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治国的诗句孟昶其人,如今知之者恐怕不多。他是五代时期后蜀(934———965)的第二代皇帝,在位三十年,几乎与后蜀的历史相始终。五代是诸国纷争的年代,后蜀又偏处西隅,对后世影响不大,故而今人写通史,于后蜀大抵一笔带过,素少讲孟昶的事迹。其实,这位后蜀皇帝的有些事迹还是很值得一说的。他决非庸碌无能之辈,政治上曾经有过一番作为,且工于诗文。他写的那篇《令箴》,全文九十六个字,字字玑珠,都是倡导廉政的。 文如下: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祀,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要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联深思。” 这篇文章,孟昶当时即颁发到各级地方府衙。“各令刊刻坐隅,谓之颁《令箴》”。宋太宗极为推崇孟昶的《令箴》。继他之后到南宋高宗时,又以黄庭坚所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一十六字,“命县长吏刻铭座右”。元代吴人徐元瑞编的《吏学指要》,《令箴》被全文收录。明清两代,许多地方官府的吏员,多有效法者,竖立碑石以为戒,如是足见《令箴》对后世的影响。现遗存周至县委的那节残碑,当属这一时期的物事了。 平心而论,单看《令箴》确有可取之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样的警句,即使放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故而南宋的洪迈,从《令箴》推论到“昶区区爱民之心,在五季君为可称也”。然而,遗憾的是拿《令箴》去对照孟昶及其周围大臣的实际作为,当会令人大失所望。欧阳修《新五代史》称,“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险据一方,君臣多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见到孟昶珠宝装溺器,“椿而碎之,日: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原来,孟昶提倡廉政只是说说而已,或者如《令箴》两字标示的那样,只是规劝地方官吏的。孟昶本人及其七宝溺器,言行之间,截然相反。而且七宝溺器的故事,与《令箴》传得一样久远。 元末朱元璋灭陈友谅,见陈友谅所用之镂金床,立即斥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因此,尽管洪迈博学多识,《容斋随笔》一书说古论道,深为后人所崇仰,但他关于孟昶爱民的说法却是错的,他错在将孟昶之言当做孟昶之行了。中国历史上,但言廉政,几乎代代有之,认真做的,究竟能有几朝几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切切记住孔老夫子的名言:听其言而观其行。 搜古索经,俗人克敬知道这《令箴碑》不仅周至县衙有,普天之下的州府衙门也都有过,改朝换代数百年,也许因为离乱,也许因为过时,大都遭遇毁弃,而周至县的这通《令箴碑》能流传至今,其中不知有多少感人故事。俗人克敬多方探访,因缺少文章记载,竟无所知晓。然这一次能碑立县委大院,还真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才有人敢把破了的“四旧”,千方百计搜寻回来,赫赫然竖立县委大院,其用心可谓良苦,意义可谓深焉。 2.关于忧国的诗句(作者朝代出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 《白马篇》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岛安》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其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宋·文天祥《扬子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平生颇有回天志,今日真成去国吟。----清·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关于中华情的诗词中国 在外国人的心目中 你是茶叶你是瓷器 你是泰山你是长城 你是北京的太和殿 你是西安的兵马俑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你是盘古你是女娲 你是大禹你是皇帝 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你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历史的心目中 你是庄子你是孔丘 你是《易经》你是《通鉴》 你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你是天灾人祸歌舞升平 在未来的心目中 你是问号你是叹号 你是破折号你是省略号 你是半部楷书工整严谨 你是半部狂草虎跃龙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关于建国的诗句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再来两首乱世枭雄的咏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有关国君治国操劳的句子治国无法则必乱。清代大臣 张廷玉 《明史》 明主治吏不治民。 治国名言汉王朝第7位天子 刘彻 治民无常,唯法为冶。 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他的法治主张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以法治国”的提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人民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法制。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心度》 6.关于小康的诗句杨花落尽柳丝长,嫩草破土杏花香。 风拂麦苗千顷绿,碧树翠鸟红瓦房。 清茶一杯气芬芳,驱寒送暖迎春光。 今朝共谋千秋业,来日四化硕果香。 凯歌声中贺新春,春满乾坤福满门。 党给指引幸福路,致富何须请财神。 治国何须空劳民,政通人和起祥云。 三中全会似春风,一扫尽净甑中尘。 一月小寒接大寒,冬灌施肥到田间。 机声隆隆歌盛世,马达声声唱新篇。 二月立春过新年,雨水未落雪翩翩。 枝头喜鹊春意闹,富民政策捷报传。 三月惊蛰春分天,脱掉棉衣换单衫。 轻装上阵显身手,科技高峰敢登攀。 四月清明祭祖先,不忘先烈打江山。 谷雨种棉点瓜豆,春种完毕心自安。 五月立夏接小满,麦浪无际翻波澜。 夕阳西下炊烟起,英雄谈笑凯歌还。 六月芒种麦熟天,收割只在弹指间。 四野绿阴迎夏至,牧童柳下捕鸣蝉。 七月小暑日炎炎,难熬大暑在伏天。 购来空调降室温,旧日蒲扇搁一边。 八月立秋忙不闲,处暑三天见开镰。 秋收秋种早准备,万事俱备上足弦。 九月白露玉珠圆,秋分过后忙耕田。 种足小麦无牵挂,中秋月饼盛满盘。 十月雁飞大江南,霜降过后天转寒。 棉衣做成君当归,别光在外挣大钱。 冬雪雪冬紧相连,时光匆匆去不还。 年年年头接年尾,幸福日子比蜜甜。 山村面貌大改观,绿树红楼天地宽。 与时俱进康庄路,构建和谐笑开颜。 小康的来由: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小康”的引人: 是**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