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南唐诗坛

1.南唐词派是如何形成的

南唐词派是五代时期形成的一个词派,由于该派的主要作家李璟、李煜、冯延已等都是南唐 的君臣,故名。

他们集中在南唐的都城金陵,“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 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南唐词派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艺术成就。该词派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他一生经历了由君主降为囚徒的变化,因而其词前后期也呈现 出不同的风貌。前期的词主要表现宫廷豪华生活。

随着南唐内外危机的深化,李煜词中逐渐流 露出深重的哀愁。特别是亡国之后,他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怀着“旦夕以泪洗面”的 深哀剧痛,创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传唱一时的作品,感 情真挚,格调哀婉,比喻绝妙,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奠定 了他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

2.《花间集》中有没有收录南唐的诗词

《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的诗词。

《花间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间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共500首。

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南唐诗坛的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宗白诗坛概貌。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的主旋律。

而《花间集》的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此类作品占绝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的主要风格特征。两者表达的主题不同,因此并没有收录南唐的诗词。

扩展资料:

《花间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

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花间集》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共同点:体裁上都以起源于民间的“小调”为抒写形式;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创作风格偏于阴柔之美,有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等特征。

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间集

3.南唐王朝是怎样灭亡的

宋灭南汉后(参见宋灭南汉之战),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

南唐后主李煜为求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太祖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加紧作战准备。

开宝七年五月,下令在荆湖建造大舰和黄黑龙战船数干艘,以备架设长江浮桥之用。 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钱俶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今属浙江)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属湖北)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今屑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开宝七年十月十八日,中路军曹彬部沿江北岸东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领舰船跟进。南唐军误为宋军例行巡江,未加阻截,致曹彬军顺利通过湖口。

二十五日,曹彬率军突然袭占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闰十月初五,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

十三日,于铜陵(今属安徽)击败南唐军一部,获得战舰200余艘。 连克芜湖(今属安徽)、当涂(今属安徽),于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北采石)击败南唐守军2万余人,俘获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千余人,抢占要隘。

遂命郝守溶率兵丁工匠于采石矶架通跨江浮桥,保障后续部队渡江。李煜闻讯,急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水军万人和天德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阻击,与宋军遭遇,在新寨(今江苏江宁附近)战败(参见采石之战)。

开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西路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昌),击败南唐3000余人。东路军围攻常州(今属江苏),攻占利城寨(今江苏江阴)。

开宝八年正月初八,各路全线出击。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渡过长江,攻占樊山寨(今湖北鄂城西);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率军破溧水(今属江苏),击败南唐军万余人,杀其都统李雄。

十七日,曹彬率大军攻南唐都城江宁。南唐水陆军10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宁城列阵防守。

潘美为不失战机,不待渡河船只齐备,即令步骑兵涉水进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亦率部渡过秦淮河,以大舰载芦苇,对南唐水寨实施火攻,歼灭南唐军数万人,进逼江宁城下(参见秦淮河之战)。 未几,南唐军再次反击,企图溯江而上夺取采石浮桥,又被潘美率军击破,神卫都军头郑宾等被俘。

开宝八年正月二十日,宋太祖命京西转运使李符益调运荆湖军粮到江宁城下,补给宋军。至五月,宋军占领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白鹭洲(今江苏南京西南)、江阴(今属江苏)等州地。

东路军亦攻占常州。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治湓口,今江西九江)、击败南唐军万余人,夺取战舰500艘。

宋军围城数月,李煜知形势危急,调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兵10万赴援。朱令赟恐王明军从背后切断粮道,迟迟不敢东进。

开宝八年六月初二,曹彬军于江宁城下打败南唐军2万余人,缴获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击败南唐军5000人,并于九月初九与吴越军合势攻占润州城。

经李煜再三催促,朱令赟方于十月率兵15万,搭乘百米长的木筏和可容干人的大舰出湖口顺流东进,欲冲断采石浮桥。时逢长江水浅,航道狭窄,大船不能并行;加上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王明军在江边竖立船桅形木桩,致使朱军不敢贸然轻进。

二十一日,朱令赟孤军乘大舰行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遭宋行营都指挥使刘遇部阻截,遂用火油攻击,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混战中朱令赟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数万件兵器为宋军缴获(参见皖口之战)。十一月十二日,曹彬大军从三面攻击江宁城,李煜率5000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

二十七日,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奉表投降。

南唐灭亡。

4.南唐与唐朝有什么不同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冒认李渊后代。

当时叫唐。后人才叫“南唐”的。

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

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

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 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

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 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 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

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5.南唐元宗李璟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916 - 961 )在位18年。

初名景通,改名瑶,又改璟,避后周讳又改景,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李异长子。15岁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后任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辅政。3年后,自江都还金陵。

天祚二年(937年),为太尉副元帅。李昇受禅后,李璟为诸道副元帅,封吴王。

次年,封齐王。三年,为诸道兵马大元帅。

七月二日,李昇卒,他即位为南唐皇帝。执政前期,西灭楚,东灭闽,雄踞一方,为十国中最强盛者。

后期,后周实力强大,后周世宗柴荣两度南征,占有南唐扬、泰等10州土地,李璟又被迫再献庐、舒等4州。显德五年(958 年),向后周世宗称臣,迁都南昌。

建隆二年(961年)病死,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葬顺陵(在今江苏南京)。李璟性懦而多才艺,工诗词。

其词仅存4首。与后主李煜齐名,世称“南唐二主”。

6.谁是赵匡胤统一南唐的最大障碍

林仁肇,福州人,体魄雄健,骁勇善射,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名将,人称“林虎子”, 被赵匡胤视为统一江南的最大障碍,一心想将他除掉。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领兵南下淮南,妄图消亡南唐。正阳桥一 役,林仁肇亲率敢死之士4人逆风举火烧桥,力阻周军进击。

后周驸马、殿前都指挥使张永 德看见他力拨乱箭,吃惊地说:“敌营中有如此神勇的人,千万不可轻敌。”立即下令退兵。

宋朝建立之后,林仁肇就曾向李煜献计说:“江北宋军,在灭南荆、后蜀等国之后,兵马 劳顿,粮草匮缺,我愿意带兵从此地伺机攻宋,收复失地,扭转局面。 此举如能取胜,则继 续推进;如果一旦失败,您可以治臣谋反之罪,杀掉我的全家,向赵匡胤谢罪,以确保您的 地位。”

李煜却胆小怕事,没有接受林仁肇的请求与建议。 此事最后走漏了风声,很快被宋太祖赵匡胤知道,赵匡胤由此对林仁肇恨之入骨,将他 视为统一江南的最大障碍,决心要将他除掉。

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宋太祖制定了一个反间计。 李煜果然中计,认定林仁肇有谋反之心,命人用毒酒毒死林仁肇。

从此,南唐失去了一个名 将。不久宋兵南下攻唐,南唐此刻已经无人可以抵挡了。

宋幵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入金 陵,李煜出城投降。 3年后,李煜被赵匡义毒死,李煜死前,也曾深深后悔误杀了林仁肇。

7.南唐韩熙载生平有哪些事迹被后人所称道

(902 - 970)南唐官吏。

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少隐嵩山,后唐同光四年进人仕途。

天成元年,因其父为明宗所杀,南奔归吴,任校书郎。出任滁、和、常3州从事。

元宗嗣位,任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等。因建铁钱之议,拜户部侍郎,任铸钱使。

后主即位,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拜兵部尚书,任勤政殿学士承旨。目睹南唐国势日蹙,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后主欲用之为相,因其纵情声色而罢。复为兵部尚书,官至光政殿学士承旨。

开宝三年卒。韩熙载才高博学,精音律,书画冠绝当时。

为文长于碑碣,所作制诘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