

凉州城外面人烟罕至,百尺高的山峰上看着北方外族的踪迹。健勇的士兵敲着鼓吹着羌笛,在城东骑着骏马比赛。

2、唐·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原文选段: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白话释义:

弯弯的月亮爬上凉州城的头,城首的月亮升上天空,照亮了整个凉州。凉州有十万人住在七里的地方,这里一半的胡人会弹琵琶。动人心弦的琵琶湖音乐让人心旷神怡,只感觉到风沙沙作响,漫漫长夜。我在河西幕府有很多老朋友,他们分手后已经过了三五季了。现在花门前看秋草,怎么能互相看着对方在贫穷中变老呢?生活可以有几次的欢笑,今天遇到的每个人都一定喝醉了。

3、唐·孟浩然 《凉州词》

原文选段: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白话释义: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迢遥的胡地三万里,纵然是送与王明君顿时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身处异地即即是开心也让人以为悲惨,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玉轮,心田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4、唐·张籍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原文选段: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白话释义:

边塞的路已经断绝了不能通过,胡人的兵马趁着夜色入侵了凉州城。到处都是汉民们紧张激烈地搏斗而死,流的血把陇西的地面都淹没了。

5、明·朱成泳《陇头吟》

原文选段:

一从结发戍凉州,铁甲磨穿已秃头。

儿孙养得谙胡语,不如陇水解东流。

白话释义:

一起束发从军守卫凉州,铁甲磨穿了头发。儿孙们在这里成长都能懂得胡人的语言,不象陇水依然向着家乡的方向流淌着。

7.凉州诃词古诗是什么

没有凉州诃词古诗,正确是凉州词古诗。

王之涣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原文如下: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其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8.凉州八景诗词

(一)绿夜春耕孚甲早分穑事兴,膏腴成亩各西东。

杏花人趁锄梨雨,乳哺鸦鸣柳陌风。王税待靡收获后,云耕先入画图中。

边陲广有桑麻乐,祈谷占年处处同。(二)平沙夜月雁塞沙沉一掌平,夜来如水漾轻盈。

笳声不动霜华静,练色如新玉宇清。雕落寒隈河欲曙,兔眠深窟月长明。

黄昏每晃三秋影,一碧无垠万里晴。(三)天梯古雪神龙西跃驾层峦,万古云霄玉臂寒。

北海当年毡共啖,南窗此日练同看。晶莹不让乾坤老,霜鬓徒惊岁月残。

未便屯膏空积素,融流分润六渠宽。(四)镇西晓角天宝开元法曲新,层楼卧听晓吹频。

风飘律吕星初落,露浥旌旗塞不尘。悲感胡笳十八拍,号令铁甲五千人。

久知幕府军容肃,拱卫神京半属秦。(五)黄羊秋牧一线中通界远荒,长川历历抱西凉。

草肥秋色嘶蕃马,雾遍山原拥牧羊。苏武廿年持汉节,嫖姚万里拓秦疆。

几回听处横吹笛,杨柳春风忆夕阳。(六)金塔晴霞金光照曜矗扶登,七级千寻万缕腾。

碎宝造成晴晃日,四龙呵护迥超乗。仰窥碧落红尘远,俯瞰青塍紫气蒸。

高到天门璀璨处,铎声清出白云层。(七)狄台烟草荒台昔日说屯师,路出河湟到涧湄。

千载勋名存面具,九层遗迹在边陲。色侵古陌春生暖,烟锁重城月上移。

五姓纷争无尺土,争如名胜动人思。(八)大云晚钟梵天幽静暮烟深,声教常闻震远音。

花雨一天云外落,松风满院月中吟。南园归雁惊寻侣,北渚眠鸥稳趁心。

吼罢蒲牢僧入定,更无响度绿萝荫。供参考。

9.求《凉州》李渔古诗赏析

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自幼爱好游历四方,广交名士,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康熙五年(1666年),李渔时年五十六岁,从南京出发,开始远游燕秦,途经河北正定、山西平阳至西安。受甘肃巡抚刘斗、提督张勇相邀,康熙六年(1667年)初抵皋兰(今兰州),在兰州逗留之后,继续西行,五月份来到了西北重镇凉州,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绝《凉州》: 似此才称汗漫游,今人忽到古凉州。

笛中几句关山曲,四季吹来总是秋。 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

自西汉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两次出河西,驱走匈奴,收复河西,设立河西四郡,凉州遂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处重要驿站。唐朝在凉州设河西节度府,凉州一度成为西北除长安以外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描绘当时的凉州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元稹《西凉伎》中的盛唐时的凉州是“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乐,红颜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唐代著名诗人诸如骆宾王、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都到过凉州,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歌咏凉州的诗篇。

文学史上诗人们用《凉州词》《凉州曲》《凉州行》等为题写下的诗篇更为多见。古老的凉州虽然地处边关,但因为有了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闻名遐迩。

作为塞上名城,使得无数的文人为之梦牵魂绕。李渔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清初的一位大文豪,作为一位喜爱漫游的诗人,这次西行,凉州自然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到了凉州,确实了却了作者的一桩心事。

所以他在诗一开头就说:“似此才称汗漫游”,“汗漫游”就是极尽兴致的漫游。李渔是南方人,曾游遍了大江南北,南方的秀美山水风光与凉州的苍凉古奥比较起来,恐怕要相形见绌了;过去的一些游历与这次凉州之行比较起来,都不足称道了!这一次古凉州之行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汗漫游”!这一句给全诗定下了基调,且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凉州有什么魅力使得大诗人如此感到“汗漫”呢? 第一句蓄势已足,于是过渡到第二句:“今人忽到古凉州。”

一“今”一“古”相对,点出李渔凉州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访古而来。一“忽”字道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

李渔虽才华满腹,但由于纳姬妾行为的不检点而经常受到别人的讥讽排挤而仕进无望。现在来到凉州,古凉州有太多的人文积淀,也成就了历史上很多人的功名。

李渔自然地就把自己跟那些凉州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一种今(人)不如昔(人)的感慨油然而生。这里隐含了作者多少半生潦倒壮志未酬的感慨啊! 既然来到了凉州,诗人当然要游览风景名胜,凉州可写的名胜很多,狄青台、临云池、文庙、天梯山、北陌平沙……可是李渔都没去写,单单抓住了能代表古老凉州最鲜明历史特征的“笛中几句关山曲”,可谓匠心独运!这里巧妙地化用了盛唐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意,给古老凉州的文化品位定了性。

从古老的乐器羌笛(芦管)里吹出的歌曲,从汉代吹到了唐代,又从唐代吹到了明清。这不单单是一首乐曲,而是整个凉州——河西走廊的人文和历史。

一曲曲《折杨柳》《关山月》《凉州词》《阳关三叠》,一幅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画卷,曾令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为之折腰!古老的凉州,集聚了多少豪杰的英灵,也成就了多少英雄的功名。李渔来到古凉州,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的羌笛曲,仿佛又看到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壮场面,仿佛又回到了那千军万马厮杀的凉州古战场。

怎能不使人感到这次凉州之行就是一次“汗漫游”呢! 李渔来到凉州是五月份,正是仲夏季节,怎么说是“四季吹来总是秋”呢?五月份在李渔的家乡江南,已经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桃红柳绿季节,可是在塞外凉州,仍然是凉风习习,多么像南方的秋天。唐代高适在河西节度府期间,也曾有诗描写凉州的夏天:“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阴山入夏仍残雪,溪树经春不见花。”“秋风萧瑟天气凉”,“秋”字与“凉”字同义,这里正好巧妙地暗衬出“凉州”之“凉”字。

又,王之涣《凉州词》中有句云:“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及河西似乎春风不度,那么,“四季吹来”的就该是“秋风”了。一个“秋”字语意双关,这里既有气候的特征,又有对边塞遥远,将士们常年镇守边关不得归乡的同情之心,当然也隐含了对“春风”——君恩不及边关将士的抱怨。

而这一切都隐含在表面的写景之中,真可谓景中有情,化景为情。还有,中国文学里有所谓的“秋士”之称,一般指那些不得志的文人,李渔不就是一个“秋士”吗?——一个从南方“吹”来的“秋士”。

郁达夫在其散文《故都的秋》里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李渔来到凉州,在仲夏季节却品尝到了秋味,看。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